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是一座風景美麗的宜居城市。在優美的環境背后,離不開環保工作者的艱辛努力。這些年,廈門取得了許多環保方面的榮譽:聯合國人居獎、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中國十大低碳城市等。去年,廈門更是率先在全省通過國家生態城市驗收。環保工作者的每一天是如何度過的,他們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今日,市環境宣傳教育中心聯合廈門晚報社開辟專欄,帶您走進基層環保人的世界。 林文輝采集水樣 林文輝采集土樣 廈門晚報訊(記者謝雨真)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翔安分站負責人林文輝1995年考上大學,在他讀書那會,“環保”這個詞還很冷門。林文輝之所以選擇讀生物與環境工程,是因為他那時從新聞中看到,中國和其他大國外交時,頻繁提起“環保”方面的合作。他認為選這個專業肯定好找工作。 投身環保后,林文輝的工作并不輕松——他要蹲在河邊或排污口采集水樣,爬上排氣煙囪采集氣體,跑到郊外挖土壤或到工廠采集固廢樣品。在突發環境事件發生時,林文輝更需第一時間到場,采集污染物回去化驗。林文輝漸漸懂得,“環保”是一份厚重的責任,需要不懈地努力。對他來說,采集最客觀真實的樣品、獲得可靠數據,為環境管理提供決策依據,是必須堅持的原則。 【挑戰】 到新站工作人手少他還要兼專職司機 說起在市環境科研所工作期間最有成就感的事,林文輝首先想到的是他參與修訂并主筆《廈門市水污染物排放標準》。這個過程有點漫長,前后耗費了六年時間,項目從2005年啟動至2011年正式頒布。這六年,林文輝查閱了很多資料,跑了數不清的工廠,每個數據對于他來說都是心血。在標準頒布被新聞報道出來那天,林文輝特意把報紙留了下來。 2014年5月,根據市環境保護局的調令,他將作為負責人被調去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翔安分站工作。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站長蔡啟欣回憶,相比其他站點,翔安分站是一個全新的站,基礎薄弱,而且工作地點遠。當時,在調派人手過去時,很多人都不愿意。不過,林文輝坦然接受了組織的安排。 翔安分站成立初期,包括林文輝在內只有三個在編人員及一輛車。因為人員少,林文輝還要兼專職司機,有時一天下來就跑兩百多公里。 |
相關閱讀:
- [ 06-16]怎么還有人敢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
- [ 05-15]構建六大環境監測網 到2020年全省實現生態環境監測全覆蓋
- [ 05-04]機動車尾氣檢測成環境監測數據造假“重災區”
- [ 04-18]福建省出臺新舉措力促環境監測公開
- [ 01-06]一圖觀政: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咋處理?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