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26日廈門訊(本網記者 鄒玒 通訊員 丁鏗 蔡麗紅)昨日,廈門市湖里區百名專家進社區活動走進江頭街道呂嶺社區。
廈門市第一醫院中醫內科主任醫師潘麗菊、廈門市中山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黃慶文、解放軍174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宋維芳、廈門市婦幼保健院乳腺外科主任醫師陳永浙、廈門市婦幼保健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劉生榮、廈門市兒童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李聯僑、廈門市口腔醫院口腔科副主任醫師邵金銓等醫學專家為350余名社區群眾提供現場診療和保健服務。
釋然
醫生一解釋 她放下了心頭大石
居民謝女士喉嚨不舒服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總覺得有東西卡在喉嚨里,很不舒服。”聽說社區里有這樣的活動,謝女士帶著病歷就來了。來自廈門市婦幼保健院耳鼻喉科的主任醫師劉生榮將她的檢查記錄反復看了好幾遍,這才確定地告訴謝女士不用太擔心:“從這檢查結果上看,你一點問題沒有,平時多喝水就好了。”
9歲的小佳欣在爺爺的帶領下來看牙醫。小姑娘年紀不大,蛀牙卻不少。“孩子愛吃糖,現在換牙了,總覺得換了牙之后就能有新牙。”爺爺吳老先生說,孫女這樣全家都挺頭疼。這一次來社區,主要也是想讓醫生叔叔“嚇嚇她”。
不過,廈門市口腔醫院口腔科副主任醫師邵金銓卻沒有嚇小姑娘,而是用自己看過的病歷給她講起了故事。
“后來怎樣了。”小佳欣來了興趣,邵金銓也借機教給一些保護牙齒的小知識。 “其實,不少孩子并不是不聽話。”邵金銓表示,用專業知識,換上通俗易懂的語言,孩子很聰明一說就通,這不,小佳欣剛和邵金銓告別,就拉著爺爺買新牙刷去了。
感動
不敢去醫院 她在社區尋到答案
48歲的郭女士說話不利索,且只會說閩南話。平時,她不愿意上醫院去,一來是怕人笑話,二來是怕自己說的話,別人聽不懂。
不過,這一次,社區給她配了兩個“翻譯”——社區計生志愿者,這讓郭女士高興極了,一股腦兒將自己身體的狀況全都看了個遍。 比如,她的頭皮很油,頭發老掉,解放軍174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宋維芳就給她開了藥方,一個來抹頭皮,一個內服,怕她記不住,就連日常的保養,宋維芳也這在處方上,交給了她。
郭女士還一口氣看了好幾個科。廈門市第一醫院中醫內科主任醫師潘麗菊給她把脈,開出了調理的方子,她和別的處方一起小心地疊好,放進口袋,滿意地拍一拍,準備回家。
“好,非常好。”郭女士發出這幾個音,眼淚也在眼眶打轉,能感覺到這次活動確確實實解決了她的大問題。
7歲的小睿一提到醫院就害怕,但昨日,在與廈門市兒童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李聯僑面對面的時候,他卻不怯了。“在社區,沒有醫院那種冰冷的感覺,反而很熟悉。”小睿的媽媽說。
高興
解居民難題 他們比居民還激動
活動結束時,廈門市婦幼保健院乳腺外科主任醫師陳永浙才拿起水杯喝了口水。“這次社區檢查,查出乳腺的居民不多。”陳永浙說,查出腫瘤的居民,腫瘤也不大,越快去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康復的希望就越大。
高興的還有廈門市中山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黃慶文。畫圖解釋是她的拿手絕活,一位大姐胃試管反流,總是出現反酸、燒心、胸悶的癥狀,黃慶文就開始為她講解。
“吃了藥就會好,不吃藥就又卷土重來。”大姐無奈地表示。黃慶文說,胃的功能恢復其實并不容易,她建議大姐去醫院做一個胃鏡檢查,此外,在生活習慣上,她也給出了建議,“少吃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像地瓜、芋頭這類,也是會引起胃酸分泌的,還有睡覺盡量左側臥位,吃飽后不要馬上坐著,這些都很重要的”。
熱心
志愿來護航 臨時診室井然有序
“您好,您需要看哪個科室?”昨日,呂嶺社區十余名計生志愿者也忙碌在現場,幫忙維持秩序。專家的臨時診室里,也有他們的身影。
不僅如此,呂嶺社區還為前來問診的居民貼心準備了“導診地圖”——在社區的平面圖上,標明每名專家所在的位置,一目了然。
記者了解到,平日里,呂嶺社區也堅持以科學發展觀指導人口計生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計生生力軍的作用,不斷拓展計生宣傳陣地,“開心侶行”、“敬老餐廳”、“0-3歲早教”等都已成為社區的品牌,營造良好的計生工作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