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緣】 因偶然的機會,他們與電話結下了不解之緣…… 51號話務員聽聲識人 聽到聲音就知道是誰,還能猜到可能要找誰 話務員張愛華(翻拍自舊報紙)。 1959年,17歲的張愛華成為禾山電話交換所的51號話務員,被大家稱為“地保”。 那時候的交換所就像個電話中轉站,打電話的人得先把電話掛到交換所,由話務員接線,才能與接電話的人聯系上。 農忙時節,電話也特別多。張愛華記得,有一次有人打電話來找人,結果掛了十幾次,從江頭到五通,從何厝到湖里,繞了一大圈還是沒有找到。接線的張愛華也急了,她說,如果對打電話的人像自家人一樣熟悉,一聽聲音就知道要找誰,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從那時起,張愛華就開始仔細辨認電話那頭的聲音。有的人嗓子粗,有的人說話慢吞吞……通過簡單的對話,她慢慢“認識”了那些聲音,并找機會詢問對方的姓名,用來“標記”聲音。大隊干部常到交換所樓下開會,她和同事就抽空去幫忙燒水、倒茶,把聲音和人對上號。 和張愛華搭檔的老話務員技術好,但記憶力差一些,遇到口音差不多的就分不清了。她值班的時候,就叫張愛華也戴上耳機,遇到不熟悉的聲音就問她:“這是誰呀?”“這是何書記。” 時間長了,大家也基本能從聲音分辨出對方是誰,知道他們經常到哪幾個單位去;只要是接過電話的,她們也能知道是誰,人在哪里。 有一天晚上,張愛華值班時接到一個電話,說要找“楊書記”。這可把她難住了,因為楊書記晚上沒接過電話,不知道他在哪里。她試著把電話打到楊書記的單位,沒找到,又打到何厝、五通、枋湖等,問遍了所有單位都沒有找到。正著急,她突然想起楊書記的家還沒找過,于是把電話打到他家所在的大隊,請大隊干部去他家里找,終于找到了。 |
相關閱讀:
- [ 05-17]樂語通訊亮劍龍城 世界電信日掀"限時搶購"風潮
- [ 05-10]運營商“5?17”世界電信日普推網絡提速
- [ 05-17]手機?汽車? 世界電信日的“異想天開”
- [ 05-17]第一個世界電信日
- [ 10-19]50年前廈門電話簿亮相 市長辦公室電話是1(圖)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