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海 實現綜合管理模式 白浪拍打著黃金沙灘,綠樹點綴著環島岸線,中華白海豚在藍海中遨游嬉戲……這里是廈門,一個擁有39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226公里海岸線和近2000種海洋生物的美麗城市。廈門海洋經濟發展歷程中走過的每個階段,無一不被打上了深深的“生態”烙印。 在海洋管理與保護方面,廈門堅持制度先行。迄今為止,廈門出臺的涉海法規規章已超過30部,形成了陸海統籌的完整法規體系。不僅如此,廈門在全國率先實施生態市建設規劃,通過“多規合一”統籌陸海空間,劃定海洋生態紅線,推行生態文明建設“一票否決”,生態文明指標政績考核權重由4%提高到25%。在海洋綜合管理方面,廈門還創下了另一個“全國第一”——組建全國首支有行政編制的海洋綜合執法隊伍,建立廈漳泉城市海洋執法聯盟,實現“管海一盤棋”的海洋綜合管理模式。 治海 開展大規模整治工程 在治理歷史遺留環境問題方面,廈門展示出壯士斷腕的決心,通過一系列大規模整治工程,將“先天不足”的部分海域環境徹底改變:大規模清退水產養殖,完成東部海域退養、西海域綜合整治、環東海域綜合整治等重大工程;投入資金上百億元,退出養殖海域50平方公里,整治海域面積160多平方公里、濱海岸線80公里,建成人造沙灘100多萬平方米。同時,開展海洋生態修復工程,實施4條海堤開口和海域清淤,種植紅樹林近60萬平方米。通過綜合整治,退耕還海20多平方公里,清淤1.7億立方米,增加納潮量4400萬立方米,使海水交換能力改善30%,海水半交換周期從15天縮短為7天,極大改善海洋生態環境,也有效拓展了濱海城市發展新空間。 護海 加強海洋環境監測 廈門也一直在以創新思維推進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一方面加強海洋生態環境監測,利用國家海洋三所、廈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建立完善的海洋環境監測網絡,去年已設置監測站位116個,覆蓋全部海域,年均獲取數據2.3萬個,浮標自動監測數據65萬個,構建起媲美國際領先水平的環境監測體系。另一方面,重拳治理垃圾入海問題,積極開展九龍江聯合整治,加強上游工業污染源污染物總量控制,推動上游鎮村建立垃圾無害化處置機制,有效杜絕了污染物直排入海。在廈門,通過全面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開展畜禽禁養、污水截留處理、垃圾集中處理等行動,養護河長576公里,顯著改善入海溪流水質,還制定海洋垃圾防治和應急處置預案,成立海上環衛站,作業海域達62平方公里,每年清理海洋垃圾1600余噸。 |
相關閱讀:
- [ 05-30]汀溪水庫多處白蟻巢被端掉 蟻后被生擒身粗如食指
- [ 05-20]"廈門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成立 慢性病有望在基層醫院就診
- [ 05-20]廈門分級診療新增9種慢性病 相應設立9個專病防治中心
- [ 03-31]廈門飲用水每月監測公布 水污染防治計劃實施
- [ 03-02]揚塵防治不力 廈門兩個工程責任單位被處理
- [ 12-06]廈門上月揚塵防治整改率達88.5% 督辦和問責制促整改
- [ 12-01]2015廈門艾滋病防治白皮書發布 今年已投經費400萬
- [ 12-01]廈艾滋病報告:大學生男男性感染增多 本地戶籍者減少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