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南網6月26日訊(導報記者劉承烺通訊員潘志堅蔡偉璇文/圖)6月22日,廈門翔安新圩鎮金柄村,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翔安拍胸舞代表性傳承人黃欲國,因罹患肝癌晚期不幸離世,享年63歲。在50多年的從藝生涯中,他從一個農民,成長為翔安拍胸舞第一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如今,大師富有感染力的笑容已經遠去,但拍胸舞的音樂沒有停。據介紹,翔安現有拍胸舞傳承人9人,并有數百名群眾長期參與傳承、表演,其中少兒傳承人占了相當的比重,年齡最小的僅有9歲。而拍胸舞,也進入翔安多所中小學作為校本課程進行傳承和保護,并成立了少兒拍胸舞表演隊。
拍著胸脯跳了50多年
黃欲國,原名黃谷,出生于1953年。
年幼時,黃欲國經常跟隨叔公組織的業余民間拍胸舞藝術表演隊,出入民間各類迎神賽會、婚喪喜慶活動,耳聞目染,他漸漸愛上了拍胸舞。六七歲時,開始向長輩學藝。天資聰穎的他,很快成為當時頗受鄉民喜愛的“拍胸舞小舞星”。
拍著、跳著,不知不覺過了50多年,黃欲國熟練掌握了拍胸舞各項技藝。
黃欲國善于根據舞蹈環境和情緒進行表演,兩個手掌變幻有序地擊拍胸膛、手臂、大腿和額頭,繼之又用曲起的雙臂猛夾兩肋,發出劈的響聲,時而上跳,時而下蹲,頭部詼諧地搖擺,舞蹈動作明快。“青蛙游泳”、“老鼠出洞”、“公雞展翅”、“螃蟹走路”、“斗雞”……黃欲國的表演,動作組合有趣,總是那么的酣暢得意,極具感染力。
黃欲國長期從事拍胸舞表演,多次參加大型表演活動。2006年12月參加了“廈門經濟特區25周年及海西之光文藝晚會”大型原生態舞蹈表演,其作品《蓮霧香,蓮霧甜》獲得觀眾一致稱贊。而以黃欲國為首的拍胸舞團隊,道路也越走越遠,殊榮不斷:2008年榮獲省第十屆音樂舞蹈節銅獎;2012年三度登上央視舞臺;2013年5月應邀參加“第五屆中國常熟江南文化節·江南民間文藝展演”,表演節目《豐收時節》獲得最高獎“優秀演出獎”;2014年3月,央視《遠方的家》欄目來到新圩鎮金柄村拍攝拍胸舞的精彩表演。2014年,黃欲國也被評為廈門市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建設先進個人。
“抓”家人傳承拍胸舞
近年來,黃欲國致力于后繼人才的培養。他利用農閑時間,組織40多名村民,采取集中培訓方式,傳授舞蹈技藝,組建了一支穩定的拍胸舞表演隊。同時,還利用社區文化廣場組織拍胸舞表演活動,既訓練了演員的表演能力,又增強了表演隊的吸引力。
但事實上,拍胸舞文化的傳承和人才培養并不簡單。據翔安區文化館工作人員介紹,整個翔安區早期獨存一支較完整的表演隊伍,主要為新圩鎮金柄村村民利用農閑自娛自樂的形式加以傳承。但隨著新區的開發建設與農民的體制轉型,傳承人曾一度減少。“像黃欲國這樣全身心投入,耗費一生的精力去做一件事的大師,已經不多了。如果沒有做好文化傳承的工作,可能拍胸舞會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
而黃欲國也看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他先是從自家人中開始培養接班人。兒子黃阿榕最先被他拉進陣營中;看到外孫黃華榮對拍胸舞也有興趣,也把他當作隔代傳人開始培養。
走進校園培養“大師”
與此同時,黃欲國還廣收徒弟,期望能有更多人參與到拍胸舞的表演中來。漸漸地,同村年輕人黃冬臻逐步顯現出他的悟性和對拍胸舞的熱愛。黃欲國對他也是關照有加,著重培養。翔安區也將黃冬臻推舉為拍胸舞區級文化傳承人,并給予補貼,以便讓他多在拍胸舞上花心思。
由于加大保護與傳承力度,傳承人數量不斷增加。黃欲國在全區多處開始組建拍胸舞傳承隊伍。同時傳承工作進入校園,現有新圩中心小學、新圩社區等多支少兒拍胸舞隊。
據拍胸舞市級文化傳承人黃呆先生介紹,黃欲國和他每周四下午都會到金柄小學,教學生跳拍胸舞。“現在他‘走’了,教學的重擔落在我的身上,我必須接過這個接力棒,把拍胸舞好好地教給孩子們,不能斷了。”
據了解,新圩中心小學也在開展拍胸舞教學。黃呆說,目前學習拍胸舞的孩子每所學校都有10多人。而村子里的成人表演團人數也維持在30人左右。每當有表演時,大家都會聚在一起排練,帶上孩子們一起參與表演。“我們從2006年開始教,到現在,有許多孩子已經可以登臺演出了。”黃呆說,就在今年正月十一,已經被查出罹患肝癌晚期的黃欲國,還帶著小演員們到福州參加表演。
黃呆說,他年紀大了,精力有些跟不上,加上黃欲國老大哥的突然離世,也讓他有些傷感。未來培養傳承拍胸舞的重擔,需要黃冬臻等青年人發揮更大的作用。“下一位拍胸舞大師,也許就在他們這一批年輕人當中”。
鏈接 拍胸舞:“閩南迪斯科”
拍胸舞俗稱“打七響”、“打花綽”、“乞丐舞”,是一種男子在無音樂伴奏情況下,徒手赤膊拍打身體發出聲響的民間舞蹈。其歷史悠久,至今留有古閩越族原始祭祀舞蹈的余韻,主要流傳于臺灣、泉州及廈門等閩南地區。
翔安拍胸舞是廈門民間舞蹈的一大特色,素有“閩南迪斯科”之稱。
拍胸舞的基本動作以單一節奏的擊、拍、夾、跺、蹲為主,拍擊部位集中在胸、肘、腿、掌等處,基本體態呈拔腰挺胸之勢,全身跳躍,并輔以蹲步和顫頭動作,構成粗獷、古樸、詼諧、熱烈的風格。
這些動作組合主要有“七擊”、“八拍雄姿”、“擊掌回音”、“玉驢顛步”、“金雞獨立”、“善才抱牌”、“蟾蜍出洞”、“半月斜影”、“大/小閹雞行”等。
音樂最初都配以南曲《三千兩金》,現不斷有閩南特色原創音樂配合舞蹈。拍胸舞邊踏跳邊歌唱的風格,保留了遠古民間舞蹈形式,其表演者所戴草箍上的蛇形頭飾,還是秦漢閩越族原住民蛇圖騰崇拜的遺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