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緊扣“機動車限制” 回顧4月27日實施的廈大-南普陀路段交通限制措施,核心舉措在于“限制”——“旅游客車和出租車每趟次駛入分別限時15分鐘和8分鐘通行”、“機動車每日9:00至17:00禁止駛入廈大南普陀路段”(除公交車、旅游車、出租車以及廈門大學內部車輛外)、“監控加密處罰更嚴”,這些措施的落腳點,都對機動車的通行形成限制。 “這種限制是基于道路客觀條件和調控需求而制定的,”市大交通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受地理條件、用地功能布局、路網結構、道路斷面形式及道路通行條件等因素制約,廈大-南普陀路段周邊道路資源有限且通行能力較低,公交車、旅游車、出租車、私家車等各種交通流線沖突頻繁,導致改善前路段比較擁堵。” 除了限制,也有改善。比如,措施中“更改配套措施功能、改善行人通行條件”,緊扣了交通需求。由于這段路并不長,交通參與者多是游客,因此,措施貫徹“以人為本”,將人行橫道拓寬至7米,增加了行人駐足空間。 效果:路段服務水平顯著提升 報告指出,措施實施3個月以來,該路段服務水平得到顯著提升,道路資源得到有效利用。 一組數據對比顯示,在措施實施前,廈大-南普陀路段早平峰雙向流量平均為896輛/小時,晚平峰為838輛/小時,實施后,早、晚平峰雙向流量均下降15%以上,調頭區沖突瓶頸得到解決,通行效率的提高、駛入車輛減少,使路段擁堵情況大為好轉,原本車輛通過基本需要10至15分鐘的擁堵緩行,目前可控制在5至8分鐘。 取消原有9個旅游大巴停車位,改為旅游客車專用停靠通道,且高峰期間旅游大巴車限時15分鐘內通過,也有效解決了大巴車“列車化”現象。 相關業內人士分析,在道路承載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對部分車輛限行、滿足核心需求(既滿足客流占比最大的游客需求,也不影響廈大師生的進出),這樣的“棄車保帥”值得肯定。 |
相關閱讀:
- [ 07-31]廈門地鐵施工爆破作業 兩站點將交通限制
- [ 07-27]濱北一帶交通限制兩年七個月 總結四大主要影響
- [ 07-22]因施工需要 翔安龍窟中路道路將采取交通限制措施
- [ 07-10]因地鐵2號線施工爆破 廈門三路段將交通限制
- [ 07-02]廈門軌道1號線建設需要 這些路段明起進行交通限制
- [ 06-20]地鐵東渡路站今日起爆破 周邊道路臨時交通限制
- [ 06-05]海峽論壇期間 廈門市部分路段將實施交通限制措施
- [ 05-24]海峽兩岸龍舟賽集美區部分路段采取道路交通限制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