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街道自從開始啟動“美麗廈門?共同締造”工作,將紡織社區里的老舊小區(祥和苑)做為第一個試點,提出以“美麗廈門?幸福紡織”作為共同締造創建主題,通過進行老舊城區的改造、升級,以“發案少、秩序好、社會穩定、群眾滿意”為創建工作目標,將平安創建工作作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重要措施納入到民心工程,搭建融合式社區服務平臺,落實 “美麗廈門,共同締造”工作。 改造一個小區 將祥和苑(原杏林區機關宿舍)為改造試點。進行祥和苑小區立面改造工程與空間利用改造工程。完成小區外墻粉刷、防盜窗美化、雨披安裝、路面硬化、主要排污排水管網改造、停車位劃分、綠化及休閑文化設施整治提升等項目。改造工程讓原有老舊小區的外貌煥然一新,小區空間得到合理利用,原有一些衛生死角現在變成居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小區居民互動交流比以前更加熱絡,有更多的居民越來越關心小區的發展,帶動了周邊居民對共同締造的熱情。 美化一條路段 對紡織路段進行美化提升,將高炮連部隊廢棄店面改造為 “二十四節氣”文化長廊。沿紡織路掛上宣傳扇形標語,設置“美麗廈門,共同締造”宣傳欄,在十中校園對面一側圍墻繪制“嘉庚精神”文化墻。文化長廊建成后不僅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社區居民與途經此處學生的衛生問題與安全隱患,還美化了社區的環境,提升了社區的文化品質,打造了社區的文化名片,受到居民的好評。從過去亂涂亂畫,垃圾成堆,臭氣熏天,路過的人們避之不及的廢棄店面,成為現在人人必經流連的文化長廊。標語與宣傳欄的設立更好地在社區營造了共同締造精神,宣傳了社區共同締造建設成果,展現了人文集美與嘉庚精神的豐富內涵。 搭建一個平臺 即紡織社區融合式關愛平臺,探索出了“融合式”關愛工作機制。成立“融合式”關愛領導小組,完善充實老人協會,強化志愿者隊伍服務建設,吸納居民中的積極分子參加。社區老人協會經過選舉,產生7名理事會成員,全由老人積極分子擔任。開展志愿者者服務站的制度化建設,建立的志愿服務注冊、培訓、記錄、表彰等制度。探索引進專業社工服務,通過與廈門市集美區和欣社工服務中心的合作,引進社工機構,由專業社工提供服務,減輕社區居委會的負擔,同時滿足社區孤寡、空巢老人的服務需求,建立孤寡、空巢老人的社會支持網絡。社區對弱勢群體的服務常態化、制度化、專業化。實現月月有活動,月月有關愛,營造敬老愛老、互幫互助的氛圍,進一步增強全社區關愛困難群體及敬老意識。 建立一支隊伍 建立健全治安防范網絡。加強治安防控體系的建設,建立與新型社區管理體制相適應的社區警務網絡,共同締造的關鍵在群眾參與,社區在共同締造中成立了一支群眾參與行動隊。發動居民成立居民理事會1個、老人協會1個、志愿者隊伍1支、義務巡邏隊1支,紅袖標1支。整合治安力量,形成多種方法、多種模式并舉的綜治工作新格局,完善社區治安巡邏隊伍管理。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