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門服務照護高齡及行動不便居民
定點服務方便社區居民
海西晨報訊(記者 蔡櫻柳 通訊員 蘇成豪 陳惠婷 陳境琨 王德猛)家庭醫生,也許有的市民聽起來遙不可及,其實并不然,今后,廈門市民也將擁有這樣的“家庭健康管家”。昨日上午,廈門市衛生計生委舉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媒體溝通會。
自2014年以來,以慢性病(高血壓病、糖尿病)為突破口,進行“三師共管”式簽約服務,并帶動其他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等共計192萬診療人次“下沉”到基層,增強了患者對基層醫療服務的信任感。
兩年多來,兩病(糖尿病、高血壓病)共簽約管理28萬余人,截至2016年7月底,兩病強化管理病患47080人,其中糖尿病管理患者達15321人,高血壓管理患者達23097人。此次《廈門市家庭醫師基層簽約服務實施方案》又明確將簽約服務向本市65歲以上老年居民、其他慢性病患者及高危家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等社區重點人群拓展,并逐步擴大到其他人群。 以戶籍人口為主,2016年完成簽約服務戶籍人群覆蓋率達到15%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30%以上;到2017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30%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60%以上。到2020年,力爭將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形成長期穩定的契約服務關系,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的全覆蓋。
方式
“三師共管”團隊簽約
廈門家庭醫生簽約將實行可“三師共管”的團隊服務模式,主要由家庭醫生、健康管理師(或社區護士、公衛醫師、醫技人員)組成,以家庭醫生為責任主體,以健康管理師為輔助,根據疾病需要選擇專科醫生,共同對慢病患者及高危家人、老年人、孕婦等提供團隊服務。
“三師共管”家庭簽約是典型的團隊式服務組合,這個團隊是醫務人員“人的組合”,有別于醫聯體式的機構間的組合,打破了不同層級醫療機構的服務界限,上下真正實現信息共享、互聯互通、業務協同,更好地整合了服務資源,履行簽約協議的可操作性也更強。同時,“三師”個人背后的機構資源,則為家庭簽約服務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和實施保障。
“三師共管”在針對慢病患者時原則上“三師”固定,在家庭簽約服務中,家庭成員疾病類別不同,健康需求各異,三師團隊中專科醫師的選配則呈現更為靈活的組合,簽約對象的自主選擇權大,通過服務滿意度的定期評價、輔以團隊績效考核,引入激勵約束機制,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健康守門人”制度。
費用
每年20元可享“家庭醫生”服務
“服務如此靈活,簽約家庭醫生收費很高吧?”不少居民會有此疑惑。記者了解到,簽約服務費按120元/人/年標準確定,其中簽約居民個人承擔20元/人/年,由個人現金或醫保健康賬戶支付;醫保基金承擔70元/人/年,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診500元社會統籌醫療基金支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承擔30元/人/年,由財政預算安排。
簽約居民每年只需個人承擔20元,可以享受到怎樣的服務呢?據介紹,簽約家庭醫生后,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可酌情開具4-8周用藥;可優先預約大醫院專家門診(比常規預約提早三天),緊急情況可享受快捷的綠色通道轉診。
此外,有獨立就診區,預約VIP服務,由大醫院專家、家庭醫生、健康管理師組成團隊共同提供家庭式健康管理服務。值得一提的是,基層門診免除500元起付線,由家庭醫生推薦轉診住院的免除二次及以上起付線,實施差別化醫保政策,在基層就診醫保自付比例更低。
管理
績效評優激勵“家庭醫生”
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洪豐穎介紹,簽約服務費主要用于激勵簽約服務團隊,其中20元由機構統籌用于家庭醫生簽約相關工作,80元由團隊長(家庭醫生)考核后團隊自主分配,20元綜合考核后按考核分數激勵簽約團隊。通過績效分配激勵,聘用、評優、晉升、進修優先來讓家庭醫生樂意服務。
同時,醫改、衛生計生、人社、財政等部門共同參與制定家庭醫生基層簽約服務考核機制,定期對家庭醫生團隊開展評價考核。以簽約對象數量和構成、門診工作量、服務質量、健康管理效果、居民滿意度、醫藥費用控制、簽約居民基層就診比例等為核心的簽約服務考核評價指標,鼓勵家庭醫生代表、簽約居民代表以及社會代表參與考評。
主要考核兩個方面,一是區政府對家庭醫生簽約組織領導、建立工作機制情況(占40分),二是成效指標(占60分)。具體來說,兩網患者續簽率達80%以上,兩網患者所在家庭成員簽約(高危人群簽約)率達50%以上,全市211萬戶籍人口簽約率達15%以上,重點人群(2016年以65歲以上老年人,以及高血壓、糖尿病慢性疾病患者為主)簽約率達到30%以上,鼓勵開展其他人群簽約服務(暫不納入2016年考核指標),簽約居民滿意率達到85%。
相關新聞
廈門醫改媒體溝通會昨舉行,多家央媒及網絡大V參加
海西晨報訊(記者 蔡櫻柳 通訊員 蘇成豪 陳惠婷 陳境琨 陳糧)當前,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是推進綜合醫改最難啃的硬骨頭。如何“破”與“立”?昨日上午,由國家衛生計生委體改司、宣傳司主辦,廈門市衛生計生委承辦的廈門醫改媒體溝通會在廈門舉行。
國家衛生計生委體制改革司副司長姚建紅、王虎,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中國藥科大學國際醫藥商學院副院長、教授常峰,廈門市副市長國桂榮、廈門市衛生計生委主任楊叔禹等多位領導、專家參會。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日報》、《參考消息》等20余家媒體和網絡大V,齊聚廈門參加媒體溝通會和調研考察。
廈門分級診療改革
取得階段性成效
溝通會上,楊叔禹詳細介紹了廈門以分級診療帶動綜合醫改的經驗和做法。廈門市以“慢病先行,三師共管”分級診療為突破口,關注內生動力與外部推力結合的機制建設,著力突破一系列體制、機制障礙,有力地撬動了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有效緩解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目前廈門分級診療改革試點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大醫院慢病為主的普通門診量較大幅度下降,長期人滿為患的狀態明顯緩解。
國家衛生計生委
充分肯定廈門經驗
會上,姚建紅充分肯定了廈門以分級診療為先導統籌推進綜合醫改的經驗做法,他表示,廈門醫改具有五個特點:先立理念,后理思路;先整合醫生,后整合醫院;先醫療切入,后公衛融入;先有合力,后有動力;先關注重點人群,后關注一般人群。他指出,廈門創設“慢病先行,三師共管”的分級診療模式,豐富了分級診療制度的內涵,創新了理念和方式,激發了各方動力和效率,為國家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頂層設計提供了生動的實踐標本。
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也高度評價廈門的分級診療。他說,分級診療一個重點就是強基層,廈門探索實施三師共管,很有特色,有很好的發展潛力。同時,他還指出,廈門的柔性改革破解了分級診療的一個難題,大醫院優質資源下沉,再加上一些相關資源配套,居民自覺到基層就診,這也是值得肯定的一大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