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滄城區綠意盎然。鄭偉明攝
-繁忙的海滄港區。周贊家攝
-中歐中亞貨運班列開行。鄭偉明攝
廈門晚報訊 (《海滄周報》記者)轉型、創新、民生,盤點海滄五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一個個關鍵詞躍然紙上。從“三新”、“四個定位”,到“產城一體、生態宜居、樂活樂業”的活力海滄目標確立,其一脈相承的發展理念滲透到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按照海滄區第三次黨代會的決策部署,區委帶領全區干部群眾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在18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深耕細作,闖出了“活力海滄”的廣闊天地,讓積蓄已久的活力氣息和現代氣質噴薄而出:
數據無言,體現的是效益。五年間,海滄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區級財政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實現翻番。建成區面積達60平方公里,較2011年新增20平方公里,比重為島外最高。
數據靈動,展現的是自信。201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1.7億元,人均GDP超2.5萬美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十連冠”,綜合實力躍居全國百強區第13名。
轉型
產業城區社會,轉型戰役旗開得勝
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形成
思路決定出路,作風決定效率。作為外向型經濟活躍的海滄,面對金融危機的挑戰,海滄決策者清晰地意識到,要通過創新促轉型,通過轉型要效益,要深入推動產業、城區、社會的同步轉型,持續提高發展的協調性。
沿著這一思路,海滄在產業轉型方面制定出“四創四新”的產業導向和“強二進三”的發展策略,從供給側改革發力,出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產業轉型升級成效顯現。其中一個重要指標是:2015年第三產業比重比2011年提高12.9個百分點。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69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1.8%。
三產比重和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的提升,折射出海滄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的結果:生物醫藥研發獲評國家科技進步獎,海滄成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新興產業勢頭強勁,廈門生物醫藥港被確定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年前的今天,廈蓉歐國際貨運班列,從海滄出發,而后直抵歐洲貨物中轉樞紐——波蘭羅茲,成為從全國自貿試驗區開出的首趟中歐班列。這也是自貿時代海滄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拓展發展腹地、進一步與國際接軌的創新舉措。一年來,共開行50列,發運集裝箱1415箱,貨值突破1億美元。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港之一,海滄在“一帶一路”大背景下迎來了新的輝煌,廈門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地位凸顯,50余條航線直達全球主要港口,2015年海滄港集裝箱吞吐量622.69萬標箱,占全市的67.8%、全省的45.7%。
在城區轉型戰役中,海滄著力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把“五縱八橫”的路網體系作為海滄城市的動脈,廈成高速、海翔大道先后建成通車,海滄隧道、軌道2號線一期全面啟動,疏港貨運通道、國道324改線進展順利。
五年來,海滄在城區轉型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城區面積新增20平方公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4.7%、森林覆蓋率40.6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29平方米,獲評“國家生態區”。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海滄用生態文明理念統籌謀劃解決環境與發展問題,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創新
人才資金匯聚,著力打造創新高地
創新所激發的活力正向全區各個層面延伸
產業轉型如何“轉”?產業升級如何“升”?毫無疑問,創新是第一驅動力。海滄正以前瞻寬廣的眼界、比肩世界一流的膽識,發出了“創造一流國際營商好環境”的動員令,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激活海滄的潛力,提升海滄軟實力。
如今,走進自貿時代的海滄,六區疊加的優勢讓這個全國最大的臺商投資區如虎添翼:車庫咖啡、3W空間、柴火空間等在兩岸具有標桿意義的眾創空間齊聚海滄。同時,海滄新興產業勢頭強勁,電商產業園躋身國家級示范基地,全市互聯網金融園區落戶海滄,創新創業的前景可期。
據統計,海滄一年來新增注冊企業3226家、注冊資金486.43億元。五年累計引進外資項目381項,合同利用外資18.0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0.46億美元,海滄成為了資金、人才、信息匯聚與交流的大磁場。
創新所激發的活力正向海滄各個層面延伸。在高新技術方面,全球第一支戊肝疫苗出自海滄,世界第三支宮頸癌疫苗、全國第一支尖銳濕疣疫苗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其中,宮頸癌疫苗、Y型PFG化重組人干擾素兩個項目獲國家重大新藥創制項目立項。
創新驅動,人才為基。海滄區深入開展“海納百川”人才計劃,累計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177人,高端人才總量居全省各縣(區)之首,也為實現由“海滄制造”向“海滄智造”的轉變提供了人才保障。
在創新思維的指導下,海滄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實行機構、人員、服務“三個下沉”,著力提升即辦率、通辦率、網辦率,“就近辦、馬上辦”便民服務改革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其經驗獲《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央媒的關注和點贊。
與此同時,海滄以“共同締造”為途徑,通過“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打開了黨委領導下政府、社會、居民三者互動共治的生動局面,社會治理形成了蜚聲國內的“海滄模式”。目前,已通過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驗收,“創新基層社區治理機制”項目入選省全面深化改革第一批復制推廣典型目錄。
民生
醫療教育升級,人文氣質持續提升
參保率連續五年達100%,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在海滄區委、區政府制定的三個轉型中,社會轉型事關百姓的民生福祉。數字顯示:海滄2015年城鄉居民收入比1.76:1,優于全國、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參保率連續五年達100%,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近年來,海滄醫院、長庚醫院紛紛與華中科大附屬協和醫院、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開展合作。而隨著海滄醫院二期綜合樓的投用,全區開放千人床位數達到4.32張,在全市名列前茅。目前,海滄基本建成“十五分鐘健康圈”,獲頒全國慢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全國婦幼健康優質服務示范區和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
在教育方面,海滄率先完成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任務,成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五年新增學位15660個、實現“兩個100%”(特殊教育入學率100%,民辦小學在籍畢業生100%進公辦中學)。
如果說優美的生態環境是海滄耀眼的“外衣”,那么不斷提升的人文氣質,更讓這顆“明珠”大放異彩:今年8月,位于海滄的廈門滄江劇院正式成為中演院線第10家直營劇院,開幕季上,“月光女神”莎拉·布萊曼、“鋼琴王子”郎朗傾情演出,讓海滄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頂級的文化盛宴。在社區書院,“百家講壇”的酈波教授與百姓零距離分享曾國藩家訓的智慧和精華。還有兩岸義工聯盟、“我是小袋鼠·垃圾不落地”等志愿組織展現著海滄人的奉獻精神。
2016年的初秋,開發建設走過20多年的海滄,經過“十二五”的時間洗禮,如今又站在新的起點上去完成時代賦予她的新的歷史使命。
海滄,蓄勢而發,勢不可擋……
【采訪手記】
滴水穿石 砥礪前行
日前,在海滄區委召開的區黨代會工作報告征求意見會上,老干部們滿懷深情地建議,要好好總結海滄精神和海滄作風。經過二十多年的開發建設,“滴水穿石、砥礪前行”已成為了海滄的精神財富,不斷在實踐中傳承,在實踐中創新。
梳理海滄的發展軌跡,五年來,從“三新”、“四個定位”,到“產城一體、生態宜居、樂活樂業”的活力海滄目標確立,海滄區領導班子以“功成不必在我任”的大氣魄、大格局,不忘初心,腳踏實地,一屆接著一屆干,帶領全區人民創造了屬于海滄的輝煌。
海滄精神、海滄作風、海滄力量、海滄責任,成為了一個個鏗鏘有力的字眼。面臨世界經濟的風云變幻、面對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海滄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迎難而上、敢闖敢試,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一個又一個的突破。海滄的開發建設者們從一個偏居一隅的小漁村起步,在困難中前行,在風雨中開拓,篳路藍縷,其過程無不體現“迎難而上、敢闖敢試”的海滄作風。
海滄將作風建設作為常抓不懈的主題,過硬的作風也成為提升海滄效率的利器。2011年以來,海滄從治理庸懶散專項行動開始,通過干部作風建設年、深化效能建設年、基層組織建設年、責任落實年、“兩學一做”等活動,形成了“干部就是干事”、“專業+敬業”等價值理念,并成為海滄干部內心的自覺追求。與此同時,海滄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進一步營造了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海滄的力量在于“黨建引領、共同締造”。五年來,海滄創新黨建工作方法,深化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創出“部長會客廳”、“品譜三步曲”等一系列黨建品牌,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推動力。海滄突出社區、農村、非公等重點領域黨組織建設,統籌推進機關、國企、學校等領域黨建工作,助力居民走出了一條“百姓富、生態美”的路子也是可圈可點。
新起點、新跨越。如今的海滄正帶著全國百強區、全國生態區的自信豪情,秉承“滴水穿石、砥礪前行”的海滄精神,弘揚“迎難而上、敢闖敢試”的海滄作風;依靠“黨建引領、共同締造”的海滄力量,牢記“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海滄責任,迎接新的機遇與挑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