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 文化“聚寶盆”如何突破瓶頸?廈門擬出臺政策,扶持博物館發展 本周二上午,華僑博物院院長曾瑩辦公室來了幾位客人——廈港街道黨工委書記陳自平一行,探討博物館如何與街區互動,為沙坡尾文化建設提供學術支持,攜手營造廈港街區的文化氛圍。這場談話,與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不謀而合。 近年來,廈門的博物館發展較快,從此前單一的國有博物館,到現在擁有民辦博物館、企業特色博物館等多種業態,門類逐漸齊全。 擔負著教育、傳播文化職責重任的博物館,應該如何深挖文物內涵,讓展品更吸引觀眾?又該如何與周邊街區相融合,讓博物館去“刻畫”出城市符號?這是博物館人和政府都要思考的問題。 國有博物館:探索新路尋求突破 對廈門的國有博物館而言,一個問題是——展覽不“火”?!霸诒Wo文物的前提下,對文物資源進行創意性的利用與開發,是對文物價值的發掘與傳播?!痹撎寡?,“衍生品有市場需求,不過受到體制上一些限制,博物館不能直接從事營利性活動。我們正開始進行一些探索與嘗試。” 今年初,華僑博物院與新格文創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正如時任院長丁炯淳在發布會上所言,將通過展覽互動、自媒體傳播、IP(知識產權)衍生等,向公眾傳播華僑博物院的文化價值,使華博成為生動、可體驗、可帶走的博物院。 作為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博物館的財政管理制度是“收支兩條線”:一方面博物館各項運營經費由財政全額撥款,國家經費不能用于經營開發與投資;另一方面博物館所有收入都要上交,影響了主動開發文創產品的積極性。 廈門自身資源(文博和經費資源)的匱乏,制約了國有博物館的發展?!斑@些年廈門和故宮博物院合辦了一些展覽,有些起色?!笔形膹V新局副局長李云麗說,“但與外地博物館進行交流,我們首先要有拿得出手的藏品走出去,才能吸引對方走進來?!?/span> 此外,廈門國有博物館數量不少,卻較為分散,這意味著財政支出并不少,但“各自為政”,沒能形成重量級的博物館,缺少“龍頭”。 民辦博物館:不少遭遇發展瓶頸 走進廈門奧林匹克博物館,只見展廳光線昏暗。工作人員解釋說:“為了省電,只有客人來了才開燈?!备别^長吳云說,僅人工、水電、布置展廳、收稅、開展活動等費用,一年需要上百萬元,而每年門票的回報只有20萬元左右?!白鳛榉怯嫘悦駹I博物館,廈門奧林匹克博物館建館以來用電價格一直是按商業用電標準來收取,高電價給博物館增加了巨大的經濟負擔?!眳窃普f,與國有博物館相比,一些優厚政策,民辦博物館還享受不到,因此容易遭遇發展瓶頸。 盡管面臨困難,但奧林匹克博物館依然在堅守。在國家文物局統一開展的福建省2014年度非國有博物館運行評估工作中,廈門奧林匹克博物館獲得唯一的優秀等次。 作為主管部門負責人,李云麗希望能盡快出臺相關政策。不過,她指出了民辦博物館存在的最大問題——藏品真實性、合法性很難確認,這也是一些民辦館不愿主動注冊的原因。 主管部門:探討出臺相關政策 去年3月,中國博物館行業首個全國性法規文件《博物館條例》,為博物館開展經營性的文創活動亮起了綠燈。今年3月,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強調要打造文化創意品牌,為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研發、經營等活動提供指導和便利條件。4月2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國有文化文物單位要積極探索合理的收益分配機制,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創意產品研發、生產和經營。這對博物館文創產品的推廣發展無疑是一針強心劑。 盡管廈門國有博物館沒能列為試點單位,但國家釋放出的信號,已經讓博物館人看到了前景。李云麗說,未來他們會在國有博物館的自身活力上努力,會同相關部門探討出臺政策扶持博物館發展,特別是民辦博物館,讓廈門博物館事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記者手記】 創新無止境 資金不足、資源配置錯位、產業鏈不完善、政策法規尚待完善……采訪中,廈門的博物館人在困惑如何突破瓶頸,主管部門也在思考如何解決瓶頸。 近年來,很多地方博物館不遺余力推出“賣萌”的文創產品,已經邁出了思考與探索的第一步,但這遠遠不是博物館文創事業的終點。無論采取何種形式,博物館展覽或文創的目的在于公眾教育,幫助公眾更好地理解藝術品的內涵。新理念、多元化、多角度,才是博物館發展創新應有的思路。 |
相關閱讀:
- [ 05-14]老龍窯柴燒建盞亮相市博物館 為全手工制作
- [ 04-06]去廈門博物館免費看“涼山彝族奴隸社會”
- [ 03-15]游琴島將有新玩法:上網可逛博物館 提升游客體驗
- [ 03-01]海昏侯墓400余件文物即將亮相首博
- [ 12-03]水中沉睡千年 埃及古城珍寶重現天日
- [ 11-17]廈大將成立膠片電影博物館 從制作到放映全方位呈現
- [ 10-19]國內錢幣收藏最高規格展會落戶廈門 展出近萬張錢幣
- [ 09-22]《石灣是個美陶灣》展26日在廈博開幕 154件精品將亮相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