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風波把自己所研究的成果傳授給新的焊接工人。 工作中的柯風波。 柯風波在實驗室搞研究。 廈船重工的造船基地。 柯風波和同事們在忙碌地工作。 海西晨報訊(記者雷妤 通訊員王愛霞 圖/記者唐光峰通訊員張智賢)汪洋中的船,若要經受住驚濤和駭浪,就不容許出現絲毫的差錯。在造船中,有一個既要膽量又要心細的工作———把上萬個大大小小的鋼板組合起來,造出一條扛得住風浪的船。 柯風波,廈門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電焊工、“80后”的年輕技師,不僅電焊技能一流,還喜歡搞研發,他造過的船舶有100多艘。 [責任心] 兢兢業業耐得住“烤” 12米長的距離,普通人1分鐘就能走完,對于從事船舶焊接的電焊工而言,焊接完這段距離需要一天的時間。船舶電焊要求十分嚴苛,在茫茫大海上,船只電焊處若出現任何縫隙,都可能成為潰堤之穴。 炎炎夏日,鋼板被烤得幾乎無法靠近,柯風波穿著厚厚的工作服,手拿焊槍,戴著面罩,焊槍中心溫度可達6000度—8000度,所散發出的熱氣就像是蒸桑拿。 經受了多年的“烤”驗,柯風波的電焊技術已經十分嫻熟,從船體上最大鋼板到最難焊接的舵葉,他都能完美完成。然而,就算是如此,他也無法避免被火花燙傷皮膚。“我們這一行就是被燙出來的,任何人都必須經歷。”記者看到柯風波時,他的衣服上留有火花燒過的黑色印記,掀開褲腳和袖子,腿上和手上還有新傷和舊傷。最令人難受的是火花對眼睛的傷害,盯著火光六七個小時,到了晚上,眼睛疼得無法入眠。 “我就是喜歡這份工作。”柯風波說,這些風險在他未入行時就知道了,但他仍然愿意選擇這個行業。 [進取心] 研發技術造船更高效 現代工藝的鐵甲船,70%的工作都要由船舶電焊工來完成。電焊一艘可裝載8500輛汽車、世界最大的汽車滾裝船,需要500個電焊工,用半年才能完成。 在這艘船上,有十萬個綁扎杯,焊接這些需要消耗巨大的人力,怎么樣才能節省更多的力氣呢?2011年,公司焊接實驗室正式成立,柯風波從一線轉到這個實驗室,承擔起焊接工藝研究、焊接技能培訓等工作。他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最新的技術資料,再將理論運用到實踐當中,即便是以往實際操作中從來沒有碰過的新技術,他也會反復試驗,一定要把最新的焊接技術吃透、弄懂。 在這個實驗室里,他的團隊研發出了綁扎杯的自動化焊接,以機器代替人工,質量和效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離實驗室不遠處就是公司設立的焊接工培訓練習地,柯風波總是在第一時間內對焊接工們進行培訓、交流,他也像師傅當年教他一樣,把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新的焊接工人。 |
相關閱讀:
- [ 10-22]廈門優秀高技能人才開選 獲表彰人員可享受津貼
- [ 06-12]廈門技師學院計劃招生2250人 重點培養高技能人才
- [ 05-08]五位高技能人才分享拼搏經歷 報告會昨在廈舉行
- [ 03-24]廈門技師學院招15名編內教師 考點設在一中高中部
- [ 01-17]廈門將建50個"技師創新工作室" 目前已有130個
- [ 01-08]技師學院高級工就業可“升級”待遇 廈門將制定相應措施
- [ 03-24]今年廈門緊缺92個技術工種 高技能人才獲補貼
- [ 05-13]今年技師學院優秀青工培訓新增5個高級技工工種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