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派”的海絲之路 以“海絲”為背景,來賓專家、學者根據自己的學術研究,勾勒了早期“閩派書畫”在“一帶一路”上形成影響力的基本路線。 新加坡東方人文藝術館名譽館長謝忝宋,講述了“南洋畫風”的由來。 他說,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廈門閩籍畫家林學大也來到了南洋,于此受到了當時在新加坡經商,集美中學的校友,陳嘉庚之子陳厥祥先生的邀請,并在華人美術研究會的支持下,于1938年籌辦了“南洋美術專科學校”,并出任校長。與此同時,林學大又遇上了劉抗、陳文希、鐘泗濱、陳宗瑞四位開創南洋風格的大師,其教學理念與林學大不謀而合。在合力倡導與宣揚共同理念之下,加深了南洋風格藝術對下一代的影響。 云南財經大學特聘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鐘正山美術館館長鐘瑜指出,20世紀以前的馬來亞沒有承傳的文藝,從戰前的30年代,以廈門美專為藍本的美術教育模式被林學大等人移植到新加坡南洋美術專科學院,開創了海外版本的中國近現代西式美術教育體系。60年代,馬來西亞建國,馬來西亞藝術學院以南洋美專的模本,開創和建設馬來亞國家美術教育的藍圖。90年代初,中國的改革開放之際,鐘正山以一校兩制模式開創中國新的現代設計藝術教育體制,將國際化的現代設計藝術教育倒流回中國。 “縱觀自上世紀30年代至上世紀90年代的70年時間,以廈門美專為代表的早期中國西式美術教育模式外銷東南亞,落地生根之后,再開花結果,與此同時又將新模式輸入中國。這是一條海外華人文化一脈相承的道路,超越一個單一國家的意識,不是在一個國家美術史框架之下可以涵蓋的,與此同時,也彌補了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中留空的海外篇章,展現了20世紀初移民畫家如何在新土壤上耕耘的成果。”鐘瑜如此認為。 “走出去”“請進來” “閩派”的說法,雖然在學術界一直沒有定論,但不可否認與“閩畫”有著密切的關系。如何把“閩派書畫”發揚光大,與會者認為,在潛心繪事,自身強硬的前提下,“走出去”和“請進來”是當下“閩派”繪畫的主要選擇。 中國美術館原副館長梁江認為,有關閩派,得從地域、空間界限去論述,“閩派的價值和它的意義、內涵、貢獻以及它的影響不是以一個概念有沒有就能代替的,是要在通過扎扎實實的研究,別人才會認可,這樣的閩派才可以站得住腳。” 梁江建議,閩派學術研究要將視角放寬,要關注民俗、民間的東西,并歸結到閩派的問題里面進一步去研究。有關閩派研究開一次會議解決不了問題,而是要福建本地的藝術家,本地的機構有更多的擔當。梁江設想,福師大藝術學院能不能有一個閩派藝術研究中心,搞一個研究所,出一些專題,作一些學術活動,“如果覺得人力不夠可以聘請全國的專家來參加這個活動,這樣學術氣氛也有了,成果也有了,這樣閩派的研究就會深入”。 |
相關閱讀:
- [ 06-17]金廈書畫家金門辦聯展 展出21位書畫家80多幅書畫
- [ 06-13]清水祖師文化書畫巡展17日在廈門唐頌古玩城開展
- [ 05-29]三百書畫作品謳歌祖國頌黨恩 免費開放至6月12日
- [ 05-23]廈門江夏堂將舉辦海峽兩岸名家書畫展暨青少年書法賽
- [ 05-17]獨臂單腿的他幫了很多人 開辦書畫院雇傭聾啞人
- [ 04-24]廈門職工文化體育協會添新成員 書畫攝影有新天地
- [ 04-09]詩書畫作品聯展亮相廈門 81件作品講述“墨韻心聲”
- [ 03-23]書畫聯展獻禮廈大95周年華誕 展覽持續到本周末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