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支付已成為不少市民的生活方式。記者 鐘寶坤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 鐘寶坤)吃飯購物后,掃個碼就付款,這已經成為很多市民結賬時的習慣做法。這樣的掃碼支付此前一度被央行叫停。近日,央行指導支付清算協會完成二維碼支付業務規范的制定,正向會員機構征求意見。這意味著掃碼支付即將在統一的監管標準下獲得全面推廣。商業銀行、支付機構、銀行卡清算組織等市場主體正摩拳擦掌,為老百姓帶來更優質的支付體驗。
二維碼支付一度被暫停
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興起后,二維碼支付因為方便很快流行起來。不管是商場超市還是街邊小店,掃碼支付已經成了標配。廈門雙涵路一家杭州小籠包店老板表示,“一天的營業額有近一半是掃碼支付的,這樣挺方便的,不用找零錢”。
二維碼支付雖然方便,但也引來很多人對安全的擔憂。二維碼沒有防偽功能,支付指令驗證手段單一,容易被不法之徒利用。事實上,確實有不少用戶“中招”,掃碼后手機被植入木馬病毒,銀行卡號、驗證碼等信息泄露,導致資金損失。
因此,在2014年3月13日,央行下發緊急文件,叫停支付寶、騰訊的虛擬信用卡產品,同時叫停的還有條碼(二維碼)支付等面對面支付服務。央行稱,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突破了傳統受理終端的業務模式,目前有關技術及終端的安全標準尚不明確,相關支付撮合驗證方式的安全性尚存質疑,存在一定的支付風險隱患。
不過,當年央行的“暫停”并非取消。事實上,支付寶、微信等機構的二維碼支付相關業務一直以來并沒有停止,市民在多種線下場合仍可以使用掃描二維碼進行支付。此外,記者了解到,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相繼推出“反掃”,讓商戶用掃碼器掃消費者生成的二維碼,進行扣款。
新規更加注重風險防范
不過,隨著掃碼支付的發展和市民安全意識的提高,近日,央行下發《條碼支付業務規范》征求意見稿。記者了解到,征求意見稿不僅明確掃碼支付“作為銀行卡支付有效補充”的支付定位,還將在規范制度確立后全面推開。央行還表示,待條件成熟后,將適時推動二維碼支付自律性標準上升為金融行業標準。
征求意見稿規定,客戶用于生成條碼的銀行賬戶號碼或支付賬戶賬號、身份證件號碼、手機號碼進行關聯管理;在風險防范方面,參照網絡支付新規對交易施行A、B、C三級限額管理,不足兩類要素驗證的,支付賬戶單日累計金額不超過1000元;而在技術標準方面,支付清算協會專門發布了《條碼支付技術安全指引》和《條碼支付受理終端技術指引》,保障條碼支付業務的交易安全和信息安全。
銀行開始發力掃碼支付
隨著二維碼支付技術即將獲得“準生證”,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加緊布局線下支付的步伐,并且大打“補貼戰”。8月8日,微信支付宣布啟動“無現金日”活動,共動員全國70萬門店和40多家銀行參與其中。只要用戶在合作門店用微信支付消費,即可隨機獲得直接抵扣現金的機會。
而在7月,支付寶就已經設好了“埋伏”,宣布啟動“天天立減”活動:7月20日到10月31日期間,用戶使用支付寶在線下商戶付款,可享受隨機立減優惠,總補貼金額將超過1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各大銀行現在也開始紛紛涉足二維碼支付領域。記者了解到,工行正式推出二維碼支付產品,通過“掃一掃”即可覆蓋線上線下和O2O支付全場景,成為國內首家擁有二維碼支付產品的商業銀行。此外,中國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等多家銀行也已支持二維碼轉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