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民智正在演示第二代燃氣安全定時閥的使用。記者丁媛媛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 丁媛媛)一個城市的創新和活力,可以從這個城市的專利發明量來窺見一斑。
近日,福建省統計局、福建省科技廳聯合發布《關于2015年福建省科技發展主要指標情況的通報》。通報中的數據顯示,廈門八項科技發展指標居全省第一,遙遙領先于省內其他地市。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廈門市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4.38件,全省平均值4.65件,是全省平均值的3.1倍,居全省第一位,居第二名的福州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是5.24件,被廈門遠超。這也意味著,去年一年,全市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5500件,占全省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數據顯示,2015年廈門市國內專利申請量16384件,同比2014年增長27.5%。
是什么樣的氛圍促成廈門成為全省的“發明之星”?近日,晨報記者走進兩位民間發明達人,通過采訪他們的發明故事,帶您感受廈門的創新活力。其中一位是鉆研發明30多年的周民智,已經獲得近百個專利;另一位則是還在就讀高中的學生蘇婕,因愛而發明,是第31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項目的一等獎得主。
發明故事{1}
智能“腳踏式”鼠標
30多年有近百項專利,擅于從生活中找靈感
周民智演示第三代“地板式”鼠標。記者丁媛媛攝
周民智正在演示無孔鎖的使用。記者丁媛媛攝
櫥窗鎖、嬰兒哭聲識別器、燃氣安全定時閥、可充式電池、智能鼠標……走進眾為先科技負責人周民智的“周民智創新工作室”,整櫥窗的發明映入眼簾。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用品,卻個個深藏不露。“其實發明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么困難。任何一件產品,只要你想要改進它,那么首先要把產品的缺點列出來,再把希望改進的地方也列出來,這就是發明的秘訣。”周民智說。
1978年,周民智在廈門五金廠工作。當時廠里積壓了很多老舊的鎖,領導在征集好的點子來改裝這些鎖。周民智把他設計的無孔鎖畫出來,沒想到還真的被采用。“這個是我的處女作。”周民智說。
后來周民智發現,有孔鎖很容易被撬開,所以他發明了無孔鎖。現在這種無孔鎖市面上還有在賣。因為這把鎖,他走上了設計發明的道路。
靠著一顆善于觀察生活細節的心,周民智的發明越來越多,幾乎每年都會有幾項發明,目前已經獲得近百項專利,“腳踏式”鼠標則是這些專利中的“大腕”。
前幾年,周民智幫朋友做項目,由于長時間用電腦和鼠標,周民智的手和肩很酸痛。一次鼠標掉在地上,他又不想伸到桌子底下去撿,就用腳去把鼠標踢出來,沒想到腳挪動鼠標的時候,屏幕上的光標也跟著動了。“為什么不做一個地板式的鼠標,解放雙手呢?”學機械出身的周民智說干就干,第一代“腳踏式”鼠標應運而生。
周民智表示,當他做一件事情,就會做到極致,從第一代的“腳踏式”鼠標到第二代“滾輪式鼠”標,再到第三代“地板式”鼠標的出現,經過了三次大的改進。目前,周民智的三代“地板式”鼠標都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他正在對第三代“地板式鼠標”做進一步升級。“我準備在左側的踏板上再加兩個功能鍵,讓它可以拓展到VR、3D游戲設備等新產品上,手腳并用可讓場景更加生動逼真。”周民智說。
發明故事{2}
能“行走”的噴霧器
同安一中學生蘇婕為外公改進舊式農藥噴灑器
在同安一中高二學生蘇婕的記憶中,她的外公總在傍晚背著沉甸甸的農藥噴灑器去田間勞作。小時候她也會跟著外公一起去田間玩耍,陪外公一起除草、摘菜,但每到需要噴農藥時,外公總是不帶上她,說小孩不許靠近,所以從小蘇婕就對這個“可怕的容器”有著很深的敵意。“外公家有七八畝地,每次看著他背著50多斤重的噴霧器去田地,噴灑完一畝地的農藥大約需要花費1個小時左右,我都覺得心疼。”蘇婕說。
前幾年,蘇婕的外公后背長了很多泡,走遍廈門各大醫院做檢查,醫生都說沒辦法治療,是因為常年用背負式的農藥噴灑器,農藥滲入背部所致。從那時起,蘇婕就有一個想法,要改進舊式的農藥噴灑器。
那時學校的科技興趣班要求每個人選一個課題進行研究,改進背負式噴灑器就成了蘇婕的課題。
蘇婕將自己的想法繪制成立體圖。蘇婕的媽媽說,產品的每個零件都是女兒在網上采購的,雖然價錢不貴,但是要找到合適的零件并不容易。蘇婕今年升高三,課余時間幾乎全投在研究發明上面。
經過多次試驗拆裝,蘇婕設計的前輪升降式行走噴霧器出來了,外公是第一位體驗者。結合外公的建議,蘇婕在噴管處設計了一個萬向節,可以根據每塊地的大小以及需要噴灑的面積來自行調整。據了解,蘇婕設計的前輪升降式行走噴霧器獲得了第31屆青少年科技創新項目一等獎。
【相關鏈接】
廈門史上有兩位發明牛人
晨報記者丁媛媛
俗話說,發明源于生活。廈門自古以來就很有產生創新發明的氛圍,還誕生了幾位發明家。
蘇頌:廈門人最早發明鐘表
“鐘表最早是廈門人發明的,一個名叫蘇頌的同安人,廈門人發明鐘表比歐洲整整早了近600年。”閩南文化學術研究會名譽會長彭一萬說,蘇頌建造的水運儀象臺是時間上第一座天文時鐘,集天象觀察、演示和報時三種功能于一體。公元1086年,蘇頌奉宋哲宗的詔命,組織了一批科學家開始設計水運儀象臺,歷時3 年終于告成。近代鐘表關鍵部件“天關”(即擒拿器)也是在那時發明的。
能夠發明水運儀象臺,得益于蘇頌曾在宋朝的文史館和集賢院任職九年。工作的便利,讓他每天能接觸到皇家收藏的許多重要典籍和資料。
英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博士也證實了廈門人最早發明了鐘表這個說法,他曾在書中寫道:“蘇頌把時鐘機械和觀測用渾儀結合起來,在原理上已經完全成功。他比羅伯特·胡克先行了6個世紀。”
盧戇章:自創漢語拼音方案
盧戇章,字雪樵,福建同安人,清末學者,漢語拼音文字首倡者。創制中國切音新字,中國文字改革的先驅。其曾往新加坡攻讀英文,三年后即1879年回到了廈門鼓浪嶼,以教華人英語和西人華語為業。
據資料顯示,盧戇章生于兩次鴉片戰爭后,中西文化碰撞交融最激烈的時代,為振興中國,以“文字救國”為己任,一生致力于現代語文的改革和推廣,他在39歲時寫成的切音字專著《一目了然初階》,是我國自創的第一個拼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