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滄灣公園,靠近嵩嶼碼頭處,退潮時靠岸海底的景象。
廈門日報訊(文/圖記者 黃小芳 王玉婷)前天,本報報道了一年輕男子在濱海西大道后田海邊附近溺亡。在令人心痛的同時,隨著夏季到來,下海游泳安全問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連日來,記者調查走訪發現,如今,島內環島路一帶海域的水上救援,經過多年建設已日趨完善,不過,日漸發展的島外,尤其在一些濱海新城,出現不少“野浴場”,存在各種安全隱患,實在令人堪憂。
驚呆記者
海面下藏著“亂石陣”
時間:昨日10:50
地點:海滄灣公園,近嵩嶼碼頭
記者到現場時,趕上退潮,見到了一番驚人畫面:在一段退潮海灘,記者看到一片數千平方米的“亂石陣”,靠岸的海底布滿了棱角鋒利的石塊,有很多石塊直插入淤泥中,宛如密密麻麻的“利刃”。
岸邊,設有多個禁止游泳的警示牌,甚至還有一個宣傳欄,它們都在提醒這地方不適合下海游泳。
但這些提醒,似乎并沒阻擋“泳士們”的熱情。附近居民張先生告訴記者,漲潮時仍有不少人來游泳,“漲潮時根本看不見亂石頭,周邊的居民熟悉海里情況還好,萬一不知道情況的人下去怎么辦?”
不見禁止牌
也不見救援人員
時間:9日17:00
地點:集美嘉庚公園附近海域
離開同安金都新藍灣附近海域,記者來到集美鰲園路嘉庚公園附近海域,同樣,有不少人下海。
帶著女兒來撿貝殼的羅女士告訴記者,自己的哥哥就住在附近,每到夏天一定要來海邊游泳。
記者還碰到了一名下海的游客,貴州遵義來的小朱說,自己中午才來游過泳,“個人沒有發生過意外,安全意識不是很高。”
記者注意到,岸邊有個“水深危險,注意安全”的提示牌,但現場未見救生人員。岸邊賣熟食的吳女士也說,沒聽說過有什么救援人員,一個多星期前有人在這里跳海自殺,最后是消防人員來救援的。
被采訪前
女子差點溺水
時間:9日15:00
地點:同安金都新藍灣附近海域
記者剛下海灘,就遇到一個長約2米的警示牌:“前方水深,危險!禁止下海游泳!”
但警示牌的背后,10多人在海里游泳嬉戲,其中還有一兩個身高不到一米的小朋友。“差點沒命了!”來自河南的劉小姐告訴記者,當天下午,朋友帶她到這里下海游泳,由于不諳水性,被海水嗆了一口,就慌了,要不是朋友及時發現,估計就上不了岸了。
被問到為何看到“禁止下海游泳”警示牌,還是下海游泳,劉小姐卻說:海水就是來游泳的,大家都在這里游。
“去年八九月,我親眼見到過兩起溺水事件。”岸邊小攤販柯女士告訴記者,只要天氣一熱,尤其是周末,來海邊游泳的人就非常多,但她從來沒見過有救援人員。
【鏈接】
三個建議
在走訪過程中,記者看到,大多數現場只看見“稻草人”似的警示牌,并沒有其他防護措施,許多市民和專業人士對此給出了建議。
不能只設置簡單禁止牌
市民黃先生認為,除了簡單地放禁止牌,應該把這種提醒弄得更具體,如設置宣傳欄,告知人們為什么不適合游泳,如果是暗礁,貼上暗礁圖,如果是有暗流,說明暗流情況,把提醒做到點上。
增加救生圈等設施
記者在海滄灣公園看到,這里相比單純的禁止牌,還多了一塊宣傳欄,宣傳欄還插了一根竹竿——由于溺水事件發生,可以搭把手。但據了解,這根救命竹竿還經常被偷。
負責海滄灣公園附近海域義務巡邏的救援隊隊長柯吉紅告訴記者,海滄灣公園是禁止游泳的,“水深,流急,暗礁多,但不少人還是會下去游泳。”因此,柯吉紅建議,既然攔不住,那就做好預防,比如,在這些有安全隱患的海域岸邊,增設一些救生圈等設備。
“一旦發生溺水,決定生死只有1到2分鐘,及時發現拋出救生圈十分必要。”柯吉紅說。
此外,一名受訪市民吳先生還建議,島外一些海岸線都十分長,有的達數公里,這一旦發現溺水事件,不少報警人說不清地點,因此,可以在岸邊設置一些報警定位牌,方便市民報警。
成立水上救援隊伍
據了解,在島內環島路,從白城到五緣灣,在警方、街道、紅十字會等部門的牽頭下,設立起了多個水上救助點,每個救助點在夏季、下海游泳高峰時段,定時有人員在海岸邊巡邏,勸導游客。
記者連日走訪島外多處海域,只發現海滄有一支義務海上救援隊——海滄區吉紅海上義務救援隊。隊長柯吉紅告訴記者,救援隊成立不到兩年,在海滄灣公園一帶海域,就成功地救起過7個落水者。
在采訪中,多名游客提出建議,在這些島外“野浴場”,最好要有相關部門牽頭,引入志愿者等力量,成立水上救援隊伍,加強海岸巡邏,勸導游客,在發現溺水事件發生,及時報警,并展開一定能力的救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