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9月1日訊 (新華社記者尚昊、付敏)鼓浪嶼,“美麗中國”一幀亮麗的風景畫,蜚聲海內外。享有“海上花園”和“萬國建筑博物館”美譽的這座小島,靜靜的點綴在廈門市西側的海域上。 萬國繽紛的多樣情調,鼓浪洞天的白沙藍海,華洋相融的樓臺庭院……在很多人的傳統印象中,鼓浪嶼是一個環境優美的休閑旅游島。如今,“歷史”“文化”“遺產”這些字眼,在這座1.91平方千米的小島上,顯得愈發重要。 今年2月,中國正式推薦鼓浪嶼作為中國2017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對申遺核心要素予以提升和整治——成為這座小島今年以來的頭等大事。 步行至鼓浪嶼海壇路和市場路的交叉口,一座名為“黃氏小宗”的閩南紅磚厝宗祠,格外引人注目。 55歲的鄭重偉生于鼓浪嶼,長于鼓浪嶼,鄭家的住所距離“黃氏小宗”不到10米。玩耍、曬甘蔗、做木工、打水……在這座建筑里,留存著鄭重偉的諸多記憶。 “從我記事起,這里就是一個大雜院,很多戶人家一起居住,只有一個出口……”鄭重偉說。 當下,伴隨著鼓浪嶼歷史文物古跡的保護修繕,在3個多月的時間里,這座淪為大雜院的宗祠修舊如舊,基本恢復了清代的原貌。走進“黃氏小宗”,古樸整潔的庭院映入眼簾,一塊鎏金大字的木匾懸掛于祠堂之上,“松筠勵節”4個大字蒼勁有力。 與文物古跡保護修繕同步到來的,是鼓浪嶼對島上歷史文化內涵的挖掘和展示。對鄭重偉而言,變化的不僅僅是“黃氏小宗”的布局和環境,更有他對于這座古樸建筑的認知,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浮出水面。 1842年中英鴉片戰爭后,廈門被開辟為通商口岸,美國牧師雅裨理(DavidAbeel)來到廈門鼓浪嶼,落腳居住在“黃氏小宗”,這里也被他當做一個簡易的診所來用,美國人在廈門開設最早的醫院由此誕生。 “以前只知道這是一座宗祠,卻不曾知道美國傳教士在這里活動過。”鄭重偉說。 供奉閩南民間神祗的種德宮前,坑洼不平的廣場地面得到重整,400多年的歷史碑刻得到維護;長年被閑置和遺忘的毓德女學經過改造,成為梳理鼓浪嶼教育沿革的展示館,向人們講述著林巧稚、周淑安等鼓浪嶼教育名家的勵志故事;租界時代的公審會堂,違規建筑得以拆除,成為街道公共議事理事會場所…… 如今,鼓浪嶼53個文化遺產核心要素已得到修繕,旨在對其開展長效保護的遺產監測管理中心、遺產檔案中心等體系也已建立起來。和鄭重偉一樣,很多的鼓浪嶼本地居民也是第一次了解到身邊一座座建筑、一處處遺跡背后的文化內涵。 “一直以來,人們更多地是從風景上認識鼓浪嶼?!睆B門文史專家、鼓浪嶼歷史研究者吳永奇說,“鼓浪嶼是中國古代海洋文化和近代中西交流的標本,是中國步入近代化歷程的縮影,本土文化、租界文化、華僑文化在這里匯聚包容,誕生了大量影響中國文化的名人,如果把這些歷史文化的因素忽略了,那就太可惜了!” 除了文物建筑修繕外,街區立面整治、市政設施改造、道路修補、綠化美化等也在同步推進。伴隨著申遺進程的推進,抓緊把島上一磚一瓦、一草一木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內涵發掘和展示出來,成為鼓浪嶼民眾的共同心愿。 2017年夏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對鼓浪嶼進行審議。這場從2008年啟動的“申遺”目前已經進入最關鍵時期,鄭重偉和吳永奇對此充滿期待。 “我們希望鼓浪嶼能夠申遺成功,讓我們能更好地認識這座小島,更好地保護這座小島,讓鼓浪嶼的旅游發展和文化傳承并行不悖!”吳永奇說。 “申遺不是目的,保護才是根本。希望能夠保護珍貴的歷史遺產和文化場景,傳承鼓浪嶼歷史的文化精髓,以及這一國際社區的文化多樣性?!惫睦藥Z世界文化遺產監測管理中心副主任蔡松榮說。 |
相關閱讀:
- [ 08-31]鼓浪嶼醫院:分標管理、真情服務落實“三師共管”
- [ 08-28]“垃圾不落地”助力申遺 讓廈門鼓浪嶼更干凈漂亮
- [ 08-24]滴滴發布五一出行大數據預測:福州到鼓浪嶼拼車出行熱度高
- [ 08-12]鼓浪嶼居民、游客用歌聲和音樂助力琴島申遺
- [ 08-11]百年傳承味道:鼓浪嶼牌餡餅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