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創新 每年創造100多人就業 在鄰里看來,陳玉琴是個“女漢子”。在養魚這件事上,她創造過福建第一。她是福建省第一家引進“星洲紅魚”的養殖戶。 2004年,陳玉琴從廣西引進“星洲紅魚”進行試養。“‘星洲紅魚’是非洲鯽魚的一種,這種魚抗病性更強、市價更高,所以,我就想嘗試。” 她坦言,第一次試養,她心里也沒底。“畢竟是‘外來的和尚’,我每天都詳細記錄紅魚的生長狀況,后來發現,它很適合集美的氣候條件。”她說。 在引進新品種的同時,陳玉琴還大膽創新魚蝦混養。“通過長期養殖,我發現魚蝦混養,可以提高魚蝦的免疫力,這樣,魚蝦都不容易生病。” 2013年,陳玉琴還帶動周邊5個養殖戶開展水產健康養殖99畝,生產19800公斤水產品,實現年銷售收入達146.5萬元,年凈利潤總額89萬元,極大增加養殖戶的經濟收入,每年可為100多人提供就業崗位,實現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記者手記 簡單?不簡單! 那天約陳大姐采訪,起初,她是拒絕的。 她一直強調:我的生活很簡單。她還說:你們報紙喜歡那些有故事的人,我沒有。“我就是這么簡單,你別寫復雜了。”這是采訪結束,她還在反復叮囑的一句話。 跟她聊天你會發現,她真的是個簡單的農民,沒有浮夸,除了養魚,幾乎不聊其它。 不過,就是這么一個簡單的人,她把一件事做得很精。 在養魚這條路上,她不斷學習,克服困難,還主動去深造。從一開始的“門外漢”,到如今的“魚專家”,這里頭,就藏著陳大姐的不簡單。 在農村,很多人一輩子都在從事著農耕,很少有創新。或者說,很少人愿意主動去學習,去改變養殖、種植方式,但是,陳大姐敢打敢拼又肯學。 這就是一個起模范帶頭作用的黨員必須具備的素質。在養魚這條路上,陳大姐不僅讓自家生活好了,還帶動周邊養殖戶開展水產養殖,每年為100多人創造就業機會,這就不簡單。 |
相關閱讀:
- [ 10-13]羅江街道:電商助力計生家庭致富
- [ 10-13]羅源飛竹推“稻田養魚”:新型生態水產帶農民致富
- [ 10-12]楮坪鄉計生協會:用心服務 鋪就一條致富路
- [ 10-10]楊書春:身殘家貧志愈堅 只手托起致富夢
- [ 10-10]清流縣大力發展花卉產業 幫助貧困群眾踏上致富路
- [ 10-08]“幸福工程”促奔“致富鹿”
- [ 10-08]產業脫貧落實處 抱團發展能致富
- [ 10-02]追尋紅軍足跡 尋訪硝溝村致富帶頭人馬占仁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