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50%! 債市違約事件頻發或是主因 為何發行量不大的產品會被叫停?業內人士認為,監管層叫停的主要原因是高杠桿和可能的資金池運作。近年來的產品主要是投向債市,但近期債市去杠桿,債市價格出現波動,投向債市的分級產品風險加劇,對銀行及投資者都將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銀監會及時制止這種行為,也是為了盡早防范風險的進一步蔓延。 記者了解到,“分級理財產品”與分級基金的設計類似,一般就是指分優先、次級的銀行理財產品,通過份額及收益分配結構的分級設計,使得優先和次級產品風險和收益不同。此類產品的主要投向之一是債市。 記者注意到,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發布的2015年銀行理財年度報告稱,投向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的占比超過50%。業內普遍認為,近期大面積債券違約現象導致銀行理財資金受損,可能是引起監管層警惕的主要原因。 此外,也有分析指出,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設計的分級型理財產品次級方杠桿大多在5倍以內,但部分城商行的此類產品杠桿率高達9~10倍。一方面涉嫌資金池操作,另一方面也可能存在利益輸送,即通過控制優先級的收益,把高收益輸送給次級資金。這也可能是分級型理財被叫停的原因之一。 目前,續存期內分級銀行理財產品及在售的產品不受影響,但產品到期后不能再發。 【名詞】 分級型理財產品 本市一股份制銀行的理財經理介紹,分級型理財產品通常分為優先級和劣后級(也有人稱優先、次級)兩種方式。發行方式一種是拆成兩款發行,即優先級+劣后級,或A級+B級;另一種是一款產品同時包含優先級和劣后級份額,投資者可自由選購其中一種。劣后級并不是不好,而是代表風險等級更高,預期收益高,而優先級屬于保本型,預期收益較低。該類產品投資所得收益要優先保障優先級產品獲得最高預期收益,剩余的投資收益歸劣后級產品。 【相關新聞】 工行僅僅停辦“存貸通” 并非全部個人理財產品 本周一晚,工行官網發布了《關于停止個人賬戶綜合理財業務辦理和展期的通告》,起初引起不小震動。公告稱,自6月1日起不再受理新的個人賬戶綜合理財業務,對于已簽訂協議的客戶,將不再受理展期業務,業務停辦滿一年后,存量客戶協議將全部終止。 這則消息一出,迅速引起社交平臺的熱議,很多人都誤以為工行要停辦理財業務了,而事實并非如此。昨日,廈門工行的一位理財經理向記者解釋,“個人賬戶綜合理財”指的是僅為貸款客戶提供的一種理財產品,原名“存貸通”,即原面向在工行同時有個人貸款和個人存款的客戶,通過簽訂存貸通協議定期匯集存款資金用來理財,用理財收入來抵扣貸款利息”,并非人們日常購買的理財產品。 該理財經理還通過微信朋友圈向客戶進一步解釋,“停辦該項業務與營改增,稅法要求收支兩條線有一定關系,同時因現在存貸通業務的增量基本為零,存量也逐步減少,而節節高等新產品操作更方便、收益更高,在這個背景下停止了存貸通。”該業務停止后,客戶可選擇比如大額存單、節節高、存管通、薪金溢等收益更好、操作更方便的存款理財產品。 |
相關閱讀:
- [ 05-20]光大e理財之早夜市不打烊 專屬產品銷售突破300億
- [ 05-20]光大銀行理財銷售順勢而為 甄選保險理財助客戶規避投資風險
- [ 05-19]銀行理財平均收益跌破4%正式進入“3時代”
- [ 05-19]銀保產品走紅 理財收益稍高就遭“整點秒殺”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