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殷磊 吳海奎徐景明)由市委宣傳部會同市深改辦發起的“深化改革看廈門”走轉改大型主題采訪活動第三階段主題采訪繼續進行。昨日,由20多家中央、省駐廈媒體以及市屬媒體骨干新聞工作者組成的采訪團,在市委宣傳部的組織下深入海滄馬鑾灣片區、海滄大屏山、成功大道、五緣灣以及東榮社區等地實地采訪廈門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情況和推進綠色交通體系建設情況,深切感受到了廈門生態文明建設之美。 大晴天冒出“雨水” “海綿體”讓人贊嘆 盡管天氣赫赫炎炎,但記者們在海滄馬鑾灣片區采訪時卻似乎忘了烈日的炙烤——這里海綿城市的建設成果讓他們興奮不已,提問、記錄、拍攝、錄音……一個個都忙得不亦樂乎。 新景路是廈門建成的首條“海綿路”,昨日上午9時許,采訪團抵達新景路時,海滄區副區長廖凡剛剛在這里接待完一個來自青島市黃島區的海綿城市考察團。廖凡告訴采訪團記者,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開展一年多來,海滄區不斷先行先試,力求把試點區打造成“可示范、可借鑒、可推廣”的全國經驗,先后有80多個批次的國家部委、專家學者、外地城市考察團來海滄指導、考察、學習,顯示出對廈門海綿城市建設的認可。 “哧——”工作人員擰開海滄新陽醫院的綠化水龍頭,一股清澈的水瞬間從噴頭里噴灑而出,澆灌在綠地上,滋潤了飽受烈日烘烤的花草樹木,也給過往行人帶來了一絲清涼。令采訪團記者贊嘆的是,這些綠化灌溉用水竟然是雨水。大晴天,為什么會冒出“雨水”?記者們都很好奇。原來,這是新陽醫院“海綿體”在下雨天時,收集、凈化、儲存下來的雨水,從而實現了雨水在晴天的資源化利用。 要怎么保證建成的海綿體不會變成“臭海綿”?要怎么評價海綿城市建設的成效?要如何加強后期的管理維護?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們來到了海滄區的智慧海綿城市一體化管控平臺。盡管這個平臺的面積只有幾十平方米,可是記者們卻在這里花了最多的時間采訪,因為這個平臺的功能實在強大,是新聞報道的“好料”,讓記者們欲罷不能。管控平臺可以對全區66個監測點的水質、水位、水量、初期雨水、土壤下滲率、土壤重金屬含量等指標進行監測,為海綿城市建設提供數據支撐,同時也可以作為海綿城市建設的考核、評價指標。這在全國所有試點城市中是絕無僅有的。截至目前,管控平臺已經搜集到2萬多組數據。 社區公交上山 綠色交通令人歡喜 昨日下午,采訪團來到了成功大道梧村隧道,只見一盞盞LED燈,在隧道頂上組成一條延綿數公里的白色光帶,將隧道內照得亮堂堂的。采訪團記者從市公路局橋隧中心相關負責人那里了解到,近年來,我市對11座隧道內的51000多盞熒光燈、金鹵燈、高壓鈉燈進行改造,統一更換為更為節能的LED燈。“換上LED節能燈后,隧道內亮度標準提高了,通行環境和舒適度提升了,能耗還降低了50%。據專家估算,改造后每年可省電1400多萬度,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000噸,節約標準煤約5600噸。”聽了負責人的介紹,有的記者禁不住伸出了大拇指。 在五緣灣的一處充電站,出租車駕駛員楊愛國熟練地將充電槍插在車頭的接口處,然后打開手機App,輕點幾下,車輛便開始充電了。汽車充電方便嗎,動力夠不夠,充一次電能開多遠?在休息室,楊愛國被采訪團的記者團團圍住,一個個問題讓他有點應接不暇。記者們都想從楊愛國那里了解純電動車的實際使用情況。“充一次電,能跑兩百多公里,一天是夠用了,費用六十多元。而雙燃料出租車加油加氣,一天得一百二十多塊錢……”個把鐘頭過去,采訪結束,楊愛國回到車上,這時,電已經充滿了。 |
相關閱讀:
- [ 05-13]“走轉改”路八千里 意切情真寫華章丨遇見
- [ 05-11]【網絡媒體走轉改】重殘女孩錢敏丹:用我的燭光照亮更多的心靈
- [ 05-11]【網絡媒體走轉改】一條感謝短信牽出的和諧醫患故事
- [ 05-10]兩千里路走轉改,寫出扶貧“最”文章
- [ 05-09][網絡媒體走轉改]“杠頭教授”李保國的太行歲月
- [ 05-07]【網絡媒體“走轉改”】重走習總書記當年路,筆耕河北扶貧好故事
- [ 05-07]【網絡媒體“走轉改”】阜平扶貧出真章
- [ 05-07][網絡媒體走轉改]追憶李保國:山鄉巨變不忘新愚公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