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社區青少年科學工作室的“建筑達人科普活動”上,孩子們利用環保材料搭建建筑模型。(記者林露虹攝)
科普志愿者講解植物園內植物的奧秘。(廈門園林植物園供圖)
科普志愿者在講座上帶領孩子們探索有趣的大自然。(廈門園林植物園供圖)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林露虹 通訊員楊德杰)上周召開的全國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實施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指出,扎實推進全民科學素質實施工作,要聚焦重點人群和關鍵環節,整體帶動全民科學素質實現新跨越,要實施青少年科學素質行動,培養進軍科技強國的強大后備軍。
科普從娃娃抓起,近年來,市科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等部門積極探索青少年科技教育新方法、新途徑,在組織開展校內科學教育、校外科技實踐活動和科普志愿服務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廈門青少年在全省、全國科技賽事中屢獲佳績,青少年創新思維能力、科學探究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得到普遍提高,為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為廈門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做出了積極貢獻。
社區科普工作室
讓孩子大開眼界
廈門已有39個青少年科普工作室
和酷炫的機器人來個近距離接觸,自己動手制作心儀的車模,透過電子顯微鏡探究奇妙的生物世界……在江村社區青少年科學工作室,每個周末都會上演一場屬于孩子們的“科普總動員”。2005年7月,在市科協的指導下,江村社區立足自身資源優勢,率先創建了全市首家社區青少年科學工作室,從此,江村社區的青少年在家門口就能“觸摸”科技。
“目前,工作室配置了多種機床器材、智能機器人套件、電子積木、創意搭建套材、電子顯微鏡、益智拼裝模型等設備,這些設備免費向社區青少年開放。”江村社區青少年科學工作室負責人王燁瑩介紹說,每到周末和寒暑假,社區的孩子們就聚集這里動手搭模型、做實驗,在社區工作人員的指導下用最直觀的方式學科普知識。
除了常規性的科普展品體驗外,江村社區還創新地打造了各式主題的科普活動。“我們通常會結合家長和孩子們的意見、建議,設計主題,譬如上個月是機床主題,這個月是建筑模型主題。”長期的科普工作經驗告訴王燁瑩,青少年科普工作不是枯燥的單向灌輸,更應該是互動之下的思想火花碰撞,“所以我們通常會在組織活動中融入親子、團體合作的元素,讓孩子們更好更快地吸納科技知識。”王燁瑩說,江村社區青少年科學工作室的工作人員不僅經過相關科技知識培訓,更有豐富的社工經驗,這有助于在活動中傳遞人文關懷。
自2005年7月創辦至今,參加青少年科學工作室的活動人數已達14000多人次。同時,江村社區科學工作室還經常組隊參加各類科普活動競賽,自2011年以來,先后獲得了十三次市、區級各類科技競賽一等獎的好成績。
江村社區青少年科學工作室的故事,可以說是廈門社區開展青少年科普工作的一個縮影。據統計,目前廈門共有39個青少年科普工作室,在探索中逐步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工作機制。
特色校外科普活動
培養孩子創造力
5年來,廈門青少年選手屢獲全國全省比賽大獎
接球,快速出手,“唰”的一聲,空心入網。這一幕,不是哪個球星的杰作,而是機器人。
在由廈門市科協、廈門市教育局聯合主辦的2016年廈門市青少年電腦機器人競賽現場,孩子們操控的機器人各顯神通,讓機器人乖乖聽話,精準完成投球、搬運等多個任務,難度著實不小。以VEX挑戰賽為例,要求機器人把球撿起來然后連續投籃,需要運用到數學、物理、計算機、科學的綜合能力。市科協說,舉辦青少年電腦機器人競賽,旨在培養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自2002年開始,廈門每年開展青少年電腦機器人競賽,廈門青少年的競技水平常年在省內位列前茅。
青少年科技活動,是廈門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的有力抓手。近年來,市科協、市教育局等單位以科技館、社區青少年科學工作室、學校科學創新實驗室、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陣地為依托,在全市廣泛開展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每年舉辦的廈門市青少年科學趣味競賽、青少年科學工作室創意大賽、青少年電腦機器人競賽、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暨“小小科普志愿者社區行動”、 “書香鷺島”活動月、青少年科技節、“廈門市青少年優秀發明革新評選活動”和“十佳青少年科技創新發明獎”評選活動,吸引數十萬名青少年積極參與。
豐富的青少年科普活動結出了累累碩果。5年來,廈門青少年選手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以上獎項113項,獲全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三等獎以上獎項625項;在青少年電腦機器人比賽中獲得全國一等獎5項,全省一等獎27項的好成績。
科普志愿者
帶孩子領略科技魅力
目前全市科普志愿者網上注冊人數達5000余人
“整個游覽過程中,四位科普志愿者老師專業、耐心、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深深感染了我們,也給孩子們樹立了奉獻他人、服務社會的榜樣……”這是廈門園林植物園收到的一封信,寫信的是鷺江新城小學假日活動小組,來信中,70位學生和家長有感于植物園科普志愿者的熱心與專業,他們說:“我們堅信,廈門因你們而美好,市民因你們更文明。”
青少年科普工作,離不開可愛的科普志愿者。信中提及的廈門園林植物園的科普志愿者隊伍組建于2011年,迄今已擁有一支75人的科普志愿者隊伍,隊伍成員全部由社會人士組成,其中不僅有大學退休教授,還有中、小學老師,以及各行各業的佼佼者。為了保證科普服務質量,志愿者們都要先經過一連串的培訓——植物專業知識、講解服務禮儀、現場急救等,經過筆試、面試合格者才能成為植物園科普志愿者,日常服務過程中,志愿者們也不忘“充電”,完善自己的知識庫。
除了平時周末和節假日,植物園內舉辦的各種活動中也都能看到科普志愿者的身影:暑期的自然活動中,科普志愿者是自然導賞員,帶領孩子們探索不一樣的植物園;科普進校園、科普嘉年華等主題活動中,各個活動區域都可以見到科普志愿者們的身影;冬季觀鳥活動中,科普志愿者是觀鳥導賞員,引領大家走進鳥兒的世界;自然課堂中,科普志愿者幻化成自然的使者,帶領學生領略不一樣的自然之美;科普志愿者還受邀到廈門市圖書館、幼兒園等地方去開展植物科普講座,身體力行推廣科普知識。
2015年,植物園組織志愿者們撰寫出版了《寫給青少年的植物筆記》,這本科普書籍以形象生動的筆觸和精美的圖片,讓大家走進神奇的植物世界,受到讀者一致好評。可以說,科普志愿者們用熱情的服務和真摯的笑容,為廈門青少年科普工作塑造了一張最美的面孔。
作為廈門科普工作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廈門科普志愿者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截至目前,全市科普志愿者網上注冊人數達5000余人,并相繼成立了300余人的科普講師團,組建200余人的市級科技競賽評委專家庫,為科普大學、科普教育基地輸送力量。各級科協組織也均成立科普志愿者隊伍,他們活躍在基層社區,在今年的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等各類活動中,為居民開展健康咨詢、科普培訓等志愿服務,促進了科普活動正常有序、深入持久地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