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建筑博采眾長。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黃曉波)鼓浪嶼的建筑藝術流派紛呈,博大精深,被稱為萬國建筑博覽會。
在廈門開埠之前,鼓浪嶼島上的永久性建筑除了少量寺廟、祠堂等祠廟類建筑外,主要是富有閩南特色的被稱為“紅磚厝”的傳統院落式住宅建筑。
始自十九世紀末,陸續有來自閩臺的富紳及閩籍華僑在鼓浪嶼置辦房產,他們從洋人手中購置現成的住宅,或自建房屋。中國人自建的洋樓建筑,有的直接模仿外國人的建造方式,有的受地方傳統建筑影響,采用外廊建筑形式。
二十世紀初期以后,除了外廊建筑的本土化之外,鼓浪嶼建筑呈現出多元化的建筑形式。由來自各國的業主及建筑師建造的建筑,從風格上反映出時代的審美及建造者的價值取向。
如二十世紀初期在中國開埠城市流行的西方古典復興式建筑,也被鼓浪嶼許多業主及建筑師接受,西方古典的裝飾元素更是融入許多華僑洋樓的設計中。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后,裝飾藝術風格及現代主義建筑這些當時引領世界建筑潮流的建筑形式也開始在鼓浪嶼出現,尤其契合閩南地區注重裝飾性的建筑文化傳統。這種裝飾藝術風格,給鼓浪嶼建筑帶來的影響十分廣泛,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在鼓浪嶼華僑洋樓中流行的建筑風格——廈門裝飾風格,便受到來自裝飾藝術風格的深刻影響。
獨特的“廈門裝飾風格”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隨著大批閩臺富紳、華僑富商到鼓浪嶼定居,鼓浪嶼華人洋樓的建設逐漸增多。在大量的華僑洋樓建設中,體現出一些新風尚:一方面,立面上采用紅磚墻與少量白色線條對比的手法蔚然成風,延續了閩南紅磚厝紅磚白石的裝飾傳統;另一方面,以裝飾藝術風格為代表的裝飾元素逐漸流行,并融合常見的傳統裝飾題材及西方古典裝飾元素。
在上述華僑洋樓新風尚的基礎上,一種華美的建筑風格由此前本土化的外廊式華僑洋樓中發展而來,形成一種注重現代裝飾表現,并結合民族性、地方性裝飾題材及西方古典裝飾元素的獨特外廊建筑風格——“廈門裝飾風格”(Amoy Deco Style),在鼓浪嶼華僑洋樓建筑中迅速風靡開來。“廈門裝飾風格”這一名稱比較清晰地反映了該類建筑的地域性及注重裝飾表現的特征。除了鼓浪嶼,這種地方化的近代建筑風格也影響到廈門島及漳州、泉州等閩南地區。
廈門裝飾風格的華僑洋樓,空間上還是以外廊為突出特征,但與傳統外廊式建筑強調休閑功能的外廊空間不同,廈門裝飾風格洋樓往往只在正面(或背面)設置外廊,外廊空間更像是陽臺空間,并且強調其裝飾性作用。
在平面布局上,廈門裝飾風格的洋樓內部空間沿襲中國傳統建筑的風格,中軸對稱,廳堂居中,臥室及其他次要房間居于兩邊,圍合的天井被外向開敞的外廊空間替代。
強調立面的處理與裝飾
此外,廈門裝飾風格特別強調立面的裝飾表現,這與閩南傳統建筑注重裝飾效果的特點一脈相承;在立面整體色彩對比方面,采用紅磚鋪面,白石(水刷石)勾邊的構圖原則,繼承了閩南紅磚厝建筑紅磚白石的裝飾傳統;柱頭、窗套、窗楣的裝飾常借用西方古典主義裝飾元素,進行再創造;細部裝飾則借用現代的裝飾藝術風格,并結合地方傳統及西方古典的裝飾手法及題材。除建筑本體立面外,建筑院墻、院門,特別是門樓也是廈門裝飾風格洋樓裝飾的重點。
?
?
菽莊花園
百年菽莊
菽莊花園創建于1913年。“菽莊”之名來自園主林爾嘉的字號“叔臧”,造園初衷緣于主人對兒時故園——臺北板橋林家花園的思念之情。兩個園林堪稱姐妹園,一脈相承,卻又各具風華,交相輝映。在中國近代園林營造史上,一主雙園、隔海相映的造園范例僅此一個。
雖然總面積僅有兩萬多平方米,但菽莊花園運用“藏海補山”的高超借景造園藝術,淋漓盡致地體現了閩臺文化中開放包容、以小博大、優雅精致的精神特質和融合再造的能力。
百年菽莊,飽經滄桑,今天仍然保持著造園之初的“藏海”、“補山”藝術特點,并恰到好處地表現在長橋藏海、板橋蓮影、十二洞天、印心聽濤等場景的深遠意境之中,令人流連忘返。
【鏈接】
國內首部風貌建筑法
2000年1月13日,廈門市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通過《廈門市鼓浪嶼歷史風貌建筑保護條例》,2000年4月1日公布實施。這是中國首部為歷史風貌建筑立法的法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