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緣灣濕地公園用上了“再生水”。通訊員黃凱帝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 陳璐 通訊員黃凱帝)如何在淡水資源緊俏的鷺島利用好水、治好水?《廈門市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又稱“廈門水十條”)成了環保部門近期主攻目標。昨日,市環保局組織記者前往五緣灣濕地公園,參觀廈門在黑臭水體生態修復方面取得的新成果。這座藏匿在花園中的分布式生態水處理站,已在短短數月里徹底改變了五緣灣濕地公園的供水格局及水體類別,而這樣的模式將在全市范圍內推廣。 直到去年,五緣灣濕地公園內的水都還是來自湖邊水庫———這處面積相當于半個鼓浪嶼的公園,由于沒有天然的補充水源,水質惡化嚴重,惡臭連連。 讓公園管理方煩惱的不僅是缺水,還有黑臭水體的“不請自來”。 去年底,廈門市政府在五緣灣濕地公園主園路與五緣灣道交界處建設了1座分布式生態水處理站,并對露天排洪溝進行生態改造,整治長度約1.3公里。該項目每天可處理7000噸生活污水,景觀水處理量約10000噸。 最直觀的改變,就是五緣灣濕地公園的水再也沒發黑發臭過,也不再需要引湖邊水庫的水進行補給了。這座分布式生態水處理站,可把污水及片區內的景觀水進行處理,出廠時便是準四類水,而再經過生態修復通道,水質標準可提升至三類地表水。 占地面積不大的分布式生態水處理站,究竟用何種“法寶”降服黑臭水? 據介紹,該處理站采用先進的MBR膜過濾技術,出水水質好,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觀環境用水水質》中的湖泊類景觀用水水質標準,甚至高于地表水準四類標準。 最厲害的一招還在處理站外———五緣灣濕地公園的迷宮,充當著處理站的“外接”凈化器。工作人員在五緣灣濕地公園的迷宮里種植了一些特殊的水生植物,加上微生物分解,濕地公園水質越來越清澈。 ? |
相關閱讀:
- [ 08-08]泉州上半年空氣質量優良率98.3% 與去年同期持平
- [ 07-27]晉安區督查督辦重點環境問題 強化空氣質量監管
- [ 07-26]莆田上半年“氣質”排全省第四 總體空氣質量良好
- [ 07-24]廈門今天天氣仍較悶熱:氣溫依舊偏高 空氣濕度大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