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奴(左)欣然看《廈門日報》。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年月 圖/記者 鄭曉東姚凡)昨晨,臺灣詞壇泰斗莊奴在重慶去世。這位常被譽為“與時間賽跑的老人”,在95歲時跑進了天堂。送他走的是小他23歲的第二任妻子、重慶女子鄒麟。“你就是我的手杖,生活里不可離開的手杖……”莊奴人生中專門為一名女子賦歌贊美的對象就是她。而今,已升天堂的莊奴還需要手杖嗎?愛他的人們祈禱他從此病痛全無但詞作不斷。盡管他一生創作了3000多首歌曲,但聽眾的耳朵還是不滿足。
世紀詞人駕鶴西去,留給兩岸歌迷無限追憶。莊奴有生之年,與廈門、與廈門日報結緣甚深,特別是在去世前的十幾年里,數次流連忘返于美麗鷺島,并在本報讀者節上與讀者互動甚歡;也曾情之所至為廈門創作了《一個月亮》等膾炙人口的歌曲,其晚年作品多次授權廈門日報獨家首發。
莊奴走了,但甜蜜蜜的回憶還在繼續。
廈門是莊奴晚年創作的豐收田
“我把月光當紙,把情感寫在了紙上”
11年前,2005年的中秋夜。電瓶車載著這位曾創作了3000多首歌曲的老人行進在鼓浪嶼的黃昏小巷中。他遙望海面,對陪伴一旁的本報記者說:“人生難得幾回醉,你看,月亮還沒上來,我卻先醉了!”老人曾于2003年秋天第一次來過鼓浪嶼,但那時只是匆匆而過,像這樣趁著夜色來到海上花園還是第一次。
月色里,莊奴突然有點黯然,他想起了鄧麗君。“她一直想回大陸為歌迷演唱,可惜一直沒能如愿……”
“我把月光當紙,把情感寫在了紙上。”神傷之余,莊奴對著本報記者朗誦起一首新歌詞,“廈門一個月亮,金門一個月亮,兩地舉首遙望,同是一個月亮……”
《一個月亮》這首歌,就這樣誕生在了鼓浪嶼上。廈門是莊奴晚年創作的豐收田,一景一物一人,都可能是他創作的源泉,比如,他曾把劉麗的故事寫成歌詞《中國最美的洗腳妹》。連寫外地的詞也是在廈門時靈感突發、噴薄而出的。2006年底,他應邀前往漳州參加花博會,途經廈門,下榻位于輪渡的廈成花園,那晚,他為花博會題詞:兩岸花會人賽花,花開似錦花傲人。
昨日,曾于11年前站在碼頭迎接莊奴夫婦登上鼓浪嶼的廈門人葉先生,聽到莊奴去世的消息,有些傷感,他還記得,那個中秋夜,莊奴在月光里對他說:“給我留張辦公桌吧,我想到這兒來辦公。”
兩次參加本報讀者節 與粉絲互動
“廈門日報,文美圖美海燕美!”
莊奴在讀者節上與本報記者親切交談。
莊奴來到讀者節,本報記者陪伴。
莊奴與讀者節結緣于2003年。當年的10月18日下午,身著深藍色唐裝和淺藍色牛仔褲的莊奴出現在讀者節上,當有讀者知道面前的老先生就是《何日君再來》、《甜蜜蜜》的詞作者時,有些不相信,又趕緊掏出本子和筆,請莊奴題詞、簽名留念。昨日,曾于13年前陪同莊奴前來讀者節的楊曦冬憶起當年的情景,他說:“那天,老師非常高興、精神煥發。”楊曦冬是莊奴的學生兼經紀人。
2006年10月,莊奴又一次來到讀者節。這一次,他早早就到,參加的時間更長,所見到的熱鬧情景超過了他上次來的見聞,“老師繞了全場,在很多攤位駐足,覺得讀者節辦得很有趣味!”第二次陪他到讀者節的楊曦冬還記得老師頻頻豎起大拇指。當然,比起三年前,莊奴被更快地認出來,也更多地簽名、題詞,但他不厭其煩。楊曦冬說,2005年和2006年,莊奴都曾長時間居住廈門,讀者也從廈門日報上更多地了解了他。
這期間,莊奴多次把他創作的歌詞,如《問明月》、《一個月亮》等授權廈門日報獨家首發。2006年11月的一天,當從臺北飛抵廈門,在機場看到廈門日報文學副刊“海燕”,莊奴便用微顫的手捧起報紙,贊嘆道:“文美、圖美、海燕美!”
生在北京去了臺灣 歸根重慶
“《還鄉》比《小城故事》還好!”
昨晨6時,莊奴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去世。一直陪伴照顧他的老伴鄒麟感到有些突然,“本想過兩天拔管后回家。”莊奴曾在20多年前中風,在鄒麟的悉心照料下,完全康復;但去年摔了一跤,又因今年1月份回臺灣,往返兩岸,較為奔波,身體愈發虛弱,后來,又患腦萎縮,聽力已基本喪失,去世前已陷入昏迷。“但沒想到會走得這么快!”常常如照顧孩子一般照顧莊奴二十多年的鄒麟一時接受不了,“不過,所幸如他所愿,葉落歸根。”
莊奴出生于北京,1949年去了臺灣,但葉落歸根是他幾十年不變的心愿。他的許多歌曲都表達了思鄉的情懷。僅2006年,他除了創作《問明月》外,還有《月光柬》、《回家團圓》和《還鄉》。他曾對本報記者說:“其中我最滿意的是《還鄉》,這首歌取材于賀知章的詩歌,情真意切。我甚至覺得它比《小城故事》還好!”
“少小離家老大回……”多年前,莊奴曾在廈門哼唱這首歌。而今,人走,歌在。
【往事】
經紀人楊曦冬:莊奴在廈有兩個第一次
記者黃小芳
知名音樂策劃人、莊奴的經紀人楊曦冬昨日在香港通過電話接受了本報獨家專訪。楊曦冬這樣形容莊奴:一手好詞傳千古,兩袖清風寄往生。
多次來廈門采風創作
楊曦冬回憶,2003年,莊奴來廈門采風,見鼓浪石一塊巖石上竟然長著一棵樹,被樹木的頑強所震撼,創作《鼓浪石上一棵樹》。
2005年,又到中秋,莊奴參加完央視中秋晚會的錄制,從北京飛廈門,想到一水之隔的金門,有感而發,寫下了后來流傳于海峽兩岸的《兩個門兒門對門》:“福建有個門,門兒叫廈門,臺灣有個門,門兒叫金門,福建臺灣一水隔,兩個門兒門對門。”
2010年廈門舉辦“十億個掌聲——永遠的鄧麗君金曲音樂會”,莊奴飽含對廈門的深情,創作了《廈門海上樂園》。
莊奴在廈門,還有兩個“第一次”。楊曦冬說,2005年中秋,莊奴在鼓浪嶼,第一次博了餅,特別開心,哪怕只得了個一秀,也開懷大笑;次年,莊奴帶著作品《問明月》和《還鄉》來廈門環島路、坂頭水庫等地取景拍攝MV,又第一次在自己的作品中出了鏡。
在廈“拜師學藝”傳佳話
莊奴謙遜,不拿大。楊曦冬說,莊奴晚年給他打電話時,還稱“咱哥倆”。
這一點,本報記者藍碧霞也記憶深刻。莊奴91歲那年到廈門文化藝術中心參觀琴坊,虛心向琴師請教古琴知識,并在琴師指點下撥弄琴弦。完了,莊奴跟小他60歲的“80后”琴師說,今天你教了我這么多,你也是我的老師了,還合掌作揖感謝——莊奴廈門“拜師學藝”,遂成佳話。
【印象】
世紀詞人快樂頑童
記者年月
本報記者年月(左)采訪莊奴(中)。
莊奴先生,本名王景羲,為何又取名莊奴呢?
有一次,在漳州長泰的鄉村里,我們把餐桌抬到露臺,吃起農家菜。吃著吃著,莊奴先生突然抬起頭,仰望長空,心滿意足地發出一聲感嘆:“我們吃的是天地大餐啊!”這一天,他告訴我們“莊奴”的來歷:“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喜歡大自然,喜歡當農夫,只想長年累月耕好一畝三分地。”
我前后采訪報道莊奴先生5次,而事實上,我與他的相識,還在我當記者之前,因為文字而結緣于我的家鄉龍海的石碼鎮。13年前的那個晚上,我們把老先生安排在當地最好的一家賓館的最好的房間,當聽說“這個房間省長住過”,他便答:“可我連村長也沒當過,太浪費了,太浪費了。”
13年來,我和先生一起走過許多田埂,一起嘗過許多美食,一起聽過許多歌曲,一起讀過許多文章。有個中秋節,我們一起在鼓浪嶼吃晚餐,他見到土筍凍和面線糊,便說:“早知道,我就不在飛機上吃了。”這句話他說得惋惜無比,而且連說三遍,像個貪吃的孩子。
我見過他歌,見過他笑,也見過他哭,但唯獨不曾見他怒。他是一個可以讓我們內心感到平和的人。而他隨時隨地可能脫口而出的詩詞,又常常令我驚嘆,有時候,他輕描淡寫講出的一句話,在我聽來,卻是可咀嚼可回味的。我們一起聽他的學生秋玲唱歌,“秋玲一唱歌,就有男士拿相機照她。先生們,歌是我寫的,你們怎么不照我呢?”這類簡單而有味道的話,我時時聽到,受益無窮。
常有人疑惑,鄧麗君唱的大部分歌都是莊奴先生寫的,為什么他倆只見一面?我也曾無知地問他這個問題,他答:“我不可能去跟歌星見面,如果總是與他們見面,我就不可能寫出3000多首歌。莊奴沒有架子,但莊奴沒有時間。”
寫了這么多歌,莊奴生前在臺灣依然只是租房住,“人人以為我是大富翁,其實我只是個窮光蛋。但寫歌,快樂無比!”莊奴笑呵呵地說。
【人物】
作品超3000首
鄧麗君經典作品 多出自莊奴之手
莊奴原名王景羲,1921年出生于北京。1949年到臺灣后,莊奴先在報社做記者和編輯,閑暇時寫的《綠島小夜曲》一夜成名,他開始正式寫歌。
《小城故事》、《甜蜜蜜》、《又見炊煙》、《壟上行》、《踏浪》、《風從哪里來》、《冬天里的一把火》……莊奴創作了不同風格的歌詞3000多首。鄧麗君大半的經典作品都出自莊奴之手。 1992年,莊奴與重慶居民鄒麟結婚,經常往返兩岸。(據新華社電)
【鏈接】
捧紅了鄧麗君,還為廈門寫歌
“詞壇泰斗”莊奴昨逝世,留下《甜蜜蜜》《小城故事》等三千多首佳作
中國華語歌曲“詞壇泰斗”莊奴,于昨天6時11分在重慶與世長辭,享年95歲。記者陳理杰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 陳小斌圖片記者陳理杰)當年,鄧麗君說過,沒有莊奴就沒有鄧麗君;莊奴也說,沒有鄧麗君就沒有莊奴。1995年,鄧麗君走了,昨天,莊奴也走了。
莊奴是中國華語歌曲“詞壇泰斗”,于昨天6時11分在重慶與世長辭,享年95歲。10月15日上午9時30分,莊奴老先生的人生告別會,將在重慶舉行。
莊奴,原名王景羲,后感懷于宋朝詩人晁補之《視田五首贈八弟無斁》有“莊奴不入租,報我田久荒”,他便以“莊奴”為筆名。他曾說:“莊奴用鋤頭耕種,我用筆寫詞,都是為他人作嫁衣。”
莊奴當過記者和編輯,演過話劇,并以流行歌曲創作彰顯盛名。6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他創作出三千余首膾炙人口的歌詞,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老歌,都是出自他手,如《小城故事》《壟上行》《甜蜜蜜》《冬天里的一把火》等,可以說,鄧麗君的大多數經典作品都是出自他手。他與喬羽、黃霑并稱“詞壇三杰”。
莊奴老先生與廈門也有深深情緣,是廈門的老朋友。他愛吃廈門的蚵仔煎、土筍凍,感慨廈門美景如人間天堂,曾在廈門取經拍攝MV。他還為廈門而創作作品《廈門海上樂園》,為南普陀寺創作作品《五老峰下南普陀》。2003年,他還參加了廈門日報社讀者節,與記者親切交談。可以說,廈門這片土地,留下了不少他的足跡……
一次相遇結緣于音樂禪
昨天上午,南普陀寺正興法師收到朋友發來的消息:莊奴老師今晨辭世。正興法師遂與莊老夫人通話,證實了這個消息。
正興法師回憶,而就在上個月,他還與莊老夫人通話,得知莊奴老先生健康情況日趨下降。“今日,老師已遠走,深表哀思!”
正興法師與莊奴老先生相識于2003年11月。當時,正興法師的朋友楊曦冬先生說:“莊奴老師要來南普陀寺禮佛,請你接待一下”。見到莊奴老先生,正興法師感覺很親切,話語不多,謙和慈祥,“這跟我見到喬羽老師時是同樣的感覺,巧合的是,他們倆是忘年之交”。
期間,莊奴老先生跟正興法師談了很多歌詞創作的技巧,他還為臺灣慈濟功德會寫了七十多首慈善歌曲。“與他對話,是件很輕松很愉快的事,他一直都是笑口常開,聲音輕輕的。”正興法師如是說。莊奴離開廈門前,他說:“正興法師,與您結緣于音樂禪。”
“五老峰下南普陀,千年古剎萬年佛,佛教圣地負盛名,善男信女進香火……”,不久后,莊奴老先生為南普陀寺寫了一首歌詞《五老峰下南普陀》。正興法師說:“他筆下流淌出多少佳詞麗句,感染著每位有緣人。”
一本《唐詩宋詞》一帶三十年
聽聞莊奴老先生逝世的消息,廈門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原所長徐學也感到傷感和可惜。
“莊奴老先生的古典文學修養很好,一本《唐詩宋詞》他隨身攜帶,一帶就是三十多年。他善于把古典詩詞與流行歌曲的特點相結合,寫出經典的詞,涉及兒歌、廣告歌乃至佛教歌曲。”徐學說,“莊奴老先生著迷于文化氛圍濃厚的閩南地區,他說閩南地區孔廟很多,他很希望能到孔廟,當孔夫子的弟子。出于這份著迷,他曾為閩南地區捐資助學。”
徐學認為,莊奴老先生的一生很了不起,是一位與時間賽跑的老人。在他家里,幾十年來都掛著一副對聯用于自勉,對聯為:和時間賽跑的人,圓慈悲為懷的心。“他的離去,是華語詞壇的一大損失。”
一些作品深情為廈而作
正興法師所提及的楊曦冬,是一名知名音樂策劃人,也是莊奴老先生的經紀人。
楊曦冬告訴晨報記者,在大陸地區,除了重慶外,莊奴來福建的次數最多,來過廈門很多次。“他對廈門,有著很深厚的感情。”
據楊曦冬回憶,1997年,莊奴經過建成的白鷺洲西公園和音樂噴泉時,他發出“真是人間天堂”的贊嘆;當年,他曾在參觀建設中的園博苑后,情不自禁地吟出詩句:藍天連著碧海/海連著天/海天擁抱著園博苑/園中的大島小島多么快樂……
2005年9月18日,莊奴參加完當年央視中秋晚會錄制后,搭乘飛機從北京趕來廈門。在飛機降落廈門時,他想到了一水相隔的金門,有感而發,即興創作《兩個門兒門對門》作品,廣為流傳。那天,他在鼓浪嶼上度過了生命中的第83個中秋節。他愛吃蚵仔煎、面線糊、土筍凍,他沉醉于鼓浪嶼上的美景,他躺在酒店沙發上,感慨地說:“人生難得幾回醉,你看,月亮還沒上來,我卻先醉了!”他還在鼓浪嶼上參加了博餅。
2006年,莊奴帶著他的作品《問明月》和《還鄉》,到廈門環島路、坂頭水庫等地取景拍攝MV。“這兩部MV還曾在當年的央視播出。”楊曦冬說。
2010年1月27日,“十億個掌聲———永遠的鄧麗君金曲音樂會”在廈門舉行,莊奴老先生飽含著對廈門的一片情深,創作了歌詞《廈門海上樂園》,并在音樂會現場朗誦,隨后又和著《彩云追月》曲調現場演唱,那種激情和朝氣,感動了在場的觀眾。
【相關鏈接】
他為劉麗寫的歌取材于本報報道
2005年,莊奴在廈簽售新書《怎能遺忘鄧麗君》。
臘月天,飄大雪,孩子顫抖在雪地里;捐板屋,送棉衣,資助貧困的好子弟。用愛心,做公益,感動了“擔當者”齊協力。社會呀,是一家;動員呀,要有我,要有你……這是《中國的最美洗腳妹》的歌詞,是莊奴為“中國最美洗腳妹”劉麗創作的。這些歌詞完全取材于本報前身《廈門商報》當時的報道。
2010年,鄧麗君的師弟高原來大陸演出,途經廈門時,看到2010年10月12日《廈門商報》A2版《“最美洗腳妹”為募捐畫上最美句號》的報道,便把報紙帶給了身在臺灣的莊奴。莊奴看后,感觸很深,寫下了《中國的最美洗腳妹》的歌詞。
原來,莊奴一直非常關注慈善活動。他說,“最美洗腳妹”劉麗在自己非常不容易的情況下還一直做善事,這是一種非常可貴的精神,所以要寫詞歌頌她。
為了給歌詞配曲,當年,《廈門商報》向全世界作曲家以及音樂愛好者公開征曲,來自世界各地的1868名熱心作者參與了該活動。最終,20多首曲子被送到莊奴手上,由他定奪最終入選作品。2011年4月,最終結果敲定,活動圓滿結束。
劉麗告訴晨報記者,莊奴平易近人、樂觀開朗,“得知他逝世很感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