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近些年來,廈門攬獲了不少與“綠色”有關的榮譽稱號,包括國家森林城市、中國最佳綠色會議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等。由此可見,我市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始終把“綠色”擺在重要位置。
日前,由市委宣傳部會同市深改辦發起的“深化改革看廈門”走轉改大型主題采訪活動進行第三階段主題采訪。本報今起推出系列報道,聚焦我市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的生動實踐以及所形成的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模式經驗。
海滄區新景路是一條“海綿路”,綠化帶中間下凹,盡可能引水。
翁角路的改造保留原有自然形態。
新陽醫院的中心花壇和停車場。
海滄第二實驗小學內的雨水收集桶。
廈門晚報訊(文/記者 謝雨真 李曉輝 匡惟 通訊員 黃茜 圖/記者劉東華)“海綿城市”說的不是一座城市,而是建設一座城市的理念。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降水能就地被消納和利用,避免路面積水。
去年,我國確定了首批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我市作為全省唯一的城市入選,如今在海滄和翔安兩個試點區域中,“海綿效果”已逐步凸顯。我市還在全國率先建立起海綿城市建設的相關監測點,監測海綿城市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為科學決策提供參考。
【海綿道路】
【案例:翔安洪鐘大道,海滄新景路、翁角路】
特色:綠化帶中部下凹,鋪設鵝卵石,把積水往低處引流
以往下大雨時,人行道是容易積水的區域,行人的鞋子被浸濕是常有的事。
但如果雨天走在翔安南部新城在建的洪鐘大道上,這樣的煩心事就不會出現了。在一場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安全生產標準化施工觀摩會上,工作人員拿出一瓶礦泉水倒在人行道上,十多秒后,地面只能依稀看到“濕跡”,沒有任何積水。
這里鋪設的透水磚有細小的縫隙讓水滲透至土壤層。路沿側面還設置了一個開口,車道和人行道的積水可通過缺口流入綠化帶,利用植被和土壤的吸收滲透作用削峰調蓄。其余雨水通過設置在綠地內的溢流雨水口流入市政管道。這樣的“海綿路”大大提升了滲透能力。
海滄區的新景路也是一條“海綿路”。這里的綠化帶有點不一樣,中間下凹,鋪滿鵝卵石,兩側種有植被。市市政園林局副局長張劍鳴解釋,綠化帶修得比路面低,積水往低處流,下凹也是為了引水效果更好,鋪設鵝卵石是避免水流過大把土壤表層帶走,從而阻塞排水管道。綠化帶的植被選擇也有講究,如圓葉蒲葵、海南蒲桃等耐濕、根系發達的植物。
海滄區的翁角路部分路段改造時,特別保留了原有的林地形態,自然達到下凹蓄水作用。張劍鳴說,建設海綿城市時,最重要的是“先保護,再修復,后建設”,也就是說,利用自然原有形態是最好的,建設只是“第三選擇”。
【海綿醫院】
【案例:海滄區新陽醫院】
特色:大水沖刷廣場也不會積水,收集的雨水還能回收利用
海綿可以蓄水,但用手一捏,就會擠出水。把蓄水合理利用起來,也是建設海綿城市要重點考慮的內容。
去年9月,海滄區新陽醫院就改造成了名副其實的“海綿醫院”。“以前,醫院周邊是混凝土地面,雨天到處是積水,甚至形成內澇,出入醫院非常不方便。”海滄城建集團土地開發公司項目經理陳振期說,現在,即使用消防水管引水沖刷醫院廣場,水也會馬上被吸收。
這是因為新陽醫院廣場進行了透水磚改造。陳振期說,灰色的“硅砂透水磚”看似普通,但透水能力非常強。微小的透水孔連灰塵都進不去,卻像海綿一樣有著超強的吸水能力。
新陽醫院還把收集的雨水回收利用。陳振期說,廣場下有一個160平方米的蓄水池,通過泵站加壓,收集的雨水可用于醫院廁所的沖洗。停車場附近有一個開關道閘,打開后噴灌系統立即噴出水柱,蓄水池的水也就可以用來洗車。
【海綿學校】
【案例:海滄第二實驗小學】
特色:人行道上設“沙濾”,雜質被迅速過濾,雨水進入地下管
即使大雨傾盆,海滄第二實驗小學也不會產生內澇、大面積積水等問題了,因為學校有綠地蓄水池、雨水花園、沙濾等一系列“海綿神器”。
校園里的綠地看似普通,實則“暗藏玄機”。樹根旁有鐵皮蓋,打開后里面是下凹的小型蓄水樹池。陳振期說,下雨時,路面水流匯入其中,但樹葉等雜質會被過濾掉,晴天時,樹池里的蓄水通過凈化后,可澆灌水源。據介紹,學校共有400平方米的“下凹”綠地,埋有11個蓄水樹池。
在校園內,人行道上每隔一段距離,就設置一個直徑十多厘米的圓形孔洞。陳振期稱其為“沙濾”,雨水進入孔洞后,沙土等雜質會被迅速過濾,水則進入地下管。
校園內還分布了多個雨水花園,綠色植物在小范圍內形成一個“凈化之家”,不僅可以快速吸收雨水,還可凈化雨水中的污染物。陳振期說,學校的地面和操場也變身“吸水海綿”,有效應對暴雨。
此外,該學校還采用了全國首個海綿城市建設校本課程。課程由海滄海綿城市試點區內學校的自然教師全程參與,將海綿城市知識納入小學自然課中,擴大海綿城市的影響力。
【鏈接】
海綿城市項目建設 三年要完成244個
2015年至2017年,我市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總面積35.4平方公里,計劃建設項目244個,包括海滄馬鑾灣片區、翔安南部新城片區。目前,項目已完成27個,在建35個。建設目標明確要求實現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70%以上;徑流污染削減率不小于45%;地表水水質標準達到IV類且不劣于現狀水質;排水防澇標準達到50年一遇等指標,全面提升城市水安全、水環境和水生態水平。
我市以《美麗廈門戰略規劃》《廈門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等上位規劃為指導,已編制完成了《廈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作為指導全市海綿城市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此外,我市積極運用“多規合一”改革成果,將海綿城市建設融入“多規合一”空間治理體系,并在項目策劃生成、出讓和劃撥土地規劃管理過程中,明確規定了海綿城市建設的相關強制性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