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武大橋觀景平臺首度開放迎客,市民紛紛前往觀景,拍照留念
老人家專門來拍照
觀景平臺上游客不少
廈門日報訊(記者 林路然 黃小芳)千呼萬喚,演武大橋觀景平臺昨日正式迎客——總人數5643人。晨練和攝影愛好者、老人在清晨形成了第一個小高峰,傍晚夕陽西下,這座新建成的觀景平臺迎來了一天的最高峰,其中,峰值出現在晚8點45分至9點,15分鐘人流量達到了1570人次。
有人坐著輪椅來,有人從島外來,牽手而來的,不僅有年輕的情侶,還有白發蒼蒼的老夫妻……坐在石椅上的楊衛東告訴記者,前幾天他們在廈大周邊玩,聽說觀景平臺7月15日開放,就趕緊做起了攻略,昨日一大早,就坐公交車來了。下了公交車,擔心他們不認得路,一位媽媽懷里抱著4個月大孩子,仍十分熱心地為他們帶路。說到這里,楊奶奶動情地說:“廈門山好水好人更好!”
原來,楊奶奶和老伴兒是從北京來廈門旅游的,老兩口說,他們曾去過不少海邊城市,但這樣的觀景平臺,還是頭一回見,“坐在這里,好像坐在海船上。”
75歲的洪祖庭一早就和妻子坐公交車從湖里趕來。作為資深攝影愛好者,洪祖庭將觀景平臺視為攝影寶地——站在平臺上,前可拍海,轉身還能回望演武大橋。洪祖庭興奮地說,“以前,我在演武海堤上拍鼓浪嶼,還得用上長焦鏡,現在登上觀景平臺,不用長焦就能拍好鼓浪嶼了。”
市民爭相留影
許多老人家也到觀景平臺上散步拍照
【體驗】
公交+步行
比開車更快
根據演武大橋觀景平臺管理處的數據,傍晚是人流量高峰時段,而這正與交通晚高峰重合。昨日,記者在這一時間段驅車從演武大橋上行至大學路演武路交會口的紅綠燈處,短短500米,竟然走了半個小時。而在演武大橋觀景平臺周邊道路,記者更體驗了一回人車PK——人和車同時同地出發,到達同一目的地,比看看到底誰更快。
第一趟:
從往輪渡方向的廈大白城公交站出發,至民族路與蜂巢山路交叉口。
開車:18時11分至18時35分,總用時24分鐘。
步行:18時11分至18時37分,總用時26分鐘。
第二趟:
從華僑博物館出發,至演武路與大學路交叉路口。
開車:18時44分至19時,總用時16分鐘。
步行:18時44分至18時57分,總用時13分鐘。
結果:車并沒有比人快。
從記者體驗不難看出,開車和步行所耗費的時間差不多,因此市民若是前往觀景平臺,不必開車涌入滾滾車流,給道路添堵,到目的地還要為尋找車位而犯愁,從公交車站步行到觀景平臺會更方便。
【問題】
1、缺指示牌
記者從白城公交站下了車,往觀景平臺走,一路不見引導牌。到了海洋新村附近,發現的確有一條小路,通往海邊,似可通往觀景平臺,但路口并沒有明確標志,記者只好問附近一位大爺,在得知這條路的確就是觀景平臺3號入口后,進入這條小路,往海邊走了一小段,一條路橫在了眼前。到底是往那邊走?在一位晨跑者的指引下,記者往右走了一段距離,越走越不自信:遠處,演武大橋和觀景平臺如孿生兄弟,難以辨別,要怎么走才能登上觀景平臺?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其他兩個入口。實際上,三個入口,都有對應的公交站點,都需要下車走一段路后,才能抵達觀景平臺。不過,沿途記者并沒有看到指引標志。從體驗來看,在對應的公交車站、入口以及交叉路口,能設置標志牌,指示觀景平臺怎么走,會更加便民。
2、車子亂闖
坐在觀景平臺的石凳上,一輛電動車從眼前橫穿而過,巡查人員只好上前截住。此前,管理部門已經提醒市民游客,電動車、自行車、旅游自行車等不允許駛入觀景平臺,游客也不允許攜帶垂釣、燒烤工具、寵物進入。昨日傍晚,工作人員不得不在路口新增禁止標志。
【提醒】
觀景平臺周邊
今天或更擁堵
今日是演武大橋觀景平臺開放后迎來的第一個周末,加之臨近的世茂Emall開業,購物的人潮、前往觀景平臺的人潮,以及早晚高峰期的日常車輛,三股車流人流很有可能互相疊加,加劇原有的擁堵。
面對交通保障壓力增大,思明交警大隊將啟動節假日交通保障增援機制及應急預案,加強觀景平臺周邊,包括大學路、演武路,以及外圍環島路白城、胡里山炮臺、曾厝垵村口沿線的疏導,主要是在燈控路口加強指揮疏導,以及在車流量大的路段加密動態巡查。
在此也提醒即將前往演武大橋觀景平臺的市民,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是步行,綠色出行既能節省時間,也一定程度緩解交通壓力。記者今日將繼續關注觀景平臺周邊的交通情況。
【建議】
多做綠化增設指南
市民游客爭相為演武大橋觀景平臺點贊,但也提出不少建議。“要是能多擺些盆栽、花卉,這里就更顯生機活力啦!”北京游客楊衛東說。而不少市民也表達了相同的看法,他們希望觀景平臺成為綜合性的休憩平臺,多點綠化、遮陽和娛樂設施。
即使在觀景平臺能遠眺漳州,近觀鼓浪嶼,但萬靈是外地游客,對眼前的美景并不了解。“我想知道我看的是哪里。”他提議,觀景平臺應設置周邊景點的附圖標識和簡介,讓游客能夠分辨知曉所賞美景,做到觀其景更知其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