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圕·時光”的頁面。(廈大圖書館供圖)
廈門日報訊(本報記者黃小芳)又是一年畢業季。每到這個時候,廈大畢業生都會收到一份特殊的禮物:由廈大圖書館設計的一個名為“圕·時光”的網站,收集整理了畢業生大學時代的閱讀記錄、進館次數等,被畢業生視為大學生涯的圖書館記憶。今年,這個網站還特別增加了畢業生在食堂的消費記錄,如打了多少份免費米飯。
也就是說,這是一份物質食糧和精神食糧的雙重記憶。
免費米飯>
朋友圈掀起吐槽大賽
今年的“圕·時光”,新增了學生們在食堂的消費記錄,畢業生登錄后,不僅能看到自己最愛去的餐廳、超市、消費的金額,還能看到自己在大學期間,打了多少份米飯。廈大圖書館表示,這是根據學生一卡通的大數據統計出來的,只提供給學生本人。
10名受訪者中,打飯最少的是一名陳姓女同學,4年只打了268份米飯。按照一學年41周來計算(廈大2015-2016學年也就41周),這位女生4年來,平均每天才打了0.23份米飯。最多的也是一名女生,打了3048份,平均每天2.66份。
此外,另一個來自“民間”的網頁“你在廈大吃了多少米”也獲得了不少學生的青睞。在這里,米飯用“兩”來計算,只要是在校生就可以填寫。
接下來,朋友圈里掀起了一場米飯“攀比”吐槽大賽:“朋友圈的朋友四年在廈大吃的免費米飯均值都在2000兩多一點,為什么我……”一名吃了3626兩的林姓女同學有點尷尬。3年才吃了1697兩的于同學開玩笑,“我要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在廈大讀了3年了。
吐槽五花八門,但“圕·時光”網頁上的一句話,卻引起了受訪者的共鳴:“每一粒,都能咀嚼出母校的愛。”
?
圖書館故事>
理科生喜歡讀哲學書
除了免費米飯,還有精神食糧:登錄“圕·時光”網頁后,還可以看到自己大學期間的圖書館印記。包括第一次到訪圖書館的時間,借閱的第一本書,最喜歡的座位,最常閱讀的圖書類別,一份書單。也就是說,看了這份禮物,就能知道自己距離“吃貨”和“學霸”還有多遠了。
藝術學院的一名畢業生,大四才從圖書館借出第一本書,大學共入館23次,借了9本書,“挺不好意思的,主要因為在琴房的時間比較多。”畢業前看到這份禮物的她,意識到“遺憾很多,很多事沒有做。”經濟學院的畢業生陳同學,最愛看的竟然是文學類圖書。盡管自稱“學渣”,但陳同學還是有些“不服”,“我看的書比這些多,只不過大部分是在圖書館里看的,沒借出去而已。”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孫同學則鐘愛哲學,借的第一本書是羅素的《幸福之路》,“只覺得讀書太少,大學該多讀一些書的。”
【鏈接】
網頁激起學生的情懷
廈大圖書館表示,設計這份特別的禮物,是為了感謝學生們一直以來對圖書館的關注和喜愛,同時也向學生傳達了閱讀與思考的理念。這份充滿了關懷的禮物,也激起了不少學生的情懷。
有趣的是,不少人將“圕·時光”的“圕”誤認作“圖”,實際上它念“tuān”,這一個字概括了圖書館的特征,即書和藏書的館舍,因此這個字就可代表“圖書館”。
畢業一年的郝同學,為了查看自己到底吃了多少米飯,特地找出當年的校園卡,“曾經脫口而出的學號,現在全是記憶碎片。”沒有畢業的人看了也很有感觸,法學院研二的林同學感慨:“朋友圈飄過他們在學校吃了多少大米,這或許是提醒你珍惜剩下的在校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