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偉忠(左)和隊員們奔波于各個工地。記者陳理杰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 雷妤)夜幕降臨,一座城市漸漸進入了“休眠”模式,居民樓內家人團聚、休憩,可對于廈門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二大隊而言,他們的夜間工作才剛剛開始,一直以來,他們默默地守護城市的寧靜。
卓偉忠是廈門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二大隊一中隊中隊長,他的中隊管轄區域為思明片區,隨著高考日漸臨近,卓偉忠和他的隊員們日日奔波于各個工地,開啟“白+黑”的工作模式,更加繁忙。
改良工藝降低噪音污染
思明區現有67個在建工地,當中不乏一些重大的民生工程,大多數工地緊挨居民樓、學校,難免有時會給居民造成困擾。打樁時發出的劇烈震動,混凝土澆灌發出的轟鳴聲……這些工藝都是施工時必須用到的,可噪音也是事實存在的,難道就真的無計可施了嗎?
與工地打交道8年來,卓偉忠已經算半個內行人了。考慮到地鐵施工范圍大,幾個月前,二大隊主要負責人一有空就跑工地,與工地協商改進施工工藝。
中鐵十七局負責地鐵1號線鎮海路站施工,該項目部辦公室主任王崇彬介紹,為了減少噪音,公司額外支出180萬元改善地鐵施工工藝。事實證明,施工噪音并非不可控制,改進后,居民投訴也少了。卓偉忠說,地鐵施工時需要用到懸鉆挖孔,施工時噪音比較大,跟項目部多次溝通后,他們改成了人工挖孔,這幾乎就沒噪音了。
居民與工地的“和事佬”
城市發展需要建設,居民生活需要安靜的環境,當二者存在沖突時,該怎么辦?卓偉忠對此深有感觸,他與工地打交道多年,深知工地施工的不易。
令卓偉忠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居民投訴噪音問題,他立即去現場查看,發現噪音是從隧洞里傳出的,產生噪音的是一臺空壓機,它的作用是給隧洞里的工人們供氧,必須24小時打開,否則工人會有生命危險。一方面是工人們的生命通道,一方面是深夜居民投訴,他覺得十分為難。
在與工地溝通后,工地主動把空壓機檔位調到最低檔,隧洞里雖有些悶,但是能保證供氧。卓偉忠說,當時他眼睛有些酸澀,他心里想,如果居民能知道這背后的故事,會不會多一些理解?
在卓偉忠看來,他們的職責就像是工地與居民之間的一名“和事佬”,雙方多換位思考,多些理解,很多矛盾就不會存在。
聯動值班24小時不停
高考期間,噪音控制尤為嚴格,只要超出0.1分貝,就是從重處罰。“在公告發出的前半個月,我們就到每個工地宣傳,公告發出后我們又給每家工地打電話,如果這樣還知法犯法,我們一定嚴處。”卓偉忠說,有些工地為了趕工期,仍會頂風作案。
為了保證夜間也有人執法,市執法局聯動值班制度,每天下班后又安排人員值班,從下午5點30分到第二天早上8點,值班人員的職責是接到投訴后到達投訴地點,對違法行為進行制止和處罰。
二大隊幾乎承擔了所有值班的職責,卓偉忠告訴記者,他大約每5天輪值一天,白天正常上班,下班了就到值班室值班,第二天8點才下班。夜間值班時,如果遇到投訴量多,一晚上就在各個工地之間來回奔波,直到天亮才回到值班室。
“不僅是在高考期間,平時也是這樣,我們是7×24小時。”卓偉忠笑著說,即便是節假日也是如此,大家這么多年早已經習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