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報訊(記者 袁青青)“三伏灸”也稱“藥物發泡”或“敷貼發泡”,是一種傳統中醫的外治療法,結合針灸、經絡與中藥學,以中藥直接貼敷于穴位,對穴位產生微面積化學性、熱性刺激,促進血脈運行、疏通肺絡,以達到預防和治療多種慢性疾病的目的。 “三伏灸”7月17日開始。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鷺江街道社區醫療服務中心主任鄭君圣提醒,施灸也需要注意體質差別,一般來說,虛寒體質的人最適合三伏灸。 虛寒體質適合施灸 鄭君圣介紹,“三伏灸”的適應癥有: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各種慢性咳嗽、體虛容易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另外,治療跟虛寒有關的疾病,如慢性胃腸炎、多種消化不良性疾病、關節痛、腎虛引起的腰痛以及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虛寒頭痛、頸肩腰腿痛、胸腹痛等療效也不錯,平時還可以作為保健之用。 “三伏灸所用都是辛溫、走竄、溫陽的藥物,濕熱體質的患者一旦貼藥,就像火上澆油?!编嵕槭忻襁M行三伏灸防治已有多年,他告訴記者需特別注意的是,三伏灸前要辨體質,體質濕熱就不適合。 濕熱體質者表現為,經常喉嚨痛,面色潮紅,脾氣暴躁,容易口干。這類人要做三伏灸,可先刮痧祛濕氣、清熱毒,或用中藥調理。相當于先通經絡后,再做三伏灸才能起扶陽之效。另外要注意的是,很多人的體質是“復合型”的,需要找有經驗的大夫來辨別和對癥處理。 鷺江社區醫院可預約 家住故宮路的陳女士說,她父親患有咳喘,去年在鷺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做了三伏灸以后,冬天哮喘發作的次數減少了,癥狀也減輕了。記者走訪時,不少兒科醫師也稱,從臨床上發現,很多免疫力低下、冬天容易感冒俗稱“易感兒”的孩子們,自從做了三伏灸以后,冬天感冒的次數少了、癥狀輕了、病程短了。 三伏灸通常對癥選取多味中藥按比例研磨,用姜汁調成膏狀,再用膠布將塊狀藥膏貼于穴位上。成人一般貼4小時-6小時,兒童貼2小時-4小時。中藥敷貼后,有人會出現紅、腫、熱、痛等癥狀,還有的人皮膚可能會起水皰,這些都屬于正常反應。 鷺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業的中醫團隊,已多年為市民進行三伏灸服務,讀者和市民如有需要可前往咨詢和預約。 2016年三伏灸時間為:初伏,7月17日(星期日);中伏,7月27日(星期三);末伏,2016年8月16日(星期二);末伏加強,8月26日(星期五)。 【名醫名片】 鄭君圣中醫養生專家,現任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鷺江街道社區醫療服務中心主任,針灸、推拿副主任醫師,在刮痧、拔罐、艾灸等中醫自然療法方面有較深研究,擅長“亞健康狀態”的調理,應用中醫外治法指導中醫養生,頸、肩、腰、腿痛的中醫治療及中風后遺癥康復。 |
相關閱讀:
- [ 07-14]“三伏貼”并非“萬能貼” 盲目“跟貼”或有副作用
- [ 07-14]廈門開啟氣溫高濕度大天氣模式 三伏天一起蒸桑拿
- [ 07-14]入伏首日萬人爭貼"三伏貼" 市民6點多排隊搶"開穴"
- [ 07-10]三伏灸冬病夏治正當時 灸后日常護理很關鍵
- [ 07-04]7月13日中山醫院可做三伏灸 市民請提前預約登記
- [ 07-01]今年三伏天長達40天 本月恐有1至2個臺風影響廈門
- [ 08-21]三伏天,如何將體內的寒氣“逼”出來!
- [ 08-07]三伏貼今收官還可補一次 別錯過本月17日“補伏”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