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教育合作三次升級】 1.0版本 海滄延奎小學和臺灣大豐小學成為姐妹校 2.0版本 兩岸孩子組成民樂團 3.0版本 延奎小學老師到臺灣課堂深入學習 4.0版本 新北的九所小學向海滄老師敞開大門,兩岸教育交流已經延伸到課外 參觀北師大廈門海滄附校“南鐸劇院”,體驗戲劇教育。 兩岸教育工作者騎行海滄大道。 來自臺灣的校長在延奎小學體驗磨豆漿。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佘崢 通訊員 莊洋圖/海滄教育局供圖)最近幾天,如果要找臺灣新北市的校長,可能要到廈門海滄來一趟——20多位新北市中小學校長過去四天在海滄參加教育論壇,到海滄大道騎自行車,完成7公里的“美麗騎行”。 名為“兩岸教育特色論壇+美麗騎行”活動,由海滄區教育局、臺灣新北市教育局、臺灣新北市政府體育處聯合舉辦,昨日結束。不過,這一兩岸交流活動并不像表面上看的那么簡單。 海滄區教育局局長陸曉紅將其稱之為海滄對臺教育交流的“4.0版本”。 初體驗 隔著面紗猜對方埋下好感的種子 新北市大豐小學校長李春芳認同這種說法。他此次作為召集人,帶來了一個四十多人訪問團,其中有20多位是校長。這是什么概念?據說,相當于新北市約一成的校長都來海滄了。 大豐小學位于臺灣新北市,有百年歷史,當地有個說法,臺灣教育看北部,北部教育看新北,新北教育看大豐。 此間評論說,在目前兩岸關系的背景下,那么多臺灣校長的海滄之行,應該是建立在“久經考驗”友誼的基礎上。 李春芳說,它始于很不起眼的“1.0版本”——2014年,海滄教育代表團訪問臺灣,延奎小學和大豐小學簽約成為姐妹校。這是兩岸學校交流的常規動作,通常情況下,這類協議只是應應景而已。 但是,大家都低估了海滄區和大豐小學對這份“感情”的投入。李春芳認為,如果交流只停留在走走看看,那么,只能是“隔著面紗猜對方”。 當年4月,李春芳請了公假,給學生調了課,帶著大豐小學88人的龐大代表團,來海滄參加“兩岸三地小學生音樂會”。陸曉紅還記得李春芳見到她時說的第一句話:與其我們隔著面紗看彼此,不如掀開簾子直接面對面。 海滄對臺交流就這樣進入“2.0版本”——當時,兩岸孩子一同度過3天,共同組成民樂團,演奏《花好月圓》,他們交換一張畫著一對翅膀和一顆心的聯系卡,卡上有姓名、QQ號碼、電子郵件、電話號碼,據說,有不少人一直保持聯系。 陸曉紅認為,這種交流在兩岸孩子心中埋下相互好感的種子,這些“種子”最終會發芽開花。 |
相關閱讀:
- [ 08-06]廈門辦國防教育競答 參與活動將獲軍事模型大禮
- [ 08-03]廈門園博苑中華教育島免費開放 剩余展島逐步開放
- [ 07-30]臺灣人黃楷云和她的音樂夢
- [ 07-22]廈大將中心組搬到工廠車間 為尋找大學創業途徑
- [ 07-19]曲藝夏令營在廈大舉行成果展演 農村娃登大雅之堂
- [ 07-18]廈門市高招本二批錄取期間抽30人參加“開放日”
- [ 07-16]廈門新規征求意見 中小學每學年環境教育不少于12課時
- [ 07-15]翔安將學習教育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 加快轉型發展步伐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