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名送餐員既不戴頭盔,又一邊騎車一邊看手機。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王玉婷 房舒 圖/記者 張奇輝 見習記者林銘鴻)手機一握,箱子一背,電動車一跨,送餐小哥就開啟了每天的送餐之旅。他們爭分奪秒闖紅燈、逆行、超速、“飛”上機動車道;他們“一心二用”,隔一會兒就低頭看看手機……當問起送餐小哥是否考慮過交通安全時,他們都會拍著胸脯說,“我車技好,不怕!”
日前,記者蹲守在島內餐館聚集地,觀察這群“風馳電掣”的送餐大軍,用案例告訴你,他們“自信”的背后藏著的安全隱患。
【鏡頭一】 直接橫穿馬路
從松柏中學到嶼后南里400多米的路段兩旁,開了近20家餐飲店。中午快11點時,記者來到這里,美團、餓了么、百度等外賣平臺的送餐員已聚集在餐飲店門口,隨時準備出發。
“您有新訂單了!”語音播報一響,一身黃色裝備的美團送餐員就跑進路邊一家快餐店,兩三分鐘的工夫,再出來時,他兩手各提三份快餐,放在身后的送餐箱里,跨上電動車,直接橫穿馬路,在機動車道上穿梭。
在記者觀察的半小時內,不斷有各平臺送餐員在路上“見縫插針”,有的送完一單接下一單時,索性將電動車停靠在機動車道上,之后一路小跑去取餐。
【鏡頭二】 瞅空隙闖紅燈
到了中午1點,送餐員仍在忙活著,趕在午餐高峰期結束時,多送幾單。
在呂厝附近觀察了半小時,記者發現中午的電動車、摩托車大軍中,送餐員占了近一半。各個方向路段上送外賣的電動車接踵而來,一分鐘內就駛過十幾輛,車速大都趕超機動車。不少送餐員一路騎行,一路低頭看訂單,有的甚至無視紅綠燈的存在,一看路口沒有車,就瞅準空隙,加速通過。
【鏡頭三】 沒戴頭盔顛簸而過
晚上6點多,天色漸漸黑下來,送餐員仍穿行在大街小巷。
在檳榔路口附近,記者看到一個四十多歲的送餐員,身上并沒有穿任何商家的制服,架在電動車背后的送餐箱也只是個普通的塑料筐。這個送餐員不僅車后的筐子里裝滿外賣,車把上也掛了幾份,更夸張的是,胸前還抱著一個半米長寬的箱子,沒戴頭盔,腳穿拖鞋,顛簸著一閃而過。
【說法】
送餐員:超時要扣錢只好搶時間
危險是顯而易見的,但在采訪中,不少送餐員向記者透露,送餐一旦遲了,這單就白跑了,只能爭分奪秒搶時間。
一名蜂鳥配送的送餐員告訴記者,“我們都是早上10點,趕在訂餐高峰期前出來接單,雖然配送范圍都在一兩公里內,但剛干的時候,因為路不熟,超過1小時還沒送到,被扣了錢。”
一名美團外賣送餐員稱,因為一次要送五六家,只要第一單耽誤,之后的幾單都會受影響,“我們拼命跑,每天可以接二三十單,每單6元,只有爭分奪秒地趕,一個月才能拿到三四千。”
【記者手記】
安全守法是前提
當你每天饑腸轆轆望眼欲穿時,送餐員也馬不停蹄地狂奔在路上。各大外賣平臺競爭的同時,這些送餐員面臨越來越多的尷尬和危險。
好的服務一定要建立在安全守法的前提下。送餐員自身應重視交通安全問題,各大外賣平臺也應想辦法規范送餐員的騎行行為,負起安全教育等責任。
送餐背后的運作機制,也存在諸多不安全因素。各公司在培訓、管理、考核環節,對專職和兼職送餐員應采取同一標準,做好實效培訓與實時監督。只有這樣,外賣送餐這個行業才能更長久的存在,發展得更好。
【鏈接】
出了事故誰負責?
送餐員工作路上隱患重重,萬一出了事故,由誰來負責?
餓了么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餓了么物流配送人員的用工形式有四種,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四種不同用工形式的員工均可根據相應的保險方案,得到理賠。
有負責的,也有不管的。在蜂鳥眾包的配送協議中,這樣寫道,“用戶與配送平臺并非勞動、勞務、雇傭關系。用戶應當自行或委托配送平臺購買商業保險,并自行承擔履行配送義務過程中的意外事故或責任事故的責任及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