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廈門10月18日電(新華社記者 尚昊 喬本孝 顏之宏) 秋日的廈門,鷺江海浪依舊,鼓浪嶼人來人往,這個城市在按照它平日既定的節奏運轉著。 不過,不少廈門人卻發現,自己的社交網絡已被一則消息“刷屏”——“中國將于2017年接任金磚國家輪值主席國,并于明年9月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辦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 當不少人還對北京APEC藍和杭州G20綠印象深刻的時候,隨著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這一中國主場外交活動舉辦地的確定,廈門這座位于中國東南海濱的城市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早晨打開手機,看到這則消息,第一反應是驚訝,繼而是激動。驚訝是因為沒有想到居然是廈門,激動是因為自己的家鄉要舉辦這么重大的國際性會議。”廈門市民張艷嬋回憶說。 “出人意料,情理之中。”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花落”廈門之后,廈門市文史學者、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彭一萬這樣說道。 廈門最亮麗的名片是它的風景。海的純藍是廈門永不褪色的基調,在這個有著“東方夏威夷”之稱的南方島嶼,春夏秋冬,日日夜夜,人們可以與綠樹鮮花呼吸與共,2015年,廈門的空氣質量在中國各個城市中排名第二。這里有體現著萬國繽紛多樣情調的鼓浪嶼,有被稱為“中國最美大學”的廈門大學,有海浪和潮汐鋪開的白色沙灘,有讓人恍如闖進巨大海邊花園的環島路。 廈門的美,有自然之美,也有人文之美:宋代大儒朱熹在此建立經史閣,留下一處處墨寶遺跡;民族英雄鄭成功在此操練水師,從這里出發,收復了被荷蘭殖民者侵占多年的臺灣;華僑領袖陳嘉庚在昔日偏僻的漁村里建設起舉世聞名的現代大學;當代詩人舒婷在這里悠然行走,浪漫賦詩…… 回顧廈門在中外交流史中的特殊地位,一則則往事穿越時光的縫隙,歷歷可見。 從宋代起,伴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廈門地區就已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早在16世紀,歐洲商人最先來到廈門,廈門逐漸成為當時中國出口茶葉的主要港口,英國東印度公司于1644年在廈門設立辦事處,以購買廈門茶葉經印度轉運到歐洲。 廈門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中西文化在此碰撞交流。“廈門獻給英文的兩個詞,就足以使這個地方流芳百世,其中一個詞就是‘茶’。”19世紀在廈門傳教的美國牧師畢腓力在他的著作中這樣寫道。 “英國社會剛開始是以Cha來稱呼茶,自從由廈門出口茶葉后,即依廈門方言的語音稱茶為Tea,這成為明末清初廈門和英國之間進行茶葉貿易的最好見證。”彭一萬說。 不過,這遠非廈門對外交流的全部。 1980年,廈門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經濟特區,用于吸引外資,這座城市成為中國與世界交流互通、攜手發展的一個窗口。 進入新的時期,在中國政府“一帶一路”倡議的基礎上,開放的廈門正將目光投向更遠的遠方。 “廈門將打造‘一帶一路’的戰略支點。”廈門市委書記裴金佳表示。 如今的廈門已被中國政府確立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支點城市,此外,一條縱貫亞歐大陸的中歐廈門班列沿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延伸至歐洲東大門波蘭羅茲,“海絲”和“陸絲”在這里相遇交融。 “提升與沿線國家、地區各領域的務實合作水平,建設‘一帶一路’無縫對接的海陸空交通樞紐。發揮華人華僑的傳統優勢,深入開展與‘海絲’沿線的文化交流活動。”裴金佳表示。 對于廈門而言,它正靜待著明年的那場約會,希望以“金磚”扣響世界舞臺之門。 “希望廈門能夠通過這個峰會向世界展示自己,也相信通過會議的召開,廈門的基礎設施能夠更加齊全,城市規劃更加有條理,同時保留最具廈門特色的文化元素。”張艷嬋說,“G20讓世界看到了杭州的美,也期待金磚國家峰會能讓廈門煥發新的光彩。” |
相關閱讀:
- [ 10-18]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明年在廈舉行 解讀發展契機
- [ 10-18]攜手規劃金磚國家發展新藍圖——記習近平主席出席在印度果阿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八次會晤
- [ 10-18]周邊外交再續航 金磚合作啟新篇
- [ 10-18]為全球治理貢獻更大“金磚”力量——解讀習近平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八次會晤上的講話
- [ 10-18]為金磚國家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 [ 10-18]明年金磚國家領導人在廈會晤 讓世界傾聽廈門聲音
- [ 10-18]金磚合作機制建設正當其時
- [ 10-18]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明年在廈舉行 解讀發展契機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