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滄街道工作人員將老人從危房中轉移出來。(顏毅雄攝)
廈門日報訊 (本報記者 楊繼祥 通訊員黃旋旋)15日凌晨,1949年以來閩南最大臺風正面襲擊廈門。海滄區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將確保人員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采取“早、跑、躲”的戰術,從陸地和海面上共成功轉移11000多人,全區實現了人員零傷亡。
【早】
首張指揮圖
為防汛裝上“千里眼”
海滄區之所以能夠交出人員“零傷亡”的“答卷”,很重要的一點,得力于在全市率先出爐了《海滄區防汛要素分布圖》,給防汛工作裝上“千里眼”,讓指揮部對全區防汛要素做到心中有數,能夠及時準確響應,并采取最佳應對措施。
日前,記者來到海滄區防汛指揮部,從該防汛要素分布圖上看到,全區25支搶險隊伍,2個區級搶險物資倉庫、4個街道搶險物資倉庫、38個物資存放點,67個避災點等要素,標得清清楚楚,讓人一目了然。
區防汛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分布圖除了區防汛指揮部,各街道及成員單位也各有一份,它類似一份作戰指揮圖,為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統一指揮、就近協調、統籌力量、就近轉移,提供有力依據和參考。事實證明,在這次“實戰”中,這張圖發揮了較大的作用。
早計劃、早部署、早安排。區領導親自部署、坐鎮街道指導。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連續幾晚多次召開專題會議會商、部署防御臺風工作,并帶隊到各街道重點防御部位檢查。
與此同時,海滄區組織成立了五個工作組,由區領導帶隊,深入到各街道、村居及工業園區,指導開展防抗臺風工作。
在區委、區政府的有力領導下,各街道、村居積極落實各項部署措施,并開展自救互救工作,一級一級有序開展防御臺風的工作。
宣傳發動,讓群眾充分知曉此次臺風的危害性。全區通過村村響發布防臺風有關信息,通過三大運營商發送防臺短信超過百萬條,覆蓋全區。公布應急電話96180,方便群眾報警。
【跑】
成功轉移
一萬多名隱患點人員
區委、區政府將確保人員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為此專門發布了指揮長令,提出要實施“跑”的戰術,將轉移安置人員作為此次防抗臺風的首要工作,確保萬無一失。
14日晚,海滄街道溫厝社區兩委干部開著自己的車子,在轄區山間尋找種植戶,通過苦口婆心地勸導,連夜轉移了63名住在臨時搭棚的群眾。次日,這些群眾回家一看,棚子都沒了,驚出了一身冷汗。回去后紛紛向村干部表示感謝。一位四川籍的菜農拉住村干部的手說,“幸虧你們把我拉下來,要不然,可能躲不過這一劫。”
“鈴、鈴、鈴……”15日凌晨3點半,臺風剛登陸不久,狂風驟雨,氣勢駭人。海滄囷瑤村值班室傳來一陣急促的電話聲,值班人員顏毅雄馬上接起電話,“我家淹水了,兩位七八十歲的老人行動不便,快來救我們。”電話那頭村民林文福著急地說。顏毅雄和另一值班人員林志遠迅速穿上雨衣、雨鞋,頂著狂風暴雨來到林文福家。
室內水深將近一米,還在不斷灌入屋內。顏毅雄和林志遠立刻背起兩位老人,將他們一家轉移到安全地帶。事后,林文福握住顏毅雄和林志遠的手激動地說:“要不是你們,今天我們一家都不知道在哪兒了。”
14日晚,東孚街道組織村居在排查過程中,發現蕓美村29名被勸返的村民再次下到魚塘。面對狂風暴雨,東孚街道迅速聯合應急力量趕到現場,將擔心養殖魚蝦受損的29名漁民全部安全轉移。
在人員轉移第一階段,海滄區嚴格按照省市要求組織對海面作業、危房、低洼地帶、山上、在建民房的群眾進行轉移,共轉移陸上人員10022人。146艘船只全部進港,船上292名人員全部上岸。
【躲】
拉網排查
工地值班人員全部轉移
“躲”,在海滄區決策者看來,強臺風來襲,咱們“惹不起還躲得起”,包括工地值班人員也要全部轉移,除非救人,所有應急隊伍不準出動。
在第一階段對1萬多名群眾成功轉移后,根據檢查情況,海滄區委主要領導進一步提出,要把外來人口、山上種植養殖戶、工棚戶一并納入屬地管理,開展拉網式排查,通過街道和村居干部的努力,這1000多人在臺風來臨之前全部成功轉移。
14日晚上12時,隨著臺風臨近,雨勢漸大,海滄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張成勇帶領街道干部在再次排查時發現,廈門海滄貨運通道A標項目部13名人員還住在一處活動板房內,狂風呼嘯,大雨傾盆,鐵皮屋隨時有可能被刮走,太危險了。張成勇經過反復溝通,將13名工人連夜安全轉移到古樓農場,并給大家送來了水和泡面,保障工人們吃住。
臺風過后,看到連根拔起的大樹和坍塌的活動板房,該項目部黨工委書記冷文勇仍心有余悸,“多虧了海滄街道、古樓農場,兄弟們才安全躲過這場災難,真是太感謝他們了。”
據了解,海滄區目前在建工地200多個,居全市各區之首。此次臺風來襲,雖工地圍擋倒塌7萬多米,外腳手架損壞1.2萬多平方米,活動房垮塌1200多間,但沒有發生一起人員傷亡。一些工地負責人感慨地說,幸虧大家提前“躲”起來了。
當前,全區上下正按照省市部署,堅持“先生活后生產”的原則,科學務實謀劃、集中精力推進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確保以最快速度、最短時間讓百姓正常生活、企業正常生產,全面恢復良好經濟社會發展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