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農業基地。(航拍器攝)
鋤山村民打造香草園供游客賞花游玩。
集美寶生園生態農場吸引不少游客前來體驗。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林雯 通訊員 楊鳳閣 圖/記者 王火炎)廈門農村居民生活蒸蒸日上。今年一季度,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701.5元,同比增長9.4%,增速繼續超過城鎮居民,總量以及增量繼續位居全省首位。 一季度全市春播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2.8萬畝,其中蔬菜播種面積6.5萬畝;春收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0.5萬畝,蔬菜總產量25萬噸;全市肉蛋奶總產量1.72萬噸,家禽存欄392.71萬只,家畜存欄45.61萬頭;全市41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實現產值87.2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2%;實現銷售收入112.0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5%。 圍繞《美麗廈門戰略規劃》,廈門農業部門以“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為目標,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健全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體制機制,使廈門的農民收入始終保持較快增長,為實現市委、市政府確定的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的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優化產業促進增收 [數字] 一季度,全市農村居民人均經營凈收入達1691.3元,同比增長12.8%,增速大幅提高 廈門通過多種手段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農村服務業,使廈門的農業從單純的種養模式,向附加值更高的產業發展。 在廈門,農業早已不再是單純的靠天吃飯的產業,在市委、市政府的積極規劃與推動下,廈門通過多種手段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農村服務業,使廈門的農業從單純的種養模式,向附加值更高的產業發展。全市農業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提升,通過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農機安全生產、農機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農機打非治違專項行動等工作,推動農業機械化水平的顯著提升。市農業局繼續加大廈門同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廈門海峽農業高新技術園的建設力度,繼續在13個基地引進、示范“五新”成果。通過完善12316信息服務系統,推動農業信息進村入戶,第一季度,共接來電674人次,接待群眾來訪102人次,現場指導243次,參加人數1258人;舉辦各類技術培訓20場,1157名農技員參加受訓,各級農技人員下鄉指導116次,565人次參加。 休閑農業保持蓬勃發展態勢。一批集生產、生活、生態于一體的休閑、旅游和觀光農業在廈門的旅游市場中異軍突起,五一期間,吸引了眾多省內外游客。今年,廈門首次認定廈門金進勇咖啡有限公司等24家為2015年度廈門市休閑農業示范點,島外四大農業公園建設進展順利,形成廈門農民收入的新增長點——一季度,全市農村居民人均經營凈收入達1691.3元,同比增長12.8%,增速大幅提高。 轉移就業帶動增收 [數字] 一季度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已達3509.9元,同比增長7.3%,占總收入的62% 農民和漁民享受創業優惠政策及各種補貼和免費培訓;實施社保補差,促進企業雇傭農村勞動力的積極性;在本市成功就業的被征地農民和海域退養漁民,屬于就業困難人員還可獲就業補貼。 廈門以被征地農民和海域退養漁民轉產就業為重點,實施就業援助,農民和漁民享受創業優惠政策及各種補貼和免費培訓,每個村均配有就業保障站,平均每1000人配一名就業指導工作人員。通過實施社保補差,促進企業雇傭農村勞動力的積極性,對于農村勞動力,企業為其繳交社保之后,政府部門就相應的社保進行補差,數額為其繳交社保數額的60%,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就業率。在本市成功就業的被征地農民和海域退養漁民,只要屬于就業困難人員,每月還可獲得200元以上就業補貼,最高可達每月500元。為了更有效推進農民、漁民轉產就業,實現精準幫扶,廈門各區每月均組織被征地農民、海域退養漁民專場招聘會2場,一年合計超過100場。 據統計,一季度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已達3509.9元,同比增長7.3%,占總收入的62%,是帶動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的最主要動力。 盤活資產拉動增收 [數字] 一季度,全市農村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達171.9元,同比增長3.3% 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積極推進農村集體資產改制工作;大力發展農村股份合作項目;6個村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試點工作已經基本完成,使土地為農民帶來更大的財產收益。 一季度,全市農村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達171.9元,同比增長3.3%。盤活農村的“沉睡”資產,避免資源浪費的同時,最主要的作用還在于促進農民有效增收。 廈門通過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探索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嚴格督促落實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各項管理制度,加強集體資產臺賬管理推進信息化,積極推進農村集體資產改制工作。與此同時,大力發展農村股份合作項目,廈門農業部門深入海滄區霞陽村、新垵村指導擬新建股份化項目前期手續的申報,推動現有村級存量資源向經營化資產轉換,重點推動同安區下山頭村通用廠房和翔安區何厝村農貿市場加快建設進度,盡快產生經濟效益,有效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 農村土地確權頒證,有利于盤活農村土地資產,使土地為農民帶來更大的財產收益。目前,集美區雙嶺村與田頭村、海滄區古樓農場與過坂村以及同安區五顯鎮溪西村、翔安區內厝鎮后田村等6個村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試點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最新數據顯示,全市共完成權屬調查任務行政村12個,清理土地承包檔案1930卷,調查承包戶3652戶4351人,實測承包地塊17210塊,實測承包土地面積14952.48畝,完善承包合同710份,確認家庭承包耕地面積12883.11畝,確認家庭承包耕地地塊14506塊。集美區、海滄區在完成試點工作的基礎上,正逐步向全區全面鋪開。 落實政策保障增收 [數字] 廈門下發惠農資金近3600萬元,進一步落實強農惠農富農各項政策 不斷推出各項幫扶優惠政策,例如下發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財政補貼、測土配方施肥補貼、農機購機補貼、農作物良種補貼等。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不斷推出各項幫扶優惠政策,積極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廈門農業部門嚴格按照制度加快推進,確保政策快速落實到位。 廈門下發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財政補貼、測土配方施肥補貼、農機購機補貼、農作物良種補貼等惠農資金近3600萬元,進一步落實強農惠農富農各項政策。在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方面,廈門加快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認證162名新型職業農民,鼓勵高校畢業生興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給予8名高校畢業生第二年扶持經費80萬元;給予3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市場營銷補助經費152萬元;給予2015年獲得全國、省市級休閑農業示范點的企業獎勵資金160萬元——全市農村居民人均轉移凈收入達328.4元,同比增長20.7%,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 |
相關閱讀:
- [ 05-02]福建省將啟動農業普查遙感測量
- [ 04-27]橘椒桃變奏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衢州探索
- [ 04-27]第三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在成都舉行
- [ 04-26]省農業廳機關工會組織會員開展陽光戶外健步行活動
- [ 04-26]“十三五”閩臺農業合作穩步開局
- [ 04-14]省農業廳機關團委召開新進青年干部座談會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