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嚴重積水路面,救護車也待人來“救”
東南網9月2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李方芳)距“莫蘭蒂”襲廈已經過去了十多天,但在廈門人記憶中,15級強風來過的印記依舊讓人心驚膽戰。“那天晚上,我們的應急機動隊伍全部上陣,一天接到了3876個求救電話,那種焦慮,真不知道我是怎么熬過來的!”120指揮調度中心的工作人員小蔡心有余悸地說。
在這次七十年未有的臺風天中,廈門各醫院共收治病人391人,而一線急救人員也輕傷5人。
求救無車 醫生電話“遙控”家屬接生
臺風之夜,凌晨3點12分,沒被臺風吵醒的周先生被太太搖醒了:“肚子疼,好像要生了。”周先生和周太太已有一個4歲大的孩子,這是二胎,預產期原本是在5天之后,但是看起來孩子想要提前出來了。
他拿起外套想下樓開車送妻子去醫院——門被風頂住,根本打不開,才開一條縫,風讓人呼吸一窒。
看著妻子發白的臉,他拿起電話撥打了120。占線、占線,終于打通電話之后,120的接線員告訴他,所有的救護車都已經派出去搶救,而且因為極端天氣,救護車可能無法及時到達。
“我當時嚇得拿著電話的手一直發抖,那個接線員就安慰我,讓我別緊張,說她讓婦產科醫生給我打電話。”果然沒一會兒,電話來了,“醫生問了我老婆的情況,然后指導我該怎么做”。周先生按照醫生的話,讓妻子平躺,讓她深呼吸……“醫生語速很快,但聽起來很鎮定,我也就冷靜了下來,沒那么慌了。”
半個小時后,孩子在家順利出生,產婦和嬰兒情況穩定。周先生高興極了。
他不知道,那晚,120急救中心1小時的接警量頂過平時1天24小時接警量,從15日零點至16日中午12點,急救中心共接到求救電話3876次,接入處置求助電話1691次,調派救護車401次。平均一小時有107個求助電話,所有調度員的嗓子都啞了。
急救沒轍 35部急救車報廢5部
電話這頭,是調度員安慰的話語;電話那頭,是求救者的恐懼和無助。
15日凌晨3:48,120急救中心接到求助電話,蘇達輝醫生、護士劉冰以及司機在接警之后趕去前埔北區救助一外傷患者。疾風驟雨之中,他們嘗試了三條路,卻都被倒伏的行道樹阻擋,好不容易開到蓮前路段,積水越來越多。他們開的急救車,是由國產面包車改裝的,底盤不夠高。“不好,水太深,車熄火了!”車窗外,鐵皮、樹枝、廣告牌漫天飛舞,水位也越來越高,他們只能棄車自救。打開車門,積水一下全涌了進來。蘇醫生和司機試探著下水,竟有1米多高。醫護駕三人小組互相扶持著,深一腳淺一腳地慢慢挪到路邊的一幢建筑物里躲避狂風。
在那個臺風之夜,35部急救車幾乎每一輛都遭遇不同的損害,車胎扎破、涉水拋錨、車窗震碎……直接導致其中5部急救車報廢。
不懂自救 20家庭僅一戶常備應急包
恣意肆虐的“莫蘭蒂”給廈門帶來的傷害還未完全平復,下一個臺風已經在路上了。但導報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市民對相應的防災減災意識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那天夜里我忘了把陽臺的衣架收進來,風一直撞擊玻璃門,我就頂風出去把衣架拿下來,結果被倒下來的花盆割破了手。”家住蔡塘的小何說,幸虧家里常備應急包,里面有止血消炎藥品,還有繃帶等,他自己處理好了傷口,等到第二天再去醫院檢查。“以前單位組織過急救培訓,我看到紅十字介紹過應急包,里面有急救藥品、手電、工具刀還有應急食品,當時就依樣畫葫蘆準備了一個,沒想到危急時刻真能派上用場!”
當下一次類似的天災來臨,市民們會更懂得怎么互救自救嗎?
導報記者通過在蓮花路口隨機采訪與電話采訪的方式,對20個廈門家庭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接受過急救、包扎、自救培訓的只有兩人,常備有家庭應急包的只有一戶。“急救的方法平時有看過,但是沒記全,有個模糊的印象,應該不會那么倒霉就受傷了?”一位市民如此回答,“急救包倒是不錯,但很多東西放久就過期了,那么強的臺風一百年估計也就來一回,沒必要準備吧?”
拿什么保護生命?
增加急救車和急救人員
“原則上,急救車的配置標準是不低于每5萬人口一輛救護車。按照廈門目前的人口來計算,廈門需要80輛救護車,但目前承擔急救任務的車輛只有35輛,平時都捉襟見肘,在非常時期就更是遠遠滿足不了需求。”120急救中心吳啟鋒主任說。“車少,就難以滿足需求。這次臺風夜,我們只能重點保障危急重癥出車救援,對不是急重病人進行解釋,安撫并指導病人進行自救自助,分流救治。”吳啟鋒說,他們也在思考,要如何為以后的抗臺抗災提供更強勁的底氣和信心?“廈門市衛生計生委已連續幾年提出要增加救護車的購置,但因為這屬公共車輛管理范疇,需要財政部門、機關事務管理部門等的支持。去年的預算批準了,預計本月底,有5部進口的專業急救車輛可投入使用。”
另外,一線救護人員也需增加20%-30%,才能滿足急救需求。“急救中心需三班倒24小時在線,所以年輕人越來越少選擇到急救中心工作,希望有關部門能考慮到城市需求,出臺一些政策留住、吸引醫護人員。”吳主任表示。
市民應學習急救技能
“市民的急救知識還是比較匱乏的,這次臺風中急診,外傷患者最多,占整個就診人數的81%。其中,一位大腳趾受傷的市民是因為赤腳走在公路而被碎玻璃劃傷。”廈門紅十字工作人員告訴導報記者,目前市民接受過安全自護教育的比例不高,許多人連傷口都不會處理。
紅十字工作人員建議,市民應在平日里掌握自救互救知識和技能,讓大人從小教給孩子,把急救意識、生命安全常識快速而廣泛地傳遞給更多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