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琴古厝通過修繕,開發為人氣頗旺的民宿。
老劇場文化公園一角。
大同路有許多具有本土味道的騎樓。
【他山之石】
1、成都寬窄巷采取“片區房屋分五級對待”的策略對老房屋進行保護和改造
2、成都寬窄巷對經營業態的引入,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區域劃分,根據主題對商家設定門檻
3、成都寬窄巷900余戶居民雖搬出,但改造中依然盡量還原當地的生活圖景
本報“街巷游”系列報道見報后,引發了不小反響。本報記者采訪了政府部門、專家、業內人士、游客,也對比了成都寬窄巷改造提升的經驗,嘗試著回答這樣兩個問題:廈門街巷游,可以通過什么方式,通向怎樣的未來?
【全局觀察】
廈門日報訊(文/圖本報記者 黃小芳 鄔秀君)連日來的采訪,無論是游客、居民還是業內人士,都不約而同提到:街巷游的發展,需要統一規劃——而具體的方式,就是政府“搭臺”企業“唱戲”。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
此前報道提及,老街巷擁有代表閩南文化、海洋文化、華僑文化的旅游資源——市旅游局原副局長彭一萬提到,可以由政府牽頭,把老街巷這些獨特的資源進行梳理、整合,這是“拿過來”的過程,之后才能通過街巷游導游的講解等方式“拿出去”。
除了資源的整合,線路規劃與主題設計也頻被受訪者提及。“街巷游挺好啊,但巷子也該有個規整。”定安路一家福伯燒仙草的店家說道。同樣,居住在老街巷的郭坤聰也說,“街巷游要有主題,固定下來常態化,游客才不會發蒙。”
“老街巷游,涉及房屋住宅工商稅務等多個方面,沒有政府牽頭或介入的話,推進很難。”廈旅國際全國散拼中心主管沈偉說。
“旅游發展了,人來了,才能有資金反哺這些地方,街巷游才能可持續。”做旅游項目的蘇攀登說。負責中山路商圈運營管理的廈門鑫中華投資有限公司在日前的采訪中也提及,他們正在考慮跟旅行社和專業策劃公司合作。
一個成功的范例就是成都的寬窄巷改造——通過政府引導,以座談的方式廣泛獲取包括歷史、民俗方面專家的意見,再由專業的設計規劃公司來進行整體設計,以市場力量介入,讓寬窄巷煥發新生機。
【舉措建議】
全局主題確定后,街巷游的推進會落實到具體一件件事上。寬窄巷改造過程中的一些具體舉措,給了我們一些啟發……
老房屋分級保護開發居民樓也能改民宿
如果說街巷游是“上層建筑”,那么老建筑可以說是其存在的“經濟基礎”。成都寬窄巷采取“片區房屋分五級對待”的策略進行保護和改造——根據房屋的價值以及破損程度,進行不同的保護和改造。與寬窄巷相同,中山路周邊的老建筑同樣也面臨危房、破損的類似狀況,寬窄巷的“分級制”無疑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中華街道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做好房屋保護后,他們也打算做民宿,進行進一步的開發利用。官方的這些想法,民間早有人邁出探索的步子。
蔡耀輝在2006年就買下了位于定安路大字酒巷25號的蘭琴古厝,如今通過修繕,已經開發為人氣頗旺的民宿。從北京來的王女士,在網上預訂酒店時,發現了這家古厝,立馬定了下來。“我們來廈門,也想體驗當地比較有民俗特點的東西,住在古宅里,也是一種體驗。”昨天下午,在古厝的房間里,王女士坦言價格有些貴,“但住下來后,覺得還是挺值的。”
老街要避免過度開發與文創企業“無縫對接”
對于開發廈門街巷游,讀者高燕女士這樣表達:“一定要避免過度開發!”她認為,游客之所以喜歡這些老街巷,是因為那里有真實的生活,原生態的生活。原住民以及原有的生活方式、普通的生活狀態才是最吸引游客的人文因素。所以,她建議千萬不要因為過度開發,干擾到居民的生活,不要“讓他們逃離家園,要保護既有的人文環境”。
成都的寬窄巷依然也有不錯的嘗試——對經營業態的引入,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區域劃分,根據主題對應商家設定門檻,并不是“誰都能進門”。
自己正在做街巷深度游的楊羽翔在采訪中就有提到,可以以點帶面,在具有特色的文化節點的地方,適當地融入一些文創企業,讓這些企業和老街巷做到“無縫對接”——這樣既引入商業的元素,帶動了經濟發展,又不破壞原有文化,讓商業和文化融為一體。
保留閩南生活味讓游客融入其中
在對寬窄巷的改造過程中,900余戶居民搬出了這個曾經出生和成長的地方,這樣才換來現在人氣火爆的人文景點——這個改造的初衷是,還原當地的生活圖景。
但事實上,對于廈門的老街巷來說,“保留”比“還原”更具價值。導游苑明星提到了一個頗為有趣的現象:大元路一家賣餅的阿吉仔,一到傍晚,外地的游客就排成了長龍。“為什么呢?因為傍晚有很多當地的居民在這里買,外地來的游客一看,那么多叔叔阿姨都排隊買,也就隨大流,跟著去買了。”一種生活化的氛圍,潛移默化地感染了匆匆而來的過路游客,讓游客以參與的形式,完全融入到這幅圖景中。這是廈門本土街巷游應具備的獨特魅力。
網友“九夏”提出了這樣一種設想:如果在大同路的一間最普通的民居,保留一間理發屋,老師傅用最老的工具、最嫻熟的技巧,不多久,游客可能會覺得“在這里理過發”是一種獨特的旅游體驗;如果第八市場能夠有一個“海鮮周”,游客可以去體驗漁民文化,也是一種別有味道的經歷。這些充滿著生活氣息的旅游體驗,無疑是生動且吸引人的。
【鏈接】
連續見報的三期街巷游報道,不少讀者、市民熱心提出了不少建議。在這些“腦洞大開”的建議里,未來的廈門本土街巷游都應該有些啥東西?無論是不是有實際操作的現實性,但至少給出了幾種可能性:
1、將VR虛擬現實技術引入街巷游——通過VR虛擬技術,帶著游客真正“走入”老街,體驗老街風情。
2、將一兩個空置的老房子,做成文創基地,吸引有才華有創造力的年輕人。這里可以看到老街甚至是整個廈門旅游的文創作品。可以在這個基地里,放上老街巷的同比例微縮模型。
3、狀元文化廣場,不在中秋,平時也可以博狀元,讓狀元文化廣場名副其實,也讓游人在互動體驗的過程中,了解廈門的民俗。
4、可以設計一些以老街巷地名為基礎的藏頭聯,放到老街巷的入口處,讓人進一步有了解閩南對聯文化甚至是其他民俗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