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社會> 正文
分享到:

廈門記者高樓實驗高空“炸彈” 小動作可能釀大禍

2016-10-16 08:51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盧超穎  我來說兩句
提醒:臺風天氣里,切忌在陽臺擺放小物件;居住高層的居民,切忌高空拋物,因為一個小小的不經意動作,有可能釀成慘禍。雖然有法可依,但由于高空拋物比較隱蔽,很難抓到現行,受害人維權索取賠償并非易事。

  1.從5樓拋下的蘋果

  2.從15樓拋下的蘋果

  3.從25樓拋下的蘋果

  ▲從15樓拋下的礦泉水瓶

  ▲從25樓拋下的礦泉水瓶

東南網10月16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孫春燕 崔曉旭/文沈威/圖)煙頭、香蕉皮、礦泉水,這些不起眼的東西,有時也會成為“炸彈”。

是的,比如從20多層的高樓墜下。

上個月的臺風“莫蘭蒂”,讓廈門滿目瘡痍,不少人陽臺上的小物件,成了給別人造成傷害的“兇器”,和高空拋物一樣,它們也是“懸在城市上空的痛”。

高空拋物到底有多危險?近日,導報記者進行了一組實驗,揭秘“高空炸彈”的恐怖。

實驗器材

500毫升裝礦泉水數瓶,完整的新鮮蘋果數個

實驗地點

島內某高層住宅小區

實驗說明

把礦泉水和蘋果,分別從5樓、15樓和25樓自然拋出撞擊水泥地面。為了保證實驗過程中不出現任何意外,實驗選在無人經過和車輛停放的樓宇間空地進行,同時由小區保安和導報記者在外巡邏查看,確保參與人員及小區居民安全。

實驗經過

25樓拋下,蘋果成渣

實驗一

拋物:礦泉水、蘋果分別從5樓拋出

實驗結果:礦泉水瓶落地時發出“嘭”一聲巨響,水泥地面上出現大量水漬,瓶底出現兩處不規則爆裂并滲水。接觸地面瞬間,蘋果裂開成一個大塊和很多小塊,但還能拼在一起成形。

實驗二

拋物:礦泉水、蘋果分別從15樓拋出

實驗結果:礦泉水瓶接觸水泥地面,瞬間爆裂,瓶底破損,水花四濺。蘋果則被摔成了稀巴爛,只有較大的一塊還完好,其他果肉和果汁均被濺至較遠地方。

實驗三

拋物:礦泉水、蘋果分別從25樓拋出

實驗結果:砸在水泥地面時,礦泉水直接爆裂,瓶身四裂,瓶蓋也有破損,水花四處噴濺。蘋果在落地一瞬間,已經碎成了蘋果泥。

實驗結論 沖擊力會超出你想象

高空墜下的物體,即便重量不大,威力也不可小覷。

以高中物理中的力學計算,假設該小區層高3米,東西從接觸地面到速度變為0的時間為0.1秒。那么,一瓶500毫升礦泉水從3樓自由落下,其沖擊力換算成重量約12.5公斤,也就是約為本身重量的25倍;若從6樓自由墜落,沖擊力換算成重量約19公斤,是本身重量的38倍。

樓層越高,力量越大,如果再加上人為施力,從接觸地面到速度變為0的時間更短等因素,沖擊力會超出想象。

提醒:臺風天氣里,切忌在陽臺擺放小物件;居住高層的居民,切忌高空拋物,因為一個小小的不經意動作,有可能釀成慘禍。

律師觀點 高空拋物或追究刑責

除了臺風天的意外,日常生活中,部分高層居民也會時不時高空拋物。對此,律師給出如下分析。

高空拋物造成財物受損或人身傷害時,在找到肇事者的前提下,如果傷者傷情嚴重,會以“過失傷害罪”對肇事者追究刑事責任;如果傷勢不重,一般會協商解決糾紛。

不過,雖然有法可依,但由于高空拋物比較隱蔽,很難抓到現行,受害人維權索取賠償并非易事。

律師表示,依據《侵權責任法》有關規定,無法找到肇事者時,所有小區居民均要承擔連帶責任。除非住戶可以證明自己沒有實施這種行為,才能免責。不僅如此,按我國民法規定,若造成高度危險狀態,也將被起訴。比如,住戶放置窗口的花盆沒有固定,隨時可能墜落,別人看到就可以起訴,責令整改。

律師還認為,雖然法律對高空拋物有制約,可大多數情況下,實施起來麻煩也有難度,很多人選擇自認倒霉,這也在無形中“縱容”了這種不文明行為。只有居民都能夠做到人人自律,那才能從根本上杜絕高空拋物。

典型案例

煙灰缸案:2000年5月10日夜,重慶郝某路過一座高層居民住宅樓時,一只從天而降的煙灰缸將其當場砸昏。

判決結果:一審法院判決24戶居民中的22戶共同分擔16萬余元的賠償責任。

玻璃案:2006年5月31日晚,深圳向南小學學生小宇經過一幢高層居民樓時,被掉下的方形玻璃砸死。小宇的父母遂將該樓二層以上73家住戶及物業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賠償70多萬元。

判決結果:一審法院認為,沒有證據證明73家居民有過錯行為,但物業公司有管理疏忽行為,因此判決物業公司承擔30%的賠償責任,73家居民不承擔賠償責任。

更多>>相關圖片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