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繁華的鷺江道。(本報記者王火炎航拍器攝)
觀音山國際商務營運中心已成企業發展的福地。(本報記者張奇輝航拍器攝)
老城區煥然一新。(本報記者王火炎攝)
廈門日報訊 (本版文/本報記者 吳曉菁吳燕如)作為廈門市的中心城區,五大發展理念在思明區落地生根。思明區以創新驅動引領發展,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推進產業、城市、社會三大轉型,一個全新思明區向全世界展示著它的魅力與活力。
思明區為什么能突破經濟發展短板,一路強勢上揚?今日本報邀請專家、學者為你解讀該區轉型升級、逆勢領跑的獨門秘籍。
【觀察員簡介】
郭其友
經濟學博士,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思明區政協特邀研究員。美國伊利諾伊斯大學香檳校區(UIUC)訪問學者。廈門大學海洋與海岸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費迎慶
博士,華僑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古代建筑、歷史建筑的保護及其可持續發展,歷史城區更新保護發展等,曾主持多項省市級課題并發表論文多篇。
岳世平
博士,廈門市委黨校副教授,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已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獲得過省部級科研一等獎2項。
產業轉型
速度結構質量效益有機統一
鏡頭:這段時間來,市民肖小姐每次逛磐基名品中心,都有不同的驚喜:Valentino、MK、MCM……一個個全新的奢侈品牌、輕奢品牌陸續開業。“這些品牌終于來了,以后不用再托人千里迢迢地帶回廈門。”
在“互聯網+”浪潮的席卷下,這幾年,傳統商業的日子過得并不容易。不過,對于始終引領著廈門時尚生活的磐基名品中心依然“長袖善舞”,不僅越來越多國際知名品牌陸續“空降”,還增加了不少輕奢、潮牌、餐飲,甚至還有了影院、超市。
“轉型升級是傳統商業破解困境的必由之路。”磐基名品中心總經理劉運廣坦言,從市場需求出發,磐基適時增加輕奢、大眾、餐飲、影院等業態,讓磐基成為社交平臺,成為多元的公共空間。
磐基名品中心的轉型升級,是思明區發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生動范本。結合區情實際,思明區找準目標,圍繞“高、新、特”產業發展方向,開拓了以總部經濟為引擎,以金融、商貿、旅游、會展、文創、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為主導的“1+6”現代產業體系,聚焦創新驅動、項目帶動,努力實現速度、結構、質量和效益的有機統一,讓經濟“馬車”得以行穩致遠。
專家觀察: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郭其友長期關注思明區的發展。身兼思明區政協特邀研究員,郭其友還經常參與思明區重點課題調研。
“要充分發揮思明區的區位優勢、比較優勢和基礎優勢,摒棄生產制造等不適合區域發展的產業以及產業價值鏈低端環節,以現代服務業為龍頭,向價值鏈高端升級邁進,推動產業進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軌道,實現產業結構全面優化、產業水平持續提升、服務帶動功能明顯增強,為建設‘幸福思明’提供有力產業支撐。”郭其友建議道。
城市轉型
精雕細琢國際化現代化城區
鏡頭:每天上午,住在廈大附近的廈門市委黨校副教授岳世平喜歡沿著環島路木棧道,一邊散步一邊欣賞海景。近段時間,黃厝的溪頭下引起了岳世平的關注。
“小而精致”——溪頭下給岳世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積只有0.13平方公里的溪頭下,每年吸引著2萬-3萬對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拍攝婚紗和寫真。8月初,首屆全國婚紗旅拍攝影大賽在這里舉行。
風光旖旎的環島路沿線,還有一個人氣極旺的“中國最文藝漁村”曾厝垵。岳世平這樣形容,“兩者遙相呼應、相互幫襯,給環島路一帶的人文景觀增添了一道亮麗的品牌。”
“沉淀于大街小巷的一屋一檐、一草一木,無不帶著清潔、優雅、文明的氣息。”這是岳世平對思明區的評價與感受。
專家觀察:在岳世平看來,“思明區已經探索出了一條卓爾不群的城區治理、轉型升級之路。”在城中村打造“小而精”的特色村落;在老城區有序推進有機更新,讓老城區既留住“鄉愁”,又改善環境;針對三舊廠房,打造極具創意的空間。
堅持國際化現代化城區標準、百姓富與生態美有機統一,推動城區發展向功能完善和品質提升轉變——對于城區的發展,思明區向來對自己有著高要求。空氣環境優良率保持全市領先;環島路、筼筜湖綜合治理成效顯著;“兩違”、“四車”專項整治、推行“沖洗模式”實現全域保潔……城市轉型升級的生態“密碼”,就在居民身邊,讓你看得見、摸得著。
社會轉型
社會治理創舉榮獲國家大獎
鏡頭:大元路27號的老字號“芋包王”,正在趕工裝修。再過一個月,這里將變身“閩南茶樓”。說起店面的升級改造,老板王志杰夫妻發自內心地感恩,“正是因為有了思明區的社區參與式治理工作坊,請來專業的設計師幫我們設計,才能讓我們的想法變成現實。”
老劇場文化公園及大元路是思明區鷺江街道工作坊的試點。見證老劇場文化公園的成功改造,大元路的商家們也積極主動,想要借由工作坊,讓破舊店面重獲新生。
專家觀察:為何工作坊會產生這么大的影響力?參與過老劇場文化公園工作坊和鼓浪嶼工作坊的華僑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費迎慶深有感觸,“工作坊提高了居民的參與意識,并指導居民做出正確的改造方向及方法,有利于社會治理和舊城改造的順利進行。通過工作坊,政府、第三方、商家、居民等多元主體一起參與、協商共治,進而構建社區治理的長效機制。”
創新求進,贏得榮譽。社區參與式治理工作坊這一基層治理的一大創舉,在今年6月獲得“2015年度中國社區治理十大創新成果”,這是福建省年度唯一的獲獎項目。
讓社會更穩定、群眾更幸福。在思明區不斷加快的社會轉型中,有一個幸福的數據始終不變:將財政總支出的70%以上投入民生。一項項實實在在的惠民舉措生動解析著幸福思明的“密碼”——把最好的資源留給群眾,越來越多的思明人真切地感受到“幸福是具體的。”
【亮彩數字】
財政第一
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達到1056億元;財政總收入接近200億元,達到196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萬元。今年1-8月份,完成財政總收入148.97億元,比增8.25%;完成地方級財政收入86.74億元,比增9.26%,總量均位居全省各縣(市、區)第一。
三產發達
2015年接待國內外游客突破4300萬人次,稅收億元樓達22幢,第三產業占比達86.74%,現代服務業稅收占比達63.34%。
綠化提升
近五年來,完善提升歷史文化濱海綠道等15條健身道,新增社區街心公園59個、園林綠地65公頃,綠化覆蓋率位居全省前列。
惠民利民
推出近千個“以獎代補”項目,建成7個街道級家庭綜合服務中心、6個社區書院;建成45個社區健康小屋、率先全市啟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試點、增設社區公園、全省首創社區矯正司法警務室。
幸福來敲門小區換新顏
【百姓講述】
“小區門口增設道閘,外來車輛不能隨便進入,小區秩序變得多好啊。”“看,裝上監控探頭,住得更安心了。”……湖濱南路18號之三小區的值班室里,林翠瓊、陳碧榕等四位居民圍坐一起,興奮地細數著小區改造后的變化。如此熱鬧的場景,最近常出現。
6月10日進場施工,9月2日正式完工,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讓上世紀八十年代建成的湖濱南路18號之三小區“脫胎換骨”。小區共1棟3梯49戶,是原廈門紙箔廠的職工宿舍。在這里住了26年的陳碧榕以前連走路都怕摔倒,如今高低不平的石板路面平整后,讓她長舒了一口氣。雨污、燃氣管道的重新鋪設更讓居民點贊。
陳碧榕感慨道,“老舊小區改造真是一件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真真切切讓居民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變化。”這樣的美麗“蝶變”也讓居民格外珍惜,小區居民自治小組組長林翠瓊和成員們義務管理起小區。
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點項目,思明區今年計劃完成的71個老舊小區改造提升項目正全力推進。目前,不少項目已在收尾階段,在居民群眾的主動參與下,其他項目進展順利。
在開展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作中,思明區以為民惠民為出發點,重點解決建筑破損、市政設施不完善等居民迫切解決的問題。從平整路面,到安裝防盜門;從更換雨污管道,到鋪設燃氣管道……一項項務實的舉措,讓這些失去光彩的老舊小區重煥“青春活力”,越來越多的思明人感受到了“幸福來敲門”的喜悅。
在思明區看來,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作是推動幸福思明建設邁向新階段的具體抓手。思明區將全力抓好落實,持續提升居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