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為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大力推進“四項建設”,激勵引導廣大民警立足崗位改革創新,今年4月至12月,公安部組織全國公安機關開展改革創新大賽,鼓勵公安民警充分發揮聰明才智,以小革新、小發明推動警務效能大提升,以“微警務”、“微創新”做好平安建設大文章。為積極響應上級號召,我市警方于5月舉行公安機關改革創新大賽外圍賽,向全市公安民警征集創新作品。活動開展一個月,就收到了47個參賽項目,有管理類、有服務類,品種多樣。經過初賽選拔,28個創新項目成功晉級。自今日起,本版開設“改革創新大賽風采”專欄,陸續為您展示我市警方參賽創新項目。
張雄偉(左一)演示抗刀破胎叉使用技巧
多功能刺棍與槍械配合使用
廈門日報訊(記者 黃曉潔 張玲玲)他是廈門“警械發明專家”,他研發的攻防一體防暴盾牌、奪刀器、擒控器等警械裝備被全國各地公安機關廣泛應用,他就是市公安局同安分局專項辦調研員張雄偉。去年3月,張雄偉又發明了兩樣新式警械裝備,并獲得國家專利,用于針對打擊暴恐活動和個人極端暴力犯罪。這兩項新發明因實戰作用突出,可攻可守,為處突民警構建起一道“金鐘罩”,繼而成功入選市公安局改革創新大賽外圍賽。
抗刀破胎叉演練
抗刀破胎叉:外形似“筅竹” 對人車可攻守一體
暴恐分子和極端個人犯罪一般都慣用刀斧等冷兵器近距離砍殺,造成群眾和處置民警傷亡。而手槍在近距離與刀具對抗時,除擊中頭部和心臟,很難有效阻擋刀具快速且近距離砍殺,而且公安民警也會擔心手槍子彈近距離射擊造成穿透而誤傷群眾或隊友,手槍在近距離作戰中呈現短板。遭遇車輛沖撞,傳統的阻車釘笨重、耗時。基于此,去年3月,張雄偉開始潛心設計,經過一個多月的實驗,他的第一把抗刀破胎叉制作成功。
抗刀破胎叉外形似“筅竹”,主桿呈弧形,開口朝外,主桿上下方向有12根刺釘依次排列,其中有兩根為“空心釘”,其余為“實心釘”。握桿是一根1米多長的可伸縮空心鋼管,重量輕,又方便攜帶,單人操作即可,較傳統的制式阻車釘更省人省力。
除了研發工具,張雄偉還鉆研了與工具配套的技戰法。遇到持刀具的暴恐分子,可采用戳或頂的方法阻斷對方的前進路線,也能夠與暴恐分子保持距離。如果暴恐分子反抗,向上挑開對方手臂,刺釘會致其手臂受傷失去攻擊力。如果有車輛沖撞,把抗刀破胎叉快速扔到車輪下,可造成車輛破胎阻斷。
張雄偉說,設計這個抗刀破胎叉的靈感來自他在火車站看到打掃衛生的“尖頭掃把”,掃把邊緣是一根根向外的刺,正如他設計的12根刺釘,可攻可防。
張雄偉展示多功能刺棍
多功能刺棍:外形似長矛 輕便且出刀迅速
張雄偉發明的另一項新型警械裝備叫“多功能刺棍”,設計的背景也是與暴恐分子和極端個人犯罪的近距離對抗警械。
因為喜歡兵器,所以張雄偉平時也喜歡看一些武器裝備的書。去年4月,他在一本書中看到描寫明朝抗倭寇名將戚繼光發明的“棍加刀”做法,讓他想到制作一支“長警棍”,并激發了他的靈感。他馬上開始著手設計,借助現代工業技術,全新研發出了融防守與攻擊、殺傷與非殺傷為一體的新型防暴警械。
多功能刺棍外形似長矛,棍體分為上管和下管,可拆分成兩段,便于攜帶,“十字”長刀頭藏于上管中。遇到襲擊旋轉手柄,刀刃迅速彈出,進入戰斗狀態,即可像長矛一樣進攻。而且具有三種攻擊方式和四種防守動作,易學實用。同時,抗刀破胎叉和多功能刺棍均可以結合槍械組合應用,打擊效果更好。
研發十余年:為基層破解難題 多次獲得國家獎項
自2002年開始,張雄偉開始研發警械裝備,至今已有14年的時間。他說,他研發的初衷不僅是個人愛好,更多的是服務實戰,為基層破解難題。
2008年,他發現派出所在處置精神病人持刀傷人事件時,民警被精神病人砍傷的案例時有發生。為了保護民警執法,2009年,他發明了奪刀器和擒控器,并在全市乃至全國各基層派出所被廣泛應用,取得了我市基層處置民警至今“零受傷”的成績。這兩項發明得到了公安部領導的認可。2013年和2014年,他連續兩年獲得了全國公安基層技術創新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