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厝垵已成為廈門旅游人氣最旺的地方
東南網10月14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駱余民 林泓 吳林增/文 陸軍航吳曉平/圖)廈門是一個熱門的旅游城市,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每逢節假日,鼓浪嶼、曾厝垵、廈大、中山路等熱門景點和商圈都會出現“人山人海”的狀況。
對于游客們來廈門必去的一些景點今后的發展等,在黨代會上,十一屆市委工作報告也有提及。市委書記裴金佳在報告中說,要大力保護風景名勝、風貌建筑、歷史文化街區,強化鼓浪嶼綜合整治與保護管理,加快老舊小區和城中村改造提升,延續城市文脈,爭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廈門旅游產業如何轉型發展,也引起了黨代表們的關注和熱議。
升級 解決家庭旅館面臨的法律空白點
很多來廈門旅游的年輕人都會戀上廈門的家庭旅館。從鼓浪嶼到曾厝垵,再到環島路一帶,甚至到海滄的嵩嶼碼頭周邊,近年來涌現出來的家庭旅館越來越多。
代表李祖光是濱海街道黨工委書記,他介紹說,在濱海街道除了曾厝垵之外,塔頭、黃厝等也聚集了大量的家庭旅館,在濱海街道就有800多家的家庭旅館,但這些在規范方面都存在著空白。
“這么多家庭旅館要取締也不現實,不取締的話,怎么規范是個問題。”李祖光介紹說,像臺風來臨的時候,他們就組織對家庭旅館進行轉移,但在轉移的過程中,就發現了一些問題。
代表游文昌是思明區委書記,同時也是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黨工委書記。他說,廈門的家庭旅館發展很快,但卻面臨著法律空白點。他建議,要對家庭旅館進行規范,要讓家庭旅館形成新的業態,就有必要出臺規范制度進行規范。
大量的游客涌入曾厝垵等也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李祖光提供了一組數據,在國慶節期間共有50萬的游客涌入曾厝垵,最高峰時日游客量達到了10萬人次。李祖光說,曾厝垵已經成為廈門旅游的新地標,但是從曾厝垵到環島路的沙灘,只有一座天橋。這個唯一的通道人流量非常大,形成了安全隱患。
李祖光呼吁要防患未然,防止踩踏事件等的發生,他建議要打造曾厝垵通往海邊的第二通道,緩解擁堵問題。與此同時,李祖光還建議說,由于大量游客涌入,給環島路帶去了巨大的交通壓力,像曾厝垵一帶交通擁堵非常厲害,建議相關部門要對曾厝垵一帶的交通進行統一的編制規劃等。
在李祖光看來,環島路目前還不是很適應廈門旅游城市發展需要的要求,建議相關部門要對有關機制進一步理順以及對環島路的功能重新進行規劃等,要正視環島路的旅游功能要求,對環島路進行提升等,滿足旅游品質的需求。
轉型 鄉村特色旅游項目閩南味要更濃
代表宋淑敏認為,報告中描繪了今后廈門海陸空地鐵各方面交通便利的藍圖,應該圍繞著這一交通元素,打造鄉村特色旅游項目。“比如翔安機場建設就是一個機遇。”宋淑敏說,在大嶝島上開發民宿及高端酒店,并且注意保持美麗鄉村的特色,再加上文化遺址,這樣一來可以實現對島內旅游人群的分流。再通過吸引商業項目入駐,進一步聚集人氣。
宋淑敏說,要把機場周邊旅游配套深度開發,輔以商貿業,只要特色明顯,就有機會留宿住來廈游客,這樣地方才可以賺到錢。
對當地的海域退養漁民等,也會有更好的就業機會。宋淑敏認為,目前很多鄉村農民或漁民因為項目建設,改變了原來的生活方式,如果離開原來的地方去打工會不適應。應該通過就地發展鄉村旅游,體現當地鄉土特色,解決當地村民的就業問題,這個應該提前布局,和項目建設同步進行。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代表陳清淵的贊同。他認為,失地農民很多缺少技術含量,文化水平也普遍較低,這樣的情況下,鄉村旅游對他們是最好上手的再就業方式。
陳清淵認為,目前廈門的旅游業最缺乏的,就是民俗風情內容。“農村房屋可以修舊如舊,開發休閑農業、觀光農業,形成更多有文化底蘊的農村。”陳清淵說,廈門土地面積比較小,一有空地就做房地產、工業園區,而農村剩下的不多,新房子又蓋得沒特色,文化的積淀也不足,這也是造成目前旅游業閩南文化較缺乏的原因之一。
代表聲音
重點解決高峰期市民出行難
公共交通,關系到每個人的出行便利。林榮生代表是廈門公交集團總經理,他認為發達便利的公共交通是城市發展目標,今后交通部門要圍繞老百姓出行需求,不斷提升服務。
其中,未來將在社區公交、公交專線、定制公交、高峰區間專線、夜間公交等方面提高服務水平。針對保障房、工業區新區等的建設,根據需求開通相應的公交線路,比如下一步目標,就是提高島外和湖里五緣灣片區公交覆蓋率,并且重點解決高峰期市民出行難的狀況。
從綠色環保角度,目前公交車中新能源電動車的覆蓋率已經達到40%,到2020年要達到80%以上,推動綠色環保出行。
實施“名校出島”戰略
盡管廈門島外近年來發展迅猛,但是,有個不爭的事實是,廈門島內外的教育差距還比較大,優勢教育資源多數集中在島內。
在廈門,有一個現象就是,不少市民在島外居住,但是,擠破頭了想把小孩放在島內的學校讀書。
如何縮小島內外教育差距,使廈門島內外教育均衡發展?這個問題,在今年的黨代會上,也引起了很多黨代表的關注。
其中,多數黨代表認為,島外可以吃島內現成的“蛋糕”,將島內教育資源引出島外。
呂參軍代表建議,廈門要大力推進“名校出島”戰略,提高島外教育水平,同時,應該加強島外醫院建設,進一步推進島內外基本公共服務均衡發展。
學校操場下“藏”車庫如何?
近年來,隨著廈門機動車數量的劇增,廈門的交通壓力也日漸增大,其中,尤其是停車問題尤為突出。
在很多有車一族看來,出門停車難已經是交通出行最為困擾的問題。而盡管廈門近年來也一直在增加停車場的數量,但是,也難以滿足市民停車需求。
那么,如何解決廈門的停車難問題?有黨代表提出,全市不妨學學廈大。廈大對演武運動場進行升級改造,并打造了可容納大量車輛的停車場。
陳國財代表就建議,廈門可以探索在學校操場建設地下停車庫。廈門全市操場多,如果在操場下建停車庫,可以大大緩解停車難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