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 名著不受“待見” 孩子們說太難啃 如今,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讀書并不難,難在書的選擇上。如何選擇一本好書?按理說,那些經過優勝劣汰流傳下來的經典名著應該是首選,但事實并非如此,越來越多的學生把目光投向了流行閱讀。 在書店里,孩子們手里捧著的書,鮮見中外名著的蹤影。那么,他們究竟在讀什么書?記者發現,小學低年級的孩子,看得較多的是繪本,高年級孩子則喜歡看漫畫;而中學生,翻得最多的是玄幻、言情、盜墓,以及各種各樣的網絡青春小說。 事實上,不少學校推薦學生讀一些名著等有益的書,并要求學生閱讀這些書目后撰寫讀后感。日前,本報微信公眾號“廈門招考”發布了“廈門一中、雙十中學推薦的閱讀書單”,其中就有《紅樓夢》《論語》《烏合之眾》等中外名著。 然而,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在書單中挖到“精神食糧”和個性書單。不感興趣、超出理解能力、讀起來吃力乏味等,成為很多中小學生把暑期閱讀當成一項應付任務的主要原因。即將就讀高一的方同學說,父母特意在暑假里給她買了一本《紅樓夢》,里面的文字的確很美,不過人物眾多、關系復雜,讓她讀起來很吃力,“網絡小說和漫畫讀起來輕松有趣,比名著好看多了。” 方同學的情況并非個例,隨著網絡文化的興起,學生的閱讀習慣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游戲、電視劇、電影等也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靜下心來閱讀名著。 【說法】 中小學生閱讀 需師長共同引導 蔡可,金安小學家校辦主任,同時負責學校的閱讀指導中心,在培養孩子閱讀方面頗有心得。“閱讀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蔡可說,他們學校布置的暑假作業有些特別,以閱讀為例,一二年級主要以誦讀為主,會要求學生下載“為你讀詩”之類的APP,開學后在班級或校內廣播站進行展示;針對三至五年級的學生,學校會開列書單,各班老師根據書單設定一些題目,引導學生進行批判式閱讀的訓練,讓學生在閱讀后自己提問題,問題提得越深刻,就意味著學生閱讀得越細致深入,也就是所謂的深閱讀。“閱讀,不僅僅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情,還需要家長、老師的共同引導,一起讀書。”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編輯朱永通則認為,很多家長和孩子都知道閱讀的重要性,但有些孩子由于學習任務較重,平時上課期間很難抽出時間來閱讀課外書籍,特別是做深度閱讀。而暑假里可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多,很多學生就利用這段時間大量閱讀書籍。 不過,朱永通同時指出了一個閱讀誤區——一些家長或老師認為,只要孩子喜歡,就讓他們讀,結果諸如玄幻、言情類書籍,看多了會對正在形成“三觀”的孩子們產生自我暗示,扭曲他們的世界觀。他說,閱讀是有分年齡段和性別的,這就意味著,孩子的成長閱讀不是一條水平線,可以根據孩子自身的情況進行調節。“萬事開頭難,有些著作一開始讀是有難度的,人們常說經典要用‘啃’的,所以,和有難度的文字打交道,需要父母的鼓勵和恰當的指導,在跨進這個門檻時,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手把手教,一旦孩子越過了這道坎,之后就會愛不釋手。” 【記者手記】 缺乏經典滋養 無法有效閱讀 我有一個親戚,從小就愛看書,小說、散文、詩歌、雜文、雜志、報紙,無不涉獵。父母常常買書送給她,從行動上鼓勵她閱讀,還和她同讀一本書,進行閱讀交流。愛看書的優勢很快就顯現出來——她不偏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比同齡人的心智更加成熟。 的確,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書籍,學生們不免眼花繚亂,在選擇上變得無所適從。這時候,家長、老師領進門就顯得尤為重要,不要逼迫,不要施壓,而是引導。 對于怎樣讀書,讀好書,易中天曾這樣說過,培養讀書在于童子功,興趣比讀懂重要。如今,單純以分數決定一切的局面已逐步被打破,廣泛涉獵各類書籍,擴大知識面,才能為成長助跑。 現實是,無論是人類各種專業知識的積淀,還是經典名著的滋養,都需要靠精讀、苦讀來完成,指望輕閱讀來實現,幾乎不可能。 |
相關閱讀:
- [ 08-13]第十二屆海圖會臺北開幕 兩岸電子書合作成重頭戲
- [ 07-24]集美孩子公益圖書館體驗無人機制作 圓了航天夢
- [ 06-07]集美郎發動眾籌 立志要建“最美鄉村公益圖書館”
- [ 06-05]麥田的盡頭由我守望 90后女生值守公益社區圖書館
- [ 06-05]兩90后女生守望公益圖書館 曾是首家無人值守"鳥巢書屋"
- [ 06-01]“六一”節到廈門少圖還書 逾期的圖書免交滯納金
- [ 05-10]廈門市同安區將增八個自助圖書館 本月內陸續投用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