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月22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張韓豐 實習生 陳川)都說,她如一盞茶,浸滿了一季韻味;她如一首歌,縈繞在心靈深處;她如一本書,訴說著往日的旖旎。
她,就是漳浦剪紙,躍動在指尖的年味,流動在鄉(xiāng)人的命脈,綻放在鷺島的紅云。風景再美,美不過漳浦剪紙。
作為漳浦的財富、漳州的名片,紅彤彤的漳浦剪紙,走出家門。7月23日“記住鄉(xiāng)愁”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漳浦剪紙精品展,將在廈門傳世藝宮美術館(虎園路16號廈門賓館南門)開幕,屆時將有剪紙藝人與觀眾互動,并贈送小禮品。展覽時間將持續(xù)至本月29日。為鷺島的朋友們,獻上一份紅紅火火的民間文化藝術大餐。
匯集多位漳浦“名剪”大作
《漳浦縣志》中,較為詳細記載著:“元夕自初十放燈,至十六夜乃止,神祠家廟,或用鰲山運傀儡,張燈燭,剪紙為花,備極工巧。”這形象說明了,明代之前,剪紙已經應用在“鰲山”,也就是燈尪制作上,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始終被人們汲取。
在今天的漳浦,元宵佳節(jié)鬧花燈、穿燈腳等民俗活動,沒有被新時代的浪潮淹沒,而是不斷地流傳下來,街頭巷尾,集鎮(zhèn)村落,那些琳瑯滿目的各色花燈、燈尪、輦轎上,剪紙的印記屢見不鮮。
此次展覽,共展出了70多件作品,其中有漳浦“四大名剪”陳金、林桃、黃素、陳匏來等已故花姆的傳統(tǒng)作品,也有陳秋日、張崢嶸、高少蘋等新時期老中青剪紙藝人的精品力作,向廣大觀眾展現了漳浦剪紙藝術的傳承與創(chuàng)作成就,也展現了漳浦剪紙枝繁葉茂、百花齊放的可喜局面。
本次活動由中共漳浦縣委、漳浦縣人民政府主辦,中共漳浦縣委宣傳部、漳浦縣文聯、漳浦縣文廣體局、海峽導報社、廈門傳世藝宮承辦,是漳浦縣剪紙繼春節(jié)期間在福州展覽之后的又一場重要活動。
傳承漳浦千年文化
追隨傳統(tǒng)剪紙藝術,走進閩南千年文明古縣漳浦,讓我們去感受其濃郁醇厚的地方文化氛圍吧。
追根溯源,剪紙藝術在漳浦,乃至閩南大地的興起,并非偶然現象,而是一代又一代的閩南人,在特殊的歷史、地理條件下,前赴后繼,共同的智慧結晶。
公元686年,唐建置漳州,轄懷恩、漳浦二縣,州治曾設在漳浦縣城。漳浦至今有1330年的歷史,一度成為漳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由于閩南遠離中原,地處邊陲,有著遠離塵世喧擾的先天地理條件,加之東南丘陵地區(qū)地勢蜿蜒曲折,形成了漳浦人民特有的細膩心思。
千百年來,漳浦人民勤勞樸實,心靈手巧,任勞任怨,在這片肥沃而秀美的土地上,譜寫著不朽的篇章。眾所周知,漳州建置以后,開漳圣王陳元光帶領來自中原的唐朝軍隊將士,來到這百廢待興的地方。
他們和本地土著居民一起,耕耘收獲,一起開墾這片神奇的土地。他們當中的一部分人與當地女子結為伉儷,祖祖輩輩長期扎根于此,融入了本地人的生活當中。
所以,漳浦剪紙留下中原文化與海洋文化交融的印跡,完整地保留下這方水土民俗生活的美好記憶。
過年時節(jié),家家戶戶在窗戶、門楣、柜子等上面貼上紅紅的剪紙,烘托出濃濃的節(jié)慶氣氛。
娶親時,在聘禮上鋪上一層美美的紙花,已是約定俗成的做法;普度祭祀“人客公”時,用紅紅的碗花、飯勺花替代實物,零星點綴在供品之間,讓本該凄愴的氣氛,平添了幾分喜慶的色彩。
孕育多位剪紙巨匠
翻開《漳浦剪紙精品集》,可以看出漳浦剪紙表現風格多元,一片生機勃勃。
作為漳浦民間文化傳承中最具文化特色的一種傳統(tǒng)習俗,剪紙也是漳浦農村婦女最為普及的“女紅”技藝。剪藝精湛的婦女,往往被尊稱為“花姆”。
她們一方面是借鑒刺繡走出寫實細膩的路子。剪紙一部分是作為刺繡底樣存在的,老一輩的剪紙藝人不但掌握剪紙技法,而且精通刺繡,有一雙創(chuàng)造美的手,善于融會貫通,推陳出新。
黃素等知名前輩藝人模仿刺繡的排線手法,創(chuàng)造了“排剪”剪紙技法,以此來表現鳥獸羽毛、花卉花瓣等,成組成排,反復運用,有如發(fā)絲,細致入微。
在她們的影響下,漳浦剪紙藝術呈現出能夠與粗獷豪放的北方剪紙藝術相媲美,卻風格迥異的地域特色:以陽剪為主、陰剪為輔的手法,構圖豐富勻稱,剪工精細,線條流暢、細膩雅致,圖案清新脫俗,為時人所稱奇。
另一方面是保留傳統(tǒng)的特點,這主要以舊鎮(zhèn)鎮(zhèn)的林桃和陳匏來為代表。她們守護著相對閉塞的漁村,同時也默默維系著自己的一方精神沃土,把原生態(tài)的漳浦沿海地區(qū)的剪紙藝術風格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來,在長期的實踐創(chuàng)作中,不斷形成并展現自己的風格特點。
新時期,以陳秋日為領軍,以張崢嶸、陳燕榕、高少蘋、李小燕等為中堅力量的新一代剪紙藝人,她們中的多數是繼承陳金、黃素寫實傳統(tǒng),既能秉承前賢,又能銳意進取、百家爭鳴,吸納各種藝術流派的養(yǎng)分,不斷推動漳浦剪紙與時俱進,新風撲面。
漳浦剪紙走向國際化
改革開放后,在對臺對外經貿文化交流中,漳浦地位日益凸顯。作為漳浦民間特色工藝,剪紙是維系漳浦與臺胞、僑胞情感的紐帶,也是全省、全國、世界各地了解漳浦風俗的重要載體。經過數十年的宣傳推介,漳浦剪紙得到世界的認可,成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剪紙藝人們積極參與各級各類藝術活動,紛紛走出縣門,走向世界,活躍在國內國際藝術舞臺上,讓漳浦剪紙以其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藝術魅力煥發(fā)出璀璨的光芒。
1983年,漳浦縣選送第一批剪紙作品到斐濟參加美術工藝展覽,并派剪紙藝術家陳秋日首度出國赴斐濟表演交流。
陳秋日、張崢嶸、高少蘋、陳燕榕等剪紙藝人一次次走出國門,足跡遍布日本、新加坡、菲律賓、法國、德國、比利時、奧地利、盧森堡、荷蘭等國家,以及港臺澳等地區(qū)。據不完全統(tǒng)計,至目前,先后有1000多人次漳浦民間剪紙藝人作為文化使者出國表演、交流剪紙技藝,或舉辦個人作品展覽。
藝術家簡介
陳金(1878—1965)乳名金娘,女,漳浦綏安鎮(zhèn)人,“四大名剪”之一。她的剪紙剛柔并濟、粗細有度、節(jié)奏和諧明快,極具裝飾性和浪漫色彩。她花鳥魚蟲、瑞獸珍禽、戲曲人物兼長,是位不可多得的剪紙巨匠,雖已仙去,卻也留下了《茶壺花》《團菊》《八卦》,以及通過剪紙藝術大膽反映時代生活的《龍慶豐收》等經典作品。
林桃(1905—2010)女,漳浦縣舊鎮(zhèn)鎮(zhèn)白沙村人,是聞名中外的民間剪紙藝術家,是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的杰出代表和領軍人物。她的作品取材廣泛,涉及民俗風情、生產生活、珍禽異獸,散發(fā)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風格獨特、樸實粗獷、簡練明朗、想象豐富,洋溢著濃烈的原始趣味和稚拙美感。
黃素(1908—2004)女,漳浦舊鎮(zhèn)鎮(zhèn)獅頭村人,中國民間剪紙研究會理事。她的作品貼近生活,樸實自然,多取材于民間傳說和現實生活。戲劇人物、飛禽走獸、奇花異草等在她的剪下形神兼?zhèn)洌錆M閩南漁鄉(xiāng)的藝術特色和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
陳匏來(1918—2011)女,漳浦縣舊鎮(zhèn)鎮(zhèn)橋頭村人,是漳浦寫意剪紙藝術代表性人物之一。她善于從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把農家生活環(huán)境中最熟悉的物象融入傳統(tǒng)的民俗服飾圖案中,尤其喜歡在衣、帽、手帕等服飾中裝飾各種飛禽、家畜、水族與昆蟲。
陳秋日(1948— )女,漳浦綏安鎮(zhèn)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民間剪紙研究會理事、中國農民書畫協(xié)會理事、福建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福建農民畫家協(xié)會主席、漳州市專業(yè)技術拔尖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