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評價為“融入了可居可游的現實主義意趣”的山水畫大師
《英國鄉村》
林克恭(1901-1992)
菽莊花園主人林爾嘉第六子,曾任臺北美術學院院長
廈門日報訊 (本報記者黃曉波)自然地貌優美、陽光充沛、氣候宜人、景色絢麗,這些元素是書畫家直抒胸臆、舞文弄墨的最佳伙伴。鼓浪嶼的海疆風情,歷來頗受美術家的青睞。
近代以來,鼓浪嶼人的藝術天賦又受到了西方影響,開始嘗試用西洋技法描繪鼓浪嶼的山石樹海,再加上鼓浪嶼的建筑和生活方式也處在中西交流的前沿,這種獨特的地緣優勢給予鼓浪嶼特殊的文化發展環境,大大影響了廈門及臺灣、東南亞的藝術風格。
可以說,鼓浪嶼的美術文化亦如音樂,在中西文化碰撞的大背景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傳承,出現了不少值得注意的作品,也催生或走出不少名家,國畫有以擅畫花卉而成為當今收藏界寵兒的龔植(1869-1943)、被評價為“融入了可居可游的現實主義意趣”的山水畫大師張曉寒(1923-1988)、主持創辦了廈門鷺潮美術學校的著名山水畫家楊夏林,西洋畫則有在上世紀二十至五十年代活躍于歐美畫壇并成為英國皇家藝術家協會首個外國人會員的油畫家周廷旭(1903-1972)、曾任臺北美術學院院長的菽莊花園主人林爾嘉第六子林克恭(1901-1992)、在廣告藝術裝潢設計方面有很高造詣并作為廈門工藝美術學校元老的葉近勇(1908-1978)、退休后深居內厝澳潛心鼓浪嶼風景油畫創作的“百歲老人”葉永年(1909-2011)。
【相關】
八十年代立起國內最大鄭成功雕像
鼓浪嶼鄭成功雕像已然成為廈門的“都市傳說”——近年來,絕大多數撲向廈門的臺風最終都繞開了,“鄭成功鎮臺風”之說被許多廈門人所津津樂道。即便是1999年第十四號強臺風正面襲擊廈門,人們仍有解釋的理由:“那個時候碰巧鄭成功到臺灣巡游去了。”
1981年,為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歷史功績,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廈門市人民政府決定在廈門建造鄭成功雕像,還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小組。雕像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時宜女士牽頭創作,雕像于1985年8月27日落成。
時宜當時畫了20多張不同形象的草圖。最后的設計中,鄭成功很是威武。參與設計、建造雕像的鄭成功紀念館原副館長何丙仲對時宜開玩笑:“你這么嬌小,怎么創作出這么威武的鄭成功形象?”時宜說,她也不知道,只是那段時間讀了很多關于鄭成功的著作。
雕像設計出來,放哪好呢?鼓浪嶼東南角的覆鼎巖,由于基磐非常結實且承重系數很高,被大家一致相中。
選好地點就該為雕像定高度了。工作小組在覆鼎巖上豎起一根綁著布條的長桿,下面派人守著。另一隊人特意借來大哥大,乘坐小船,開到沙坡尾附近的海面上,遠遠觀測覆鼎巖上布條的高度。兩邊的人靠著大哥大,不斷調整布條的高度,終于在某一個高度時,感覺和周邊環境特別協調,一量,15.7米,高度就定下來了。
鄭成功雕像面朝大海,身披盔甲,手按寶劍,看起來威武得讓人心安,它也確實很牢靠——用625塊最優質的“泉州白”花崗巖雕鑿嵌接而成,重1617噸,是國內最大的鄭成功雕像。這些光溜溜的石頭用鋼繩提吊起來,像組裝零件一樣,在上下左右用不銹鋼榫接,再用白水泥粘合牢靠。雕像中心柱是水泥柱子,中心柱有118條粗螺紋鋼筋,鋼筋打進石頭基座足足3米深。避雷針就隱藏在“帽子”的上方。
琴島被譽為中國現代漆畫的搖籃
漆畫是當代畫壇的一個新生畫種。廣義的漆畫是指一切運用漆性物質的繪畫。漆畫具有繪畫和工藝的雙重屬性,它既是藝術品,又是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實用裝飾品。漆畫的材料多種多樣,除了以天然大漆為主外,還常配以金、銀、鉛、錫以及蛋殼、貝殼、石片、木片等。入漆顏料除銀朱之外,還有石黃、鈦白、鈦青藍、鈦青綠等。漆畫的技法豐富多彩,依據其技法不同,漆畫又可分成刻漆、堆漆、雕漆、嵌漆、彩繪、磨漆等不同品種。
1974年,位于鼓浪嶼的福建工藝美術學院開辦漆畫專業,成為全國范圍內最早開辦漆畫專業的全日制學校,被譽為:“中國現代漆畫的搖籃”。
此外,全國首家漆畫院——廈門古浪中國漆畫院,也成立于鼓浪嶼,目前位于康泰路97號吳氏宗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