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服務 提高行政審批效率 2015年廈門產業結構比例為0.7:43.8:55.5,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0家,占全省一半,高新技術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66%——透過這種優化調整和轉型升級,人們不難留意到“多規合一”平臺下“八大污染行業”項目的退出。 “環保決策從末端走向前端,有效避免了資源環境的浪費和破壞。‘多規合一’平臺運作機制,使環境保護部門在建設項目生成初期即可參與決策,實現由環境保護事后補救、末端控制的被動反應模式向事前預防、源頭控制的主動行為模式轉變。”王文杰說,這種“綠色決策”,對優化產業布局同樣發揮著積極作用。 不僅如此,“多規合一”的改革成果,還生動地體現在建設項目的審批上。市環保局與政務中心、發改、規劃等部門聯合印發《進一步推進“多規合一”建設項目審批流程改革的實施意見》,優化和完善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將環境保護工作貫穿于“多規合一”全過程。 不斷優化的服務,加速的自然是廈門的行政審批效率。王文杰舉了一個例子:今年以來,市環保局共審批建設項目26個,有24個項目在承諾辦結日期之前完成審批,項目提前辦結率92.3%,累計節約審批時間173個工作日。 創新機制 高起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當前的信息化時代,廈門正緊鑼密鼓地打造一個“線上線下環保局”。作為“智慧環保”系統工程的組成部分,它將努力實現“智慧環保”與“多規合一”的平臺對接,并在暢通公眾參與渠道、維護公眾環境權益的基礎上,逐步實現由“綠色決策”帶來的綠色生產和生活。 對于這一愿景,王文杰信心滿懷。而在記者與他的對話中,“創新”顯然是一個高頻率的詞匯——他們鎖定的,不僅有環評審批制度的創新,有環境治理體系的創新,還有環境管理能力的創新。 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同樣是“關鍵詞”。接下來,環保部門還將下放“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試點農村(社區)范圍內基本不產生環境危害的項目審批權限,推動政務服務向農村、社區延伸,形成“市-區-鎮-村”決策服務鏈。 “‘多規合一’對協調廈門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工作在頂層設計上的關系,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在王文杰看來,一系列創新性機制,必將繼續實現環境管理“由要素管理走向綜合協調、由末端治理走向空間引導”,也必將繼續高起點推進廈門今后的生態文明建設。 |
相關閱讀:
- [ 05-10]廚余垃圾變環保酵素或堆肥 培養市民垃圾分類意識
- [ 05-08]“環保三寶”掀起廈門琴島綠色風 市民游客點贊
- [ 04-24]廈門集美在地球日舉辦征文比賽 孩子們學當“環保衛士”
- [ 04-08]高雄市強推高污染產業 環保團體向蔡英文嗆聲
- [ 03-28]廈門四月起執行“國五標準” 多類車輛上牌將受限
- [ 03-04]福建市長環保目標責任書考核 廈門居全省第一
- [ 01-25]嵩鼓碼頭愛心驛站志愿服務啟動 文明小袋鼠元素遍布
- [ 12-13]廈門青年志愿者助力廈門馬拉松 啟動時尚環保活動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