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書鑫經常把自己拍的鼓浪嶼照片送給國外的親朋好友。
攝影作品《鹿耳成對人成雙》。
廈門晚報訊(文/圖記者龔小莞)1986年,在鼓浪嶼出生的龔書鑫擁有了第一架相機,由此開啟拍攝鼓浪嶼的歷程,這一拍就拍了30年。他的一張鼓浪嶼全景照中,殷家老宅被拍得很美,著名鋼琴家殷承宗的哥哥殷承典將它懸掛在雞山路殷家老宅的大客廳中,殷承宗也把它帶到紐約家中,掛在客廳里。
受訪者:龔書鑫
63歲,老鼓浪嶼人,思明區教育工會原副主席、廈門市攝影家協會理事,數十年來一直用鏡頭展現鼓浪嶼的美。
家族傳承
爺爺輩八人曾是“菽莊吟社”的中堅力量
自100多年前,林爾嘉的原配夫人龔云環隨林爾嘉來到鼓浪嶼后,龔氏家族就和鼓浪嶼結下了不解之緣。龔書鑫介紹說,1913年,林爾嘉在菽莊花園落成慶典時,宣告成立“菽莊吟社”。由于龔氏家族在泉州是書香門第、名門望族,林爾嘉將許多龔氏名人兄弟請到了鼓浪嶼,參與菽莊吟社的活動,龔氏顯字輩有兄弟八人成為詩社的中堅力量。
龔書鑫的爺爺龔顯祚受聘為林爾嘉公司的掌柜及顧問,到鼓浪嶼定居。龔顯祚家庭在鼓浪嶼繁衍四代人,共有四五十人,他們中絕大多數人從事教育事業,家族文化代代傳承。“我們家墻上都掛著清末的名人字畫,長輩們吟詩作賦,我們兄弟姐妹深受影響。”龔書鑫說。
龔書鑫的三叔龔詩禎擅長攝影,在龔書鑫10歲時就教授他暗房技術,由此激發了龔書鑫對攝影的熱愛。1986年,龔書鑫加入廈門市攝影家協會,在父母的支持下購買了一架美能達相機,開始拍攝鼓浪嶼。
摯愛攝影
拍的鼓浪嶼全景照懸掛在殷承宗家中客廳里
30年來,龔書鑫一直沒有停止用鏡頭記錄表現鼓浪嶼。1986年,為了拍攝日光巖日出,他早晨5點鐘就登上英雄山山頂;上世紀90年代初,他抓拍到鹿耳礁前礁石上一對年輕戀人相依偎的照片;廈門市第一次夜景工程燈亮時,他用一個星期的時間,每天晚上在日光巖下四處尋找拍攝角度。最后他在人民小學的陽臺上,拍攝到日光巖的夜景,并取名《月是故鄉明》。這張照片在鼓浪嶼首屆家庭文化藝術節上獲獎,曾代表廈門到香港、北京等地展覽。
為了拍琴島日落照片,他一年四季從不同角度觀察,尋找不同地點作為前景。有時為了追逐落日的一瞬間,他從輪渡碼頭一路跑向美華沙灘,再到菽莊花園的海邊,“連續跑了半個多小時,跑得快吐血了”。
他還登上鷺江道上多棟高樓的頂樓,拍攝鼓浪嶼全景,“我發現第一廣場的頂樓是最佳拍攝點,能把鼓浪嶼各個角落都表現得很詳盡。”掛在殷家老宅中的鼓浪嶼全景照,就是在第一廣場的頂樓拍攝的。照片中,藍天碧海,鷺江上飛馳的摩托艇劃出雪白的浪花,一片翠綠中紅色瓦片鮮亮無比,襯得琴島生機勃勃。殷承宗和哥哥殷承典都非常喜歡這張照片,將它懸掛在鼓浪嶼和殷承宗紐約家中的客廳里。
【最鼓浪地標】
雞母石
在龔書鑫眼中,雞母山上的雞母石應該是鼓浪嶼乃至廈門島所有天然奇石中最美的一塊,惟妙惟肖。他在鼓浪嶼上拍照拍累了后,經常登上雞母山,躺在雞母石下,迎著習習涼風,感受鼓浪嶼。
【延伸】
辦四五十場講座
介紹鼓浪嶼文化
2008年7月,龔書鑫精心選用自己拍攝的500張照片,制作了130多頁的PPT,首次在思明區教育系統黨政工夏令營中介紹鼓浪嶼。
之后一發不可收拾,龔書鑫先后受聘于市教育工會、市教科院等,走進眾多中小學和幼兒園,舉辦了四五十場介紹鼓浪嶼的講座,講座深受老師和學生的喜愛。他還應邀到廣播電臺,連續5次用閩南話介紹鼓浪嶼。目前他受思明區教育局邀請,每周一次在鼓浪嶼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實踐基地,向青少年介紹鼓浪嶼。他還設計了一條人文氣息濃郁的線路,包括建筑學家林全誠設計的林屋,中國拼音文字運動先驅盧戇章的雕塑、拼音標點符號路、墓園,林祖密將軍“宮保第”及燕尾山午炮臺舊址等,讓學生和老師在游覽鼓浪嶼時體會鼓浪嶼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