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休閑旅游 > 正文

"人文集美·悅讀季"昨日啟動 大力倡導全民閱讀

2016-04-24 18:00:49廖可?來源: 廈門網  責任編輯: 劉瑋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人文集美·悅讀季”昨日上午啟動,大力倡導全民閱讀

名家講座、讀書征文、書香家庭評選等活動將陸續展開

宇琳藝校表演的詩朗誦《爸爸是天媽媽是地》。廖稼業攝

潯江朗誦志愿者表演的《讀書是幸福的事》。廖稼業攝

廈門晚報訊(記者 李小慶)“讓書香溫潤集美,讓閱讀豐富人生!”在滴答滴答的雨聲中,昨天在第21個世界讀書日,“人文集美·悅讀季”在杏林文體中心正式啟動。

本次“悅讀季”由集美區委宣傳部、集美區文體廣電出版旅游局主辦;廈門晚報社、集美區少兒圖書館、集美廣播電視臺承辦。集美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賴朝暉,集美區副區長林聲群,集美區政協副主席紀永強,廈門晚報社社長、總編輯唐亞強,集美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文聯主席周國治,集美區文體廣電出版旅游局局長吳吉堂,集美區教育局黨工委常務副書記、副局長歐陽萍,集美區文體廣電出版旅游局副局長唐金富等出席啟動儀式。

上午9點半,開幕式在雨點聲聲中正式開始。宇琳藝術培訓學校、杏東小學、潯江朗誦志愿者團隊等帶來了精彩的國學經典表演《弟子規》、歌舞《茉莉花》、詩歌朗誦《爸爸是天媽媽是地》、《讀書是幸福的事》等節目。出席開幕式的嘉賓還向海軍南方局戰士以及學生代表贈書。

這次“悅讀季”活動,有換書大會、名家講座、讀書征文、書香家庭評選、閱讀人家藏書展、本土作家作品展等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賴朝暉在啟動儀式上說,集美是著名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的故鄉,這里人文薈萃,底蘊深厚,嘉庚精神引領著數以萬計的莘莘學子在這里求知、成長,隨處可聞的瑯瑯書聲彌漫著集美獨特的人文氣息。近年來,集美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大力弘揚傳承“一精神三文化”(嘉庚精神,華僑文化、閩南文化、學村文化),著力提供更全面、更完善、更豐富的公共文化服務,大力倡導全民閱讀,豐富廣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雖然下著雨,但市民參加活動的熱情依然高漲。在換書環節,攤點前圍滿了學生、家長和來自社會各界的讀者。“本想去換兩本好書,沒想到擠不進去,孩子們的熱情遠遠超過了大人們。”讀者鄭先生說,“這個活動讓大家相互交換書,共享讀書帶來的樂趣。”

杏東小學表演的《茉莉花》。廖稼業攝

嘉賓向海軍和學生代表贈書。沈偉泉攝

聲音

集美區委常委、

宣傳部部長賴朝暉:

讓書香洋溢集美

以文化點亮城市

希望通過這次“悅讀季”活動,推動全社會讀書、購書、借書、換書、講書、談書,讓閱讀貫穿于市民日常生活中,成為一種習慣、一種自覺、一種追求,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希望能夠通過活動,大力弘揚嘉庚精神,傳承發展集美崇文重教、詩書傳家的優良傳統,進一步激發集美廣大師生和居民的閱讀熱情,營造全民讀書、終身學習的良好社會氛圍,在學習閱讀中增長知識、提升本領、陶冶情操,用科學的理論凝聚人心和力量,用新的思維和理念破解改革發展中的各種難題,用知識的力量推動經濟社會轉型升級,讓書香洋溢集美,以文化點亮城市,為實施人文集美發展戰略、建設美麗廈門示范區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吳吉堂等集美本土作家簽贈圖書。廖稼業攝

孩子們對橡皮泥愛不釋手。郭航攝

特寫

人體書寫“人文”二字

美國詩人狄金森曾說:“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躍著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往遠方。”在最有人文情懷、最具書香氣息的集美,來自寧寶小學的同學們,帶頭發起倡議:“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把閱讀作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畢生閱讀!終身學習!”

來自福建化工學校的學生們,現場用人體“書寫”了兩個大字——“人文”,在雨中十分壯觀。最后,人們手舉五顏六色的花傘,高喊“集美閱讀悅讀極美”,為啟動儀式增添別樣風采。

“茉莉花”細雨中綻放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夸……”有一群穿著翠綠衣裙、戴著亮閃閃發飾的小女孩,在細雨中跳起了《茉莉花》。在表演之前,主辦方幾次征詢小朋友和老師的意見,是否因雨放棄表演,小姑娘們都回答得很堅決:不放棄!

這群小姑娘來自杏東小學。最小的二年級,最大的四年級,都很喜歡跳舞。帶隊的魏老師說,孩子們6點就起床開始化妝,在此之前,孩子們已辛苦排練一周了。

表演結束,每個孩子都很興奮,她們把自己最好的狀態展現給了觀眾。今年讀四年級的葉鋆說,地上有點滑,小雨把妝都沖花了,流到眼睛里有點睜不開,但大家都還是做得很好。

(記者李小慶張婧瑋)

e鏡展出的創意科技產品受歡迎。沈偉泉攝

福建化工學校學生排成的“人文”圖案頗具創意。郭航攝

換書大會

小學生腳受傷坐輪椅來,中學生換書要挑戰閱讀難度

“沒想到下大雨還有這么多人。”在一旁等待孫女換書的易女士對記者說。在她面前,是由現場參加換書的市民組成的人山人海。不過沒一會兒,易女士的孫女就從人群中鉆了出來,滿面笑容地匯報自己換到的好書。

幾天前,易女士孫女從晚報上得知了換書活動,于是每天催著易女士參加活動。“娃娃念叨了好幾天,所以今天一早就從島內趕來。”易女士說,她還專門挑了10本舊書來換。

在寧寶小學就讀、今年讀三年級的王同學一直很喜歡看書,尤其喜歡介紹動物類的書籍,聽說這個活動后就一心想來參加,由于去年因體育鍛煉時受傷,腿腳動了手術無法行動,所以由母親推著輪椅冒雨來參加。

來自杏南中學高一年級的黃同學看上了一本《堂吉訶德》。“雖然這本書還比較難懂,但我想我可以試試。”她說,“很多書暫時看不懂,但隨著閱歷的豐富就會慢慢明白的,到時候就會有收獲。”

許多老人也熱情不減,今年70歲的張先生拖著一個小拖箱從翔安區乘公交來到活動現場。他說,以前讀的書大多為經典,這次看晚報發現有許多青少年參加此活動,覺得換到的書應該會比較“年輕”一些。“我們老人也是要看一些年輕人看的書,不然跟不上時代潮流了。”他打趣說。

作家簽贈

集齊4位作家的簽名和作品,護在懷中怕被雨水打濕

昨日上午,4位來自集美本土的作家——吳吉堂、華曉春、陳經華、林高在,親臨現場簽贈著作。

家住杏林的施女士是地道的集美杏林人,非常喜歡看研究、解讀集美歷史文化的書籍。“我剛剛特意換了本《學村往事》,還找陳經華老師簽名。”拿著書的施女士稱“不虛此行”。

雨勢加大,三十出頭的林女士將書護在懷里,穿梭在4位作家的桌前,由于人比較多,她嫌不方便索性連傘都不打。來回折騰了十幾分鐘,才終于“集齊了”在場4位作家的簽名和作品。林女士說,之所以這么拼,是因為之前就關注過他們的作品。“《小屁孩撒歡記》和《月之韻》我都很喜歡”,林女士說自己的小孩也很想看,“之前看到晚報辦悅讀季的活動,一直都很期待,早上特意多拿了幾本書來換,就怕拿不到簽名贈書。”林女士雖然自己濕透了,但是懷中包在袋子里的書還好好的,“我得趕緊把書拿出來放車里,等下別濕了。”她說完就急匆匆地走向停車場。

簽贈活動還為作家吸收了不少新“粉絲”。正在讀四年級的錢同學跟著人群圍在簽贈書籍處,一眼就看中林高在所著的《夢回酸甜居》,隨手翻了翻就決定帶回去細讀,“我就是喜歡這個名字。”她說。 (記者張婧瑋)

藏品展示

收藏者講述連環畫故事,“每本書內容我都說得出來”

“前幾天在晚報上看到今天這里有換書活動,我就趕快把收藏的書都拿出來,想換我要的書。”67歲的孔放明昨日起了個大早,帶著一大袋藏書從島內特地趕到了現場。

這些藏書一露面,立即引起了眾人的圍觀。原來,他帶來了上世紀70年代后出版的多本連環畫冊,包括了許多中年市民熟知的《鐵道游擊隊》《梁山伯與祝英臺》《李自成》等。

這些畫冊用塑料膜小心地包裹著,大多只有手掌大小,紙質已泛黃,但封面和內頁均完整無損。“這些都是我小時候買的,非常喜歡,每本書內容我都說得出來,長大后發現很有意思就都保存下來。”他介紹,當年市面上還很流行這些畫冊,一本只要幾分錢,買回后就一直被自己放在書柜留存,現在很有年代感和收藏價值。

現場許多市民在圍觀時,孔放明還饒有趣味地向眾人逐一講述連環畫的故事內容,引得許多小朋友聽得入了迷,在攤位上不肯挪步。

此前本報報道過的市民李延明也帶來了自己的藏品,但他并不打算交換,只是想展示出來讓市民看看。他的藏品全部為解放前后幾年出版的書刊,有民國時期中華書局出版的名著,也有解放戰爭時期第三野戰軍出版的紀實書籍,還有抗美援朝時期志愿軍的宣傳刊物,十分珍貴。

李延明說,收藏書籍只是自己的興趣。“從這些書刊上,人們能了解那些年的文化風俗和生活百態,包含的信息要遠比書本本身多得多。”他說,從2009年至今已經收集了2000多冊,每次去外地一定抽出時間去古玩市場轉一轉,淘一些類似的珍品。在現場,有許多市民對他的書產生濃厚興趣,李延明都耐心地向眾人講解書籍出版背后的故事。 (記者廖可)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