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 我省多地“地貧”多發 可享專項救助 鹿全意主任說,地中海貧血是一種遺傳性血液病,多數不能生存到成年。發病后,要靠輸血維持,同時需配合使用祛鐵劑。當血色素低于90g/L時,就應該輸血,若輸血不足,會嚴重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此外,由于長期輸血,多余的鐵無法排出體外,若不用祛鐵劑,鐵會沉積在心臟、肝臟、腺體,仍會有生命危險。“及時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是目前唯一可治愈“地貧”的方法,移植成功率在95%以上,越早效果越好,花費也更少。”由于患兒父母也是“地貧”基因攜帶者,很難再次生出健康的配型一致的孩子。在雙親配型不相合的情況下,雖可做半相合移植,但風險較大。移植完后,5年內需定期隨訪。 據介紹,“地貧”地域性明顯,廣東、福建、臺灣的客家人不少是該基因的攜帶者,福建省龍巖、三明、漳州、寧德等地,也有不少攜帶者,他們婚后所生子女也會是攜帶者或重型“地貧”患者。 廣東省針對“地貧”患兒已有專項救助政策。而在福建省“地貧”患兒尚未實行專項救助政策。2014年,中山醫院基金會設立了專項基金,接受造干移植的地貧患兒可獲得1萬元以上的救助基金。 |
相關閱讀:
- [ 06-02]廈集大學生登頭條 先后捐獻造血干細胞和淋巴細胞
- [ 05-10]廈門造血干細胞捐獻突破50例 位列全省第一
- [ 05-09]干細胞捐獻廈門突破50例 近3萬人加入中華骨髓庫
- [ 09-25]廈門造血干細胞捐獻成績亮眼 捐獻總數位列全省第一
- [ 09-15]廈開辟快速救援通道 臺胞骨髓干細胞跨海救三人
- [ 08-30]市民為廣東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 網友為廈門媽媽"點贊"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