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 聘請“洋助理”參與治理 幫助外籍人士融入社區 聘請外籍人士擔任社區主任助理,是筼筜街道構建多元主體共同治理的新嘗試。一段時間以來,社區主任助理澳大利亞人李安琪參與了很多活動策劃,協助社區開展境外人士服務管理,搭建“境外人士之家”、洋媽媽巾幗志愿服務站等活動平臺。 為了幫助外籍人士更好地融入廈門,筼筜街道引進專業社工團隊“廈門博愛社工服務中心”,為社區中外居民提供服務。來自法國的香塔爾很喜歡參加社區的跳蚤市場,與中國居民一起開展活動,互相了解彼此的文化。 典型 打造學習型的社區 中外友人互為師生 在官任學習型社區的打造過程中,外籍人士也被納入其中。國際學堂的書畫、編織、太極、剪紙等課程,深受老外們的喜愛。來自荷蘭的瑪莎參加了書畫課,學寫毛筆字,還叫上自己的荷蘭朋友一起來學習。 官任社區不僅強化了外籍人士的服務管理,也同時讓外籍人士參與到社區建設中來,增強了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在志愿服務隊伍的發展過程中,也涌現出不少“洋雷鋒”,瑪莎就是其中一位。她和會講英文的中國媽媽一起,成為“媽媽講故事”活動的志愿者。“中國家庭和外國家庭一起做一件事,一起玩,才能成為朋友。”瑪莎說。 【記者手記】 人人都是熱心腸 個個都是主人翁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關起房門過自己的生活,小區里、社區里的事仿佛和自己一點關系也沒有,這可能是以前不少人的生活狀態。但是在采訪中,記者看到了另一番景象。當代剪紙藝術家以樂每天都要在公園里跟社區居民、管理員泡茶,琢磨著怎么打造家門口的這個公園。來自荷蘭的瑪莎是一名洋媽媽志愿者,積極參與社區的融合工作。一個是老城區、一個是中外融合的國際社區,不論是老廈門人、新廈門人還是外籍友人,大家彼此不再陌生,積極參與社區的共同締造。 我們身邊的許多人已經成為熱心腸,他們走出家門,融入社區,關心自己所在的小區、社區,或是提建議,或是參與改造,用自己的一舉一動影響著小區。這就是共同締造的力量,讓每個居民都有主人翁的意識,共同參與小區、社區的建設,讓小區、社區變得更加美好。 |
相關閱讀:
- [ 08-15]廈門成立社區參與式治理工作坊 新公園帶動老城區
- [ 08-14]廈門首屆社區志愿服務節啟動 32支品牌志愿服務隊亮相
- [ 08-13]廈門首屆社區志愿服務節啟動 32支品牌隊伍獻“大餐”
- [ 08-12]沙坡尾社區為青少年舉辦“十六歲”成年禮
- [ 08-12]廈門長樂社區邀請道德模范進社區宣講 傳遞正能量
- [ 08-12]振興社區開展未成年人應急救護知識講座
- [ 08-12]廈門首屆社區志愿服務節明日啟動 走進島內外六區
- [ 08-12]“百名專家進社區”8月13日活動安排
- [ 07-20]廈門工會實施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登記制度改革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