獨特經營模式 興辦美國式農場自給自足 除了孩子們有勤工儉學的機會以外,興辦農場,將農場出產的牛奶、蔬菜等產品賣出去盈利,以支持學校良好運轉,也是美華最搶眼的特征。而這一切,正是歸功于安禮遜一次成功的、烏托邦式自給自足的經營:將美國西部農場“移植”到小島鼓浪嶼,“良好的農業生態”讓美華學校可以自給自足,這個“來源于”美國西部的農場,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鼓浪嶼人的生活。 說到這個農場,繞不開安禮遜的哥哥,一個遠在美國的農場主。為了支持安禮遜興辦農場,這位親哥哥直接用大船給安禮遜運來了一批美國純種奶牛,據說有將近30頭。而為飼養奶牛準備的牧草種子、蘿卜種子以及豆餅,也全都來自美國。這是美國最先進的養牛方法,百分百的美國配方,讓美華農場生產的牛奶品質格外高。這些鼓浪嶼當時最“高大上”的牛奶自然成為鼓浪嶼上外國人和歸國華僑們青睞的產品。為了讓奶牛能產出好奶、農場能高效產出農產品,安禮遜在山坡上大面積地種植了牧草以及蘿卜。而為了讓學校和農場用上水,他還在浪蕩山和面包石的山坡上打下兩口深井,并架設了從美國引進的抽水風車,借助風力將水送到校區的各個地方。可以想象得到,每天早上鼓浪嶼上空的風經過這兩架風車,汩汩的水流直接從水管流到孩子們的宿舍,孩子們洗漱的歡笑聲一大早就洋溢開來;而牛舍里,水流入牛槽,喝著井水的奶牛也會哞哞歡叫。 可以說,當時的美華農場儼然成了引領鼓浪嶼人生活方式的先導。牛奶加面包的生活方式,提升了鼓浪嶼人的生活質量,島上有很多人也開始養牛、送牛奶。 農場的盈利成為了學校良好運轉的基石。1934年,用農場賺來的錢加之在美國的募捐,安禮遜買下了今天在雞山路18號的山地,并請來了一位叫“富師”的惠安建筑工匠開山取石,建成了今天的安獻樓,當時為女子教學所用。“安獻”之名也正是為了紀念安禮遜的功績而取。 安獻樓建筑風格 安獻樓取花崗石建造,坐北朝南,矩形平面,長21米,寬9.3米,平面格局為封閉式內廊布局。建筑對稱的正立面中部設入口,首層為平臺,大臺階直接引向設在二層的入口,設有突出的柱廊,柱廊由前面四根和靠墻兩根巨大的石柱支撐。橫三段的對稱布局,高臺階,豎向三段式的立面劃分,以及中部巨大的入口柱廊體現出古典復興風格的影響。目前,安獻樓作為基督教廈門美華療養院,保存完整。 美華學校的落幕 新中國成立后,作為私立教會學校的美華轉為公立難度較大。1952年,市文教局同意美華學校學生以同等學力參加考試轉到市里其他公立學校,創辦至此四十多年的美華學校遂告停辦,學生大部分轉到二中(英華)、女中(毓德)插班,無一人失學。 安禮遜夫婦的晚年: 退休回國時 只剪了一塊舊地氈 解放戰爭時期,安禮遜夫婦回到美國。由于早先為美華籌錢購地建房,安禮遜夫婦在美國已經沒有任何財產,也沒地方住。即便這樣,走的時候,他們也沒有去計較鼓浪嶼幾座房產的歸屬,甚至沒有帶上其他值錢的東西,只是剪了一塊舊的地氈,說要回去當床墊。 回到美國后,安禮遜夫婦租住在別人的車庫里,過著拘謹的日子。后來,在美國的美華學生林德全知道了安禮遜夫婦的處境,主動把夫婦倆接到自己家里住,一直照顧他們到生命的最后時刻。而安獻樓,就永遠地留在中國,留在鼓浪嶼了。 (本組文/整理自育粹小學第一屆學員洪慶鏞之子洪聲文口述記錄) |
相關閱讀:
- [ 04-20]兩代鋼琴演奏家隔空60年獲同一獎項:穿越60年的鼓浪嶼琴聲
- [ 04-19]廈門鼓浪嶼申遺等您來支招 市長專線歡迎市民來電
- [ 04-15]廈門木棉榕樹和鼓浪嶼音樂廳相生相伴成“明星”
- [ 04-08]鼓浪嶼:讓“文明”帶來更好的旅行體驗
- [ 04-05]曾厝垵人氣拼過鼓浪嶼 清明小長假23.6萬人次進村
- [ 04-03]清明小長假首日 廈門鼓浪嶼日間迎客近5.4萬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