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戰士合唱團
2006年第四屆世界合唱比賽在廈門舉行
五緣灣合唱團
松柏中小學深海藍聯合合唱團參加第九屆世界合唱比賽
1999年,廈門星海合唱團在菲律賓馬尼拉演出“我愛你中國”專場
廈門日報訊(記者 陳冬圖)近日,第九屆世界合唱比賽在俄羅斯索契畫上句點。廈門松柏中小學深海藍聯合合唱團,獲得冠軍賽流行組金牌第二名、童聲組銀牌;廈門市鷺島之聲教師合唱團,獲得公開賽青年混聲組金獎第一名;廈門老戰士合唱團,獲得公開賽兩個組別的銀獎。有意思的是,這三個團隊正好代表了兒童、青年、老年三個年齡層,向世界展示了廈門合唱藝術。
本周,廈門媒體人張國鋒應湖里區文化館的邀請,為廈門五緣灣合唱團做了一場小型講座,題為《索契世界合唱比賽觀察與分享》,廈門合唱指揮俱樂部的部分指揮家也到場聽講。
本土合唱力量多年來的藝術追求之路,令人感動不已。
萌芽
西方合唱藝術 最早扎根鼓浪嶼
合唱藝術源自于西方,于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傳入中國,最早來到的地方,包括廈門鼓浪嶼。
在這個美麗的小島上,合唱藝術隨著西方宗教文化的滲透扎根于此。機緣巧合,一群熱愛合唱藝術的人士走到一起,于1947年組成了廈門歷史最悠久的一支業余合唱隊伍——鼓浪嶼合唱團。廈門星海合唱團緊隨其后,1950年由原市文聯副主席楊炳維等老一輩音樂家籌創,作為市文聯直屬的文藝表演團體。這兩支合唱團在廈門合唱界算是“元老”,雖已進入“花甲之年”,但仍保有“實力派”功力,在海內外有著較大影響。
廈門合唱的堅實基礎是在上世紀80年代打下的。當時的常規合唱團少,多是以比賽帶動合唱團訓練。逐漸,學校、企事業單位、老年愛好者等紛紛組建自己的合唱團,合唱藝術在廈門生根發芽、薪火相傳,在探索中前行與延續。
發展
第四屆世界合唱比賽 推動廈門合唱藝術
中國很多著名的合唱曲目誕生于革命年代,無論是《黃河大合唱》,還是《長征組歌》,大批紅色合唱經典的涌現,一方面給中國合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也使不少普通人對合唱產生了錯誤的刻板印象。
2006年,被譽為合唱界的奧林匹克——第四屆世界合唱比賽首次來到中國,來到廈門。在福建省合唱協會副秘書長、廈門市音協合唱學會副會長、湖里區文化館館長闕全安看來,這項賽事,為中國的合唱藝術帶來一股清新的風。
“2006年前,我國的合唱藝術主要受前蘇聯的影響,風格單一。”闕全安說,當世界各地眾多優秀的合唱團體亮相中國舞臺,讓中國合唱團很是驚訝——原來合唱還能這樣唱和表演。于是,廈門的合唱團也開始思考,逐漸與國際進行有效地接軌。
第四屆世界合唱比賽留給廈門最寶貴的禮物,就是推動了廈門合唱藝術的蓬勃發展,涌現出幾十個活躍的業余合唱團,如五緣灣合唱團、市直機關青年合唱團、鷺島愛樂合唱團、市青少年宮的媽媽合唱團等,整體水平得到了提升,合唱真正成為了一種文化自覺。尤其這一兩年,一批年輕的指揮和團員成長起來,與外界的交流也逐步多了起來。
由中小學校組建的合唱團中,廈門的實力超群,在全省處于領先地位,也時常在全國乃至國際舞臺上驚艷亮相。闕全安說,這跟廈門教育部門堅持不懈地定期開展合唱比賽活動是分不開的。
期許
廈門應創立自己的合唱活動品牌
看似熱鬧的背后,也折射出一些問題。自從第四屆世界合唱比賽后,廈門的藝術舞臺上,國家級甚至是世界級的合唱比賽幾乎沒有,只有逢年過節的應景式合唱活動。“廈門的社會合唱團體在這十年里雖有進步,但提升不夠,畢竟大都是中老年人居多,和一些兄弟地市相比,仍有差距。”說完,闕全安陷入沉思。
其實,廈門不缺平臺,有市音協的合唱專業委員會、合唱指揮俱樂部,還有市合唱協會,廈門缺的是品牌。“廈門群眾合唱基礎不錯,應該要創立屬于自己的合唱活動品牌,例如不久前才舉辦的2016鼓浪嶼合唱節,效果就很棒。”闕全安說,通過定期舉辦活動,就能夠吸引全國和世界的優秀合唱團隊來到廈門,讓市民和合唱團隊在家門口欣賞到高水平的合唱,同時還能鞭策本土合唱團,讓他們有一展才華的舞臺。無論對合唱團隊還是合唱愛好者來說,都是難得的學習和提高的機會,可謂一舉兩得。
【鏈接】
五緣灣合唱團:業余團隊從零開始
五緣灣合唱團的團員劉宏宇說,他最喜歡的不是站在臺上的那一刻,而是訓練的過程,一群人從零開始,把歌曲完美演繹出來。
2006年,來自各行各業的他們,因為對音樂的熱忱匯集到一起,組成了廈門五緣灣合唱團。每周一、四是排練日,大家下班后就到湖里區文化館排練。他們共同走過十個年頭,演繹著合唱藝術。
雖然是民間團體,但五緣灣合唱團有一套嚴格的規章制度,這種強大的凝聚力和專業化道路,是該團迅速成長的“秘訣”。成立的第四年,合唱團就舉辦了專場合唱音樂會,還發行了省內第一張合唱DVD光盤。此后,屢次在全國、省市各級比賽中獲獎。
“敢于挑戰新作品,是五緣灣合唱團的特點。”對此,團長、指揮闕全安很是自豪,他舉例說,《鼓鳴盛世》《祖國永在我心中》《雕花的馬鞍》《向往西藏》等優秀合唱作品都是五緣灣合唱團在廈門首唱并推廣的。
老戰士合唱團:“銀發族”唱出青春
第九屆世界合唱比賽,在遙遠的索契。這是廈門老戰士合唱團第二次站在世界合唱比賽的舞臺上,前后相隔十年。55名團員平均年齡70歲,他們長途跋涉,帶著自己的音樂夢,展現廈門老年合唱藝術的風采。
今年的比賽,老戰士合唱團報了兩個組別——民謠表演和老年組混聲合唱。“在民謠表演組,老戰士合唱團完全沒有優勢,其他團隊都是青年和兒童,組委會也并沒有因為我們是老年人而打照顧分。”團長楊素芳說,在激烈的競爭中,合唱團憑借一首長達13分鐘的《梁紅玉》,獲得該組別銀獎第一名,真是非常不容易。
1988年,一群離退休的原地下黨同志、老游擊隊員和部隊的老干部、老文藝工作者走到了一起,組成了廈門老戰士合唱團,創辦者是著名藝術家楊炳維。合唱團現有團員85人,年紀最大的83歲,最小的也近60歲。2014年,88歲的楊炳維因身體原因退居二線,他的女兒楊素芳從廈門歌舞劇院退休,開始接手團里的事務。
松柏中小學深海藍聯合合唱團:孩子在歌聲中成長
“深海藍”,因第四屆世界合唱比賽而命名。指揮徐欣說,這個名字純凈清新,代表了廈門的城市形象。從十年前開始,松柏中小學深海藍聯合合唱團成為世界合唱比賽的“常客”,連今年一共參加了四屆。
“中國參賽的團隊永遠是爬不完的‘半個月亮’。”這句話反映了當前一些合唱曲目貧乏、重復的問題,深深觸動了徐欣。于是,小提琴專業出身的徐欣,將目光對準了流行音樂,把適合孩子唱的歌改編成合唱譜。
到索契參賽,“深海藍”本沒有希望成行,最后克服了重重困難,成為中國最后一個報名參賽的團隊。51個孩子如期踏上賽場,并在冠軍賽中摘得“一金一銀”——流行組金牌第二名、童聲組銀牌。沒有中國合唱團敢于挑戰流行組,而“深海藍”做到了。這塊金牌,也是繼廈門市直機關青年合唱團2010年在第六屆世界合唱比賽之后的第二塊金牌。
參賽的8首歌,只用了半個多學期的時間排練,直到出發前6天,所有隊員才聚齊,高強度集訓7次。參賽的51名團員,只有3人有國際舞臺的表演經驗,但徐欣說,通過這次比賽,孩子們幾乎是脫胎換骨,一下子成熟了。
【記者手記】
讓合唱“嵌入”大眾生活
看到索契比賽的畫面,我的思緒一下回到了十年前的廈門世界合唱比賽。幸運的是,當年我作為廈門日報的一名實習生,參與了全程報道。
那一年比賽的每天,我都沉浸在美妙的樂聲里,尤其看到外國團隊的“隨性”表演,真心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合唱。曾聽一位藝術家說,好的合唱猶如春風化雨,能夠把最美麗的東西傳遞到心靈深處。
在這十年間,我一直很遺憾,廈門沒能再迎來像世界合唱比賽這樣的合唱盛宴,甚至連全國性的合唱活動也幾乎沒有。
其實,廈門擁有與生俱來的音樂氣質,就像闕全安所說的,創立一個屬于廈門的合唱活動品牌,盤活廈門的合唱藝術資源,讓合唱“嵌入”大眾生活,與之形成精神上的“交流”,發揮文化浸潤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