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市民專家達共識 縣衙舊址建書院 同安縣衙始建于公元929年,此后歷朝歷代均坐落于此,為銀城千載的政治文化中心。公元1153年,時年24歲的朱熹赴任同安縣主簿(相當于現在的縣政府辦公室主任),這也是他仕途開始的第一站。據同安文史專家顏立水考證,當時,朱熹就住在縣衙西北角的主簿廨(主簿辦公室)。朱熹見主簿廨“皆老屋支柱,殆不可居”,還好西北隅有一軒“亢爽可喜”,命名為“高士軒”,他自作并鐫之璧上的《高士軒記》解釋了“高士”的含義,“主縣簿者雖甚卑,果不足以害其高;而此軒雖陋,高士亦或有時而來也”,寓意有自勵自謙之意。朱熹在“高士軒”辦公、居家、讀書、著作,他的二兒子也是在這里出生。 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市民提議將同安縣衙舊址改造提升,用于市民休閑、文化活動。同安區委、區政府順應民意,推進同安縣衙舊址改造工程。為了“紀念朱熹主簿勤政愛民之德,追憶朱子興賢育才過化之功,弘揚傳統文化,凝聚共同精神,承傳朱子之言”,同安區委、區政府決定翻修“高士軒”基址上的縣府舊食堂,籌建朱子書院。 朱子書院占地面積600平方米,共分三個部分,前側為門頭小院,中間主體部分為書院講堂,后側為“高仕軒”館。朱子書院將通過舉辦教學、禮儀、聯誼、議事、協商、旅游等活動,有效整合各方資源,打造廈門“朱子文化”品牌。 【解密】 書院閩南韻味濃 胭脂磚窗手工砌 從外觀上看,朱子書院建筑充滿了濃郁的閩南風格。紅磚紅瓦,古色古香。庭院大門的屋頂上,燕尾脊高高翹起,閩南韻味十足。庭院右邊,一棵樹蓋如傘的古榕樹,將書院掩映其中;左側的小水池形似同安城南銅魚池形狀,池中放置了三塊古銅色的魚形石,并刻有名詩《觀書有感》。小院清幽安靜,有聚氣之意,藏蓄之美。從小院拾級而上,便是朱子書院講堂。地板上,鋪滿了紅磚,四周擺放著杉木制成的書柜,顯得厚重、大方。 最能體現閩南特色的,當屬鑲嵌在外墻上的12扇胭脂窗。胭脂窗是紅磚砌成的浮雕,起裝飾作用。黑色條紋與紅色磚塊交織在一起,組成一條蜿蜒曲折的線條,再加上紅磚與紅磚之間形成的凹凸落差,使得胭脂窗顯得立體、精致。據施工方介紹,這些胭脂窗為8位民間老匠人純手工打造而成,其中年紀最大的工匠已經70多歲。每扇胭脂窗需要2人連續合作七八天才能完成,一人負責切割紅磚、一人負責砌磚,確保每塊磚與磚的插角契合在一起,這對精度的要求非常高——一扇長2米、寬1.7米的胭脂窗,需要用掉近千塊紅磚。 【探營】 同安畫家搞創作 再現朱熹當年事 朱子學院處處可以見到朱熹元素。 從庭院進入講堂的臺階,共有五級,代表朱熹初仕同安共計五載(準確地說是四年半)。進門是朱子胸像,胸像為紫銅所鑄,含底座高2.4米,寓意朱熹24歲到同安上任,胸像采用朱熹學術大成之時年齡的形象。胸像后靠屏風,上方鐫刻朱子書院序。屏風后面是一幅《朱子游同安》的國畫,體現朱子任職主簿時遍游同安的山水,其中,包括梵天古剎、金門諸島、蓮花高山等古同安的名勝,畫中陪侍者為其同安高徒許升,許升是朱熹最早的學生,也是弘揚朱子之學,過化同安的重要學者。 講堂兩側還有四幅國畫,分別反映朱熹訪貧問苦、興修水利、興辦縣學、百姓扳轅相送等場景。這些畫作是黃亞彬、嚴宗珍、莊德明、蘇毅杰等同安本土畫家,歷時半年、數易其稿創作而成的。 【名詞】 同安縣衙 同安縣衙始建于公元929年,此后歷朝歷代均坐落于此,為銀城千載的政治文化中心。公元1153年,時年24歲的朱熹赴任同安縣主簿,這也是他仕途開始的第一站。 朱子書院 位于同安縣衙舊址的廈門(同安)朱子學院占地600平方米,共分三個部分,前側為門頭小院,中間主體部分為書院講堂,后側為“高仕軒”館。朱熹曾在“高仕軒”辦公、居家、讀書、著作,他的二兒子也在這里出生。朱子書院將通過舉辦教學、禮儀、聯誼、議事、協商、旅游等活動,有效整合各方資源,打造廈門“朱子文化”品牌。 【幕后】 三塊清代石碑 從墻中被發現 在縣衙舊址舊食堂改造為朱子學院的施工過程中,施工方在墻內發現了3塊清代石碑。 有人猜測,上世紀70年代,在“高士軒”基址上建造同安縣府食堂過程中,有工人把石碑當成磚塊,砌在了墻內,使得石碑幸免于難,無形中保護了這些石碑。而此次改造工程,墻上的石灰被敲掉以后,石碑得以重見天日。 這三塊石碑分別記敘了清代三任縣令重修“高士軒”的事跡。其中,康熙年間,縣令朱奇珍見“高士軒歲久頹廢”,制度無存,便“按以圖牒遺址在焉,爰捐俸庇材復軒之舊觀。”雍正年間,同安縣令蔣廷重又一次重修“高士軒”。乾隆年間,同安縣令李芬將“高士軒移于西北隅之故地,葺而新之,加以廟門,周以城垣。”如今,這三塊記事石碑成為研究朱子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 ? |
相關閱讀:
- [ 02-07]【網絡書香·節日讀書】春節——家訓·家書·家文化
- [ 01-21]南平市2015年朱子文化保護建設十件大事公布
- [ 11-17]武夷山市:朱子文化“有溫度” 打造鮮活文化品牌
- [ 10-14]再談朱子文化
- [ 09-29]海內外學者同安“論道”朱子文化
- [ 09-14]首所朱子學院落戶武夷山
- [ 09-13]全國首所朱子學院落戶武夷山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